(a)尽管在19世纪前半叶法官在查清立法意图时已经运用了字面规则、金科玉律规则及补偏救弊规则(损害规则),但这三项规则均遭到了批评。 列举对上述三项规则所作批评的主要内容。 (b)《释义及通则条例》第三条规定: “‘或’、‘其他’及

admin2011-02-19  32

问题 (a)尽管在19世纪前半叶法官在查清立法意图时已经运用了字面规则、金科玉律规则及补偏救弊规则(损害规则),但这三项规则均遭到了批评。
    列举对上述三项规则所作批评的主要内容。
    (b)《释义及通则条例》第三条规定:
    “‘或’、‘其他’及:相似’应当被分别解释,且不应被解释为暗含相同意义,除非规定了‘相同’一词或其他一些具有同样含义的词。”
    简要解释上述规定的效果及香港法院在解释立法时在多大范围内遵守这一规定。
    (1992年12月)

选项

答案该问题的两部分都与解释的一般规则相关。极少数考生回答了此问题,答案令人失望。考生没有解释对这些规则的主要批评。当字面规则引起含混不清时——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该规则就不能适用;如果不存在含混不清,也可能出现明显荒谬的意思。在适用金科玉律规则时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该规则本身并未提供如何解决荒谬、矛盾和不一致的方法。对补偏救弊规则的批评集中在法官运用该规则时所受到的限制上。 对于涉及《释义及通则条例》第三条规定的问题,考生似乎不知道该条例。第三条排除了同类的规则在香港的适用。但在Tsoi Shun诉R案中,上诉法院运用了普通法规则。考生没有理由认为本地的考题不同于联合王国的考题。本考试期望考生的答案不仅涵盖教学大纲,还应在阐述法律原则时体现出技巧和精确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0Aps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