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2019年4月16日下午,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强调,到202.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的来看,“两不

admin2022-05-28  30

问题 材料1
  2019年4月16日下午,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强调,到202.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的来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材料2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9月26日下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介绍满足人民新期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项事业成就显著
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短短几十年间,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张纪南介绍,1949年以来,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8亿人增加到2018年的7.8亿人,扩大了 3.3倍,同期的人口数扩大1.6倍。社会保障方面,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1951年参加劳动保险职工人数269万人,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超过9.5亿人。“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居民的住房问题。”据王蒙徽介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47.3平方米。同时,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马晓伟表示,70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用比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
                                                                                                                                                        直面’’看病难”加大力度实现教育公平
70年来,民生事业不断发展,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看病难”,是一个百姓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卫生工作长期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马晓伟表示,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存在着区域、城乡、医院和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医改,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就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下一步,将通过稳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整合区域医疗机构资源、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四个方面盘活现有资源,来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推动病人分流;同时,通过开展住院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从根本上在医学教育和培养方面解决医生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教育公平也是关切人民群众利益的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陈宝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向农村倾斜,目前在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共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备标准这四个方面实现了城乡统一,全国99.8%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底线要求。二是向困难群体倾斜,建立起从学前到研究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十多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亿人次,资助金额1-45万亿元。三是向少数民族倾斜,通过办理各级各类内地民族班,累计招生93.57万人,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四是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了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累积招生47.8万多人。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70年来,各项民生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制度与体系建设,为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宝生表示,经过70年不懈奋斗,形成了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从制度上看,目前已经建立起大中小学相衔接的思政工作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建立了支撑教育优先发展成略的投入保障机制。“我们从2012年开始,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的目标,从那开始,连续7年保持在这一水平上。2018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4.6万亿元,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比,年均增长13.4%,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这些制度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黄树贤表示,70年来,民政部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救济从临时性措施发展到制度化保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每年保障6000万左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养老服务从面向困难老年人逐步拓展到全体老年人,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已经全面建立。
   材料3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文章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文章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文章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文章指出,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为什么要在坚持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两不愁三保障”谈谈当前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选项

答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一切工作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幸福感。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zaJR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