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聋哑学校四年级学生(理论上无听觉编码能力)和正常四年级学生的工作记忆暂时存储计算过程是语音模板还是视觉环路。在不同呈现方式和记忆负荷量条件下,请设计该实验,需要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变量、设计方法、具体步骤、统计方法、可能结果等。

admin2018-10-20  44

问题  探讨聋哑学校四年级学生(理论上无听觉编码能力)和正常四年级学生的工作记忆暂时存储计算过程是语音模板还是视觉环路。在不同呈现方式和记忆负荷量条件下,请设计该实验,需要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变量、设计方法、具体步骤、统计方法、可能结果等。

选项

答案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两类学生在不同呈现条件下的加法运算正确率来确定心算能力中工作记忆暂时存储计算过程是语音环路还是视觉模板。 实验变量: ①自变量有两个,学生类别和呈现方式(记忆负荷量通过呈现方式来操作能够)。学生类别为组间变量,即四年级聋哑学生和四年级听力正常学生;呈现方式为组内变量,即将加法算式呈现3000ms(记忆负荷量较重,因为被试在算式消失后需要不断复述算式保证知道算式的内容)和持续呈现直到被试完成运算为止(记忆负荷量较轻,被试不需要复述算式的内容,只需进行运算就可以)。 ②因变量为加法运算的正确率。 ③额外变量学生的视力水平、学生的智力水平、加法算式的等价性等。 设计方法: ①实验设计为2×2的混合设计。学生类别为组间变量,呈现方式为组内变量。 ②被试选取:通过智力测验选取测验成绩相等或相近的聋哑学校四年级聋哑学生和正常学校四年级学生各20名。被试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③实验材料和设备:加法运算式若干道,保证算式在运算时的进位数一致。实验设备选择计算机显示器,用显示器将算式显示在屏幕中心位置。具体步骤: a.练习阶段:两组被试分别在两种处理条件下各练习3道加法运算,熟悉实验流程,对于耳聋学生会用手语告知其指导语,直到所有被试都完全了解实验流程后开始实验。 b.实验阶段:将加法算式(如121+234)呈现在屏幕中央。在短暂呈现条件下,算式呈现3000ms,之后屏幕变为空屏,被试把运算出的结果写在纸上后开始下一个运算,共计30个加法算式。在持续呈现条件下,算式呈现在屏幕上,直到被试运算出结果写在纸上,然后开始下一个运算,共计30个加法算式。所有条件下加法算式按随机顺序出现,且不存在相同的算式。在每种条件下记录被试计算的结果,最终得出其在不同呈现条件下的心算正确率。 统计方法: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 可能结果:算式呈现时间和学生类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其中在短时呈现条件下,听力正常儿童的正确率显著大于听障儿童的正确率,而在持续呈现条件下两类儿童的正确率并没有显著差异,也就说心算能力中工作记忆暂时存储计算过程是在语音环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yYz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