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起,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经济难题: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急剧增加,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趋势明显;资产价格迅速膨胀,泡沫化危险凸显;CPI逐月走高,全面通货膨胀压力显现……。在这种背景下,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

admin2010-03-28  48

问题 2003年起,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经济难题: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急剧增加,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趋势明显;资产价格迅速膨胀,泡沫化危险凸显;CPI逐月走高,全面通货膨胀压力显现……。在这种背景下,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这意味着,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也出现了大“转向”:伴随中国经济长达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适时淡出,“从紧”货币政策正式走上前台。“转向”后中国货币政策将面临怎样的处境,其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操作货币政策呢?

选项

答案(1)“转向”后的中国货币政策面临内外平衡的艰难与制约 伴随着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当局在利率这一操作工具的运用上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 从外部因素上看,如果进一步提高利率,将增大由于国际资本的涌入、外汇储备的增加所导致的货币供应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存在、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和人民币升值三者相互交织、循环影响,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必然加大货币投放压力,成为通胀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波的爆发,使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纷纷减息。在这种背景下,理论上应降低国内存款利率,减少投机资金无风险套利的机会,缓解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增长压力。进而减轻由本币投放过多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然而,国内面临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又要求提高利率,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全面通货膨胀的发生。在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面前,要扭转负实际利率局面,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稳定通胀预期、缓解通胀压力,必须提高利率。但是,利率的提高又会因为内外利差,吸引国际投机资金的进入,进一步加快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增长,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可见,目前中国货币当局通过利率水平的调整来影响消费、投资需求,抑制通货膨胀,调控宏观经济的自主性及有效性大大降低。 从汇率机制来看,由实体经济因素带来的对外贸易顺差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系列问题的内在根源和深刻经济背景,而现行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制度使内在的经济结构矛盾以外在货币表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想解决当前的一系列问题,从汇率制度看,就要增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如此,多年累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必然要集中释放。在当前中国经济内部失衡,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部需求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值,如果处理不好,又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尤其是,自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波爆发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经济扩张开始有所放缓,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这增加了我国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如果此时人民币贸然大幅升值,必将会因货币和实体双重因素引起出口的减少,在我国深层次的内部矛盾尚未解决之前,这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 面对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和外部压力,货币当局只能采取保守的方式,逐步增加汇率的弹性,人民币以持续小幅的形式升值,这就使得中国货币当局陷入了内外失衡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基础的持续存在和升值预期的自实现机制使投机的国际资本“伪装”成经常项目或者其他渠道涌入中国;另一方面,现行汇率制度下,为避免大幅升值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央行只能吃进外汇,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小幅升值,货币供应总量相应增加,这会使国内巨大的通胀压力雪上加霜,并与“转向”后的货币政策紧缩性取向背道而驰。 (2)“转向”后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处境的原因分析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指出,经济条件的开放程度,特别是相应的汇率制度将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对外依存度也很高,外部经济状况和政策变化成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变量。特别是利率、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等内部经济变量越来越紧密地与汇率、外汇储备等外部经济变量联系在一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因此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从而使得“转向”后的中国货币政策面临内外平衡难以兼顾的两难处境。例如,现行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外汇储备迅速增长,货币当局被动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而这又通过货币乘数成倍地放大了货币供应总量,这大大增加了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降低了其政策工具的选择自主性和空间。 然而,在更深层次上,经济体制、制度、发展阶段等因素造成了我国经济储蓄大于投资的内在结构性矛盾,这使得我国内、外部经济同时失衡。要根本解决现阶段涌现出来的问题,必须改变中国经济内在的结构性矛盾,这涉及到政府体制、经济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现阶段的汇率制度表象化了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内、外部经济的失衡,这一问题的解决必然涉及到外汇管理体制、资本监管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深刻变革,而这项改革,又要以中国经济内在矛盾的解决为前提,否则,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增长。另外,现行货币政策的“多目标”——既要照顾到必要的经济增长,还要承担起抑制通货膨胀的重任,也使得货币政策在操作中捉襟见肘,陷入上述两难的尴尬境地。 (3)“转向”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建议 在当前的形势和背景下,如何顺利地实现“转向”,更好地发挥从紧货币政策的作用,考验着中国货币当局的宏观调控艺术和调控水平。从中长期来看,解决现有的一系列问题,涉及中国的金融体制,特别是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制度的变革;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中国经济内在结构性矛盾的化解和经济内外部失衡状态的消除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①“转向”后货币政策的近期操作思路 第一,坚持“对冲”操作大方向,注重数量型工具有效运用。从紧货币政策在近期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必要坚持“对冲”操作的大方向,在操作工具的选取上要更加注重数量型工具。因为目前,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央行已没有太大的主动性: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已经降到了最低;央行所持有的政府有价证券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只能更多地在负债方进行调控,即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包括:①继续利用央行票据对冲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在之前的“对冲”操作中,央行票据作为冲销操作的主要工具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一种主动、灵活且可大规模操作的金融调控工具,在目前“对冲”金融工具缺乏的情况下,央行票据依然是“对冲”的重要手段。②特别国债对冲流动性作用或加大。除将继续利用央行票据“对冲”流动性以外,央行还可以将持有的特别国债逐步卖出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缓解流动性偏多的难题,从而充分发挥特别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点的功能。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不断被压缩,但并未完全消失。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仍然有继续发挥作用的可能。 第二,价格型政策工具运用趋于谨慎。在全球减息的背景下,内外利差的加大会加剧热钱流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在价格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应该更加灵活审慎。价格型政策工具的运用,应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主要发挥其在抑制需求膨胀、稳定通胀预期中的作用。同时,为防止贷款利率过高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过大的冲击,可选择不对称加息的方式,更好地发挥利率的作用。 第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转向”后的货币政策在未来一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回收流动性、控制信贷投放,以使经济增长节奏放缓、通胀压力逐步释放。而央行利用控制商业银行信贷的“闸门”,有利于货币当局掌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且相对容易达到既定目标。当然,这种带有行政性的调控手段往往会遮蔽市场信号,只能作为临时和辅助性的操作手段。 第四,加强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在国内消费不振的情况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同时避免国内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在这一政策选择前提下,通过财政政策加强对民生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同时采取配套政策增加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民的收入以及转移支付力度,引导和拉动消费需求,有助于减轻“从紧”货币政策引起的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减少对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 ②夯实开放条件下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度基础 从长期来看,要提高从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增强利率和汇率的弹性,利用利率——汇率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增强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 第一,彻底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在强制结售汇制和现行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导致货币供应连动性急剧增加,带来了巨大的货币供应增长和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基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下国际资本的涌入对汇率失衡的放大,现阶段要大力加强资本流入的控管,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的监控,外汇资金流入、结汇的检查以及企业和金融机构短期外债的管理,阻断国际投机资本的涌入渠道,以保证紧缩性价格工具的实施效果。对于存量外汇储备,应该更加有效和多样化地使用,实现商品输出向生产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转变。同时,必须改革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供体制保证。这就需要放松对外汇的管制,藏汇于民,将原先由货币当局独揽外汇资产的格局改变为由货币当局、其他机构和广大企业和居民共同持有外汇的格局,有效隔断外汇储备增长同货币供应的僵硬联系。关于汇率制度,应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适度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以减轻央行的“对冲”压力。从长期来看,增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最终实现完全的浮动是当今开放经济条件下,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自主性的最终选择。 第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畅通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和富有弹性的汇率机制紧密协调,是建立灵活有效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基础。而利率市场化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将市场化利率引入实体经济,使得资金引导实体经济资源的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外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制约。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是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更清晰地反映主要市场参与者对汇率走势的判断,让其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主导地位。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推进,资本项目管理体制应当逐渐适应二者的变革,促使利率汇率市场化联动机制的形成,从根本上增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自主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促进经济的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简化和统一货币政策目标、调整货币政策范式。长期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已不堪重负。首先是货币政策必须平衡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其次是资产价格泡沫、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也得程度不同地兼顾。这就很容易使货币政策顾此失彼。因此,必须简化和统一货币政策目标,调整货币政策范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xYFj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