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相传在古时候,两个穷乡僻壤的樵夫相遇,在劳动间歇,遥想着皇帝的生活说:“皇上每天上山砍柴,用的恐怕是金斧头吧”。 材料2 相传清末,有河北的农民在夏夜乘凉,想象着慈禧太后在紫禁城里的生活。有人说

admin2014-12-18  25

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相传在古时候,两个穷乡僻壤的樵夫相遇,在劳动间歇,遥想着皇帝的生活说:“皇上每天上山砍柴,用的恐怕是金斧头吧”。
    材料2
    相传清末,有河北的农民在夏夜乘凉,想象着慈禧太后在紫禁城里的生活。有人说到:“老佛爷在宫里的生活好得没得说,顿顿都吃饼卷大葱。到了夏天的晚上,坐在老槐树下乘凉,有宫女给摇着扇子。老佛爷肚子饿了,就喊一句:‘太监,拿柿饼来!’”
    材料3
    古时候,北方的市集上来了一只大象,人们很稀罕,都跑去看大象。有几个瞎子看不见,就去摸象。摸过之后,那几个瞎子交流感受。有一个说:“大象像条蛇,又长又细”。另一个说:“不对。大象像蒲扇,又薄又软”。还有一个说:“也不对,大象像堵墙,又大又宽”。最后一个说:“都不对,大象像柱子,又圆又粗”。原来,瞎子们摸到的分别只是大象的尾巴、耳朵、肚子和腿。
    请回答: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故事。

选项

答案前两个故事较贴切地说明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人们的认识包括想象,归根到底都来自实践。故事中的樵夫和农民,他们头脑中关于富裕生活的认识,来自于其有限的相对落后的生活生产实践。他们对于皇家生活,既无直接的感性经验,也没有其他方面的间接经验,所以他们对皇家生活的想象与实际情况是大相径庭的。后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认识论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每个瞎子各自只是获得了关于大象的感性认识,这些认识和感性经验都是片面的、粗浅的、有限的,只是对于事物初步现象层面的反映。感性认识和经验有待丰富、全面、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最终得到实践的检验。瞎子们对于大象的概念只是建立在片面有限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所以陷入了谬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w4F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