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如何理解和运用资产评估中的“最佳使用原则”?以房地产评估为例说明。
如何理解和运用资产评估中的“最佳使用原则”?以房地产评估为例说明。
admin
2015-08-03
109
问题
如何理解和运用资产评估中的“最佳使用原则”?以房地产评估为例说明。
选项
答案
最高最佳使用原则要求房地产估价在合法的前提下,应以估价对象的最高最佳使用为前提进行。最高最佳使用是指法律上许可、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可行,经过充分合理的论证,能使估价对象的价值达到最大的一种最可能的使用。可见,最高最佳使用必须符合4个标准:(1)法律上许可;(2)技术上可能;(3)经济上可行;(4)价值最大化。 房地产的最佳使用原则是指土地及其建筑物可以有商业、居住、工业等多种用途。但同以房地产在不同用途状况下,其收益并不相同。房地产权利人为了获得最大收益,总是希望房地产达到最佳使用。但是房地产的最佳使用必须在法律、法规最佳使用范围内,必须接受城市规划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用途可以通过竞争决定,是房地产达到最有效使用。因此,在评估房地产价值时,不能仅仅考虑房地产现实的用途和利用方式,而是要结合预期原则和合法原则,考虑在何种情况下房地产才能达到最佳使用及实现可能,以最佳使用所能带来的收益评估房地产价值。 房地产是一种稀缺资源,无论是社会还是权利人都希望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并根据这种期望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因此要以评估房地产,主要是地产的区位、特性、等级等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使用效益最大的使用方式或用途为前提进行估价。 最高最佳使用原则的含义:经过充分论证,最高最佳使用原则是指法律上许可、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能够使得估价对象达到最大可能的使用。 最高最佳使用的前提条件是法律上许可、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最高最佳使用具体包括:(1)最佳用途;(2)最佳规模;(3)最佳集约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vb5UFFFM
本试题收录于:
资产评估硕士(资产评估专业基础)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资产评估硕士(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金融市场上无风险利率为3%,银行贷款利率为6%,市场组合收益率为8%,公司A的β系数为1.5,公司A的债券发行利率为5.8%,该公司目前拟投资一个新项目,投资需25亿元,该项目建成之后,回报期为三年,每年预计现金流回报为10亿元。求该公司股票的预期回报
考虑公司所得税的MM定理Ⅰ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推导考虑公司税的MM定理Ⅰ公式。
假如你原本想花78000美元向MuscleMotors购买一辆新跑车,但考虑到资金周转需要,你改变主意,转而选择租赁同型号的跑车。假设租赁合约构成一个利率为7.25%(APR)的60个月期的预付年金。你每个月应该付多少租金?
假设你要构建国内资产a和外国资产b的投资组合,并希望一年后到期时组合的本币价值收益率波动最小。已知国内资产a的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是15%,预期收益率为10%,外国资产b的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是20%,预期收益率为8%,a和b的收益率相关性是0.5,当前1外币等于
Y公司现在股价是20元,公司计划每股分红2元。假设股利税税率为40%,资本利得税税率为20%,分红后公司的股价是()。
某公司考虑如下一个资源开采项目:该项目在初期需要一亿元支出来购买设备,在未来10年,该项目会带来每年1600万元收益,在第10年年末,该项目需要终止,终止后,公司要支出2000万元来复原自然生态。这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存在()个。
中央银行如果希望企业和家庭借钱消费和投资,则最不可能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如何理解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对立统一?
(华东师范2013)某公司正对一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该项目的周期为3年,每年年末的预期现金流量为5000万元,项目期初的一次性投资支出为1.3亿元。当前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为2%,市场风险溢价为4%,项目的贝塔值系数为1.5,请分析该公司是否应该接受该项目。
试述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基本原则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随机试题
在组织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团队,即()
某公司全年需耗用乙材料36000千克,该材料采购成本为200元/千克,年度储存成本为16元/千克,平均每次进货费用为20元。要求:计算本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额。
结肠和盲肠具有哪些特征性结构?
哪项不是重睑成形术的并发症
甲集团公司是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为了落实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集团公司高管专门召开会议,做出如下决议。按照相关要求,下述决议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下列选项中,由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是()。
品德不是个体的先天禀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4,18,40,70,108,()
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懂得绝不能削足适履这一道理,然而,为了职业而改变性格的人却比比皆是。职业这双鞋,难道就真的需要用改变性格的巨大代价来适应吗?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这一日常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却要花上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领悟到呢?这段
求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