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当弹性半空间内某一深度处作用一个竖向集中力时,地基中任意点的应力和位移可采用( )求解。
当弹性半空间内某一深度处作用一个竖向集中力时,地基中任意点的应力和位移可采用( )求解。
admin
2019-08-27
42
问题
当弹性半空间内某一深度处作用一个竖向集中力时,地基中任意点的应力和位移可采用( )求解。
选项
A、J.布辛奈斯克公式
B、V.西娄提公式
C、R.明德林公式
D、K.太沙基固结理论
答案
C
解析
根据《岩土应试指南》岩土力学基础内容,应选C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tJChFFFM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某高层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底面尺寸为12m×40m,埋深为4.5m,土层分布情况为:第一层为填土,厚度h1=0.8m,γ1=17.0kN/m3;第二层为黏土,天然含水量w=28%,wL=38%,wP=18%,dd=2.70,水位以上γ2=19.0kN/m3,
某建筑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得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为16.5kN/m3,基础底面宽度为1.5m,埋深1.8m。基底持力层为黏性土,其孔隙比为0.88,液性指数为0.86,重度为18kN/m3。试问:
题目条件同题6.4.6,采用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其外径为500mm,内径为300mm。试问:确定该空心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kN)最接近下列()项。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柱及承台相应尺寸见图6.1.7所示,柱为方柱,位于承台中心,承台顶面处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日寸的轴压力F=2700kN,承台采用C30混凝土(ft=1.43N/mm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100m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答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6根沉管灌注桩,桩身直径d=426m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500mm。桩基承台顶面处作用有竖向力F、力矩M和水平剪力V,承台及承台土的平均重度γG=20kN/m3。承台平面尺寸和桩位布置、桩基础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图6.1
某黏性土建筑地基拟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初步设计时,桩径为1.0m,按正方形布桩,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桩土应力比n=3.0。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作答。试问:假定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5
某建筑桩基采用泥浆护壁后注浆灌注桩,桩径800mm,桩长24m,桩端、桩侧采用复式注浆,桩侧注浆断面位于桩顶下12m。桩周土性及后注浆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增强系数,如图6.4.3所示。试问: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kN)最接近下列()项。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6根沉管灌注桩,桩身直径d=426m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500mm。桩基承台顶面处作用有竖向力F、力矩M和水平剪力V,承台及承台土的平均重度γG=20kN/m3。承台平面尺寸和桩位布置、桩基础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图6.1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6根沉管灌注桩,桩身直径d=426m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500mm。桩基承台顶面处作用有竖向力F、力矩M和水平剪力V,承台及承台土的平均重度γG=20kN/m3。承台平面尺寸和桩位布置、桩基础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见图6.1
某高层建筑采用箱形基础,如图5.3.3所示基底尺寸b×l=15m×40m,承受总荷载(含地下室)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的压力值Nk=90×103kN。工程地质分布情况为:第一层为人工填土,厚度h1=0.5m,γ1=17kN/m3;第二层为黏性土,γ2=18.0
随机试题
(2007年04月)目标市场营销由三个步骤组成:(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在Excel2000中,若选中“工具”菜单中的“保护"子菜单中“保护工作表”后,则工作表中的所有_______都处于保护状态,不能修改。
李女士,24岁,足月临产。破水4小时入院,检查:血压110/75mmHg,头高浮,胎心100次/分,最适宜的处理是()
不参与大脑动脉环的动脉是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说的是
男性,55岁,糖尿病5年,饮食控制严格,口服降糖药效好,近1年来自觉症状加重,空腹血糖11.1mmol/L,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
人体的散热方式有()。
(中级)下列经济业务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
王某2013年10月10日进入甲公司工作,公司按月支付工资。至2014年12月,甲公司尚未与王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关甲公司与王某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