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阅读《关雎》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师:我要再请同学来展示预习成果。看同学们有没有读懂重要的词语。 师:“窈窕淑女”是什么意思? 生:文静美好的女子。 师:“好逑”呢? 生:好配偶。

admin2018-03-28  19

问题 案例:
    阅读《关雎》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
    师:我要再请同学来展示预习成果。看同学们有没有读懂重要的词语。
    师:“窈窕淑女”是什么意思?
    生:文静美好的女子。
    师:“好逑”呢?
    生:好配偶。
    师:那么这句的意思是?
    生: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师:噢,文静美好的女孩子大家都喜欢,所以,咱们女同学应该当这样的淑女。
    师:“寤寐求之”什么意思?
    生:醒着睡着都在追求。
    生: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师:“辗转反侧”呢?
    生: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师:为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呢?
    生:因为他追求这个女孩子没追到。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从“求之不得”看出来的。
    师:看来你真读懂了,预习得真好!
    师:这个君子追求这位淑女没成功,他又转去追求别人了吗?
    生:没有。他日夜思念着她。
    生:思念得彻夜难眠。
    师:看来这个小伙子感情很真挚,很专一。他不仅没有放弃,没有移情别恋,还打算要娶她进门,跟她相亲相爱呢。我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生:“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师:意思是?
    生:弹琴鼓瑟对她表示友好,敲锣打鼓让她快乐。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吗?
生: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文静美好的女子,他追求她但是没有成功,就日夜思念她。最后终于跟她在一起,结婚了。
    师:从此以后“王子与公主”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
    师边听边板书:爱慕——思念一喜悦
    师:有人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是真实的,是小伙子思念心切的时候产生的幻觉或者说是愿望,你们看可以吗?
    生:可以。
    问题:
    (1)试从诗歌教学的角度,谈谈该教学设计的优点。
    (2)请结合该学段特点,指出该教学设计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选项

答案(1)对于古诗鉴赏,“读”显得尤其重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极为推崇的读书方法。案例中教师执教《关雎》时也是如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了“读”。从《关雎》的字音节奏巧妙切入.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披文人情,扣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两个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递进。这种教学安排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层级,又凸显了教学流程的序列,而且在各种“读”中,将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一幅幅气韵生动、色彩宜人、形象鲜活的画面,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关雎》,品味《关雎》中的美景,体悟到“君子”对“淑女”那缠绕环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这样设计使整个课堂教学灵动而充满勃勃生机,学生快乐而充满生命活力,使诗歌的鉴赏真正落到了实处。 (2)①本课读的方式较为单一,且既不予以读的技巧,又不引导体会读的情感。本课还可以这样设计:范读——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引导学生鉴赏《关雎》重章复唱的音律之韵;研读——以对《关雎》重点词句语速的快慢、语调轻重的品味,指导学生体会《关雎》的语速语调之妙;精读——以对《关雎》景物的绘声绘色的朗读,指导学生揣摩画面技巧之美;悟读——以对《关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形象的体悟细读,指导学生探究作者所表达之情。这样的“渎”,既抓住“读”这一良方,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以“读”之法,即诵其音、观其形、思其情、明其意。手眼口心并用,多种感官刺激,可称为诗词教学的良方妙法。 ②诗歌教学要做到“文”与“言”并重,既要重视“文”(文学内涵和思想内容)的发掘,也要注重“言”(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而这堂课,如果单就诗歌“文”而言,的确可圈可点;但是就“言”来说,还不尽如人意。如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处理,其中的“友”与“乐”含有意动、使动两种特殊用法,对此教师不应该放过,而该教师却仅仅对这两句的诗意进行了描绘,留下“文”的遗憾。如果我们再深入追问一下“友之”之“友”、“乐之”之“乐”怎样理解,使学生明白“以……为友”的意动用法和“使……快乐”使动用法;然后再追问使动意动应该怎样区别,教师辅之以点拨。这样费时不多,在重视诗歌教学的“文”的同时,又能够落实诗歌教学的基础知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rad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