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江老师为“VB赋值语句与顺序结构”一课确立的教学目标:(1)领会赋值的含义;(2)说出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规则;(3)读懂顺序结构程序,并给出正确的程序运行结果。 课前,江老师在准备教学素材时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程序,为了能够对后续的教学

admin2019-03-26  46

问题 案例:
   江老师为“VB赋值语句与顺序结构”一课确立的教学目标:(1)领会赋值的含义;(2)说出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规则;(3)读懂顺序结构程序,并给出正确的程序运行结果。
   课前,江老师在准备教学素材时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程序,为了能够对后续的教学做一个铺垫,江老师又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两段程序。
   课上,江老师为了解同学们对赋值概念的认识,首先出示了程序一,让同学们试着给出程序运行后的结果。江老师提示同学们,“这些程序语句在计算机中都是一句一句依次执行的”。在同学们独立阅读程序的过程中,江老师巡视同学们的作答情况,他发现同学们在程序一的运行结果上给出了两种答案:(1)b=50;(2)b=60。
   在本节课快结束时,江老师又拿出了如图11所示的两段程序,让同学们认识了两段特殊的顺序结构程序。
   
   问题:
请分析错答程序一的同学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并说明你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指导的思路。

选项

答案错答原因:题目中问的是“该程序段运行后,b=()”,学生通过“b=a+c”,寻找a的值是20,c的值是“a+b”即30,a+c=20+30=50,忽略了中间语句“a=a+b”对后面程序的影响。 指导思路:抓住顺序程序设计的核心问题,即在计算时,指令要逐句执行。 首先,以程序一为例进行分析,a是20,b是10,执行第三句“c=a+b”后,c的值为30,执行第四句“a=a+b”后,a的值为30,执行第五句“b=a+c”时可知第三句计算出c=30,第四句计算出a=30,所以b=60,这里一定要注意是按顺序执行。 其次,针对理解不透彻的同学,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巩固,使其相互讨论,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顺序程序设计的概念。 最后,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同时,获得学习程序设计的初步体验,归纳总结出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rUy9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