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并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admin2015-06-03  39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并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我国目前留在农村的很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现象。全国多数农民享受的公共服务不足。全国2.6亿农民工工作在城市却很难被城市接纳。也有学者评价,当前中国城镇化的“虚高”应该可以由此遏止。
  2.20世纪90年代初,苏江的老家开始了城镇化建设,他跟着无地可耕的父母进城务工,他对土地、乡村没有太多感情。“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没人交流。”苏江说,城市的便利显而易见,满街的人不会让人觉得寂寞。他的朋友也都在这里,他们与苏江一样,全是来沪务工人员。“我不打算回老家。”苏江说得毫不犹豫。
  目前,苏江带着妻子和3岁的女儿,住在公司提供的单间配套宿舍里。他希望全家能定居上海。但没有上海市户口,无法申请经适房。高昂的房价更让他不敢幻想。但他宁愿租房,也不选择回到老家,虽然这对他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而三年后,苏江即将面临的两难选择更让他忧心,或者交纳高昂的“赞助费”,或者把女儿送回老家,当留守儿童。现在他常问自己,到底有没有机会留在这座城市。
  3.“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这个曾经写在教科书中的常识,如今早已成为过去时。辽宁中部某县城就将县政府行政中心搬到老城外几公里远的新址。占用大片耕地,新建的大广场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还大出2万多平方米。
  东北地区某农业大市,市政府要搬迁到城南十几公里之外的新区,并配套建设了公务员居住区。那里昔日曾是著名的水稻产区,现在却不能收获一粒水稻,几万亩农田中出现了一座座工地,大型施工机械还在平地上堆了一座山,挖出了一个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和一条人工河,又在河上修桥,斥巨资打造依山面水的好“风水”。新城规划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是老城区的一倍。
  美国曼哈顿地区,建筑容积率是12至21;北京的金融街,综合容积率为3.9。芝加哥一个楼群最集中的区域,大概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了1200万平方米的建筑:而北京望京地区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建了900万平方米的建筑,还不及芝加哥1平方公里的使用强度。
  这就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目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现实。但与此同时,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正在成为房价快速上涨最主要的“借口”。让城市“长高”以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紧缺,正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仍在坚持的“低层建筑摊大饼式”扩张式发展,被北京市政协委员、地产商任志强认为是“最落后的一种规划方式”:比如说北京在不断地延长地铁或者轻轨的道路公里数,认为只要建设了快捷的交通,就可以让人们住到更远的地方,可以缓解城市中心的居住压力。但是他们忘了,当城市居住压力加大时,或者办公压力加大时,原本一个人一天可以办五件事,现在变成一个人一天就只能办一件事。在北京,从东城到西城一上午只能办一件事情,一下午才能办另外一件事情,城市的扁平化扩张实际上造成了效率的降低。任志强提出,限制建筑的高度,等于对土地的约束性限制增加了。“我们老说土地不够,如果把当地的楼提高一倍,我们等于多出了一倍的土地。”
   L市新城与北上广相比大相径庭,晚上亮的灯几乎可以用“鬼火”来形容。街边配套商铺店面的玻璃上总贴着“招租”的纸条,但早已泛黄。每个月都会去那里办业务的深圳职员小陈这样描述:“L市的房子成片,但人住率极低,已经在那里买了房的,要再卖出去很难。”
  被问及会否考虑去L市买房时,小陈连连摇头:“不去,从L市到公司,商务车要花90分钟时间,如果堵车或者坐公交车,时间更长,再说L市不是什么发达地区,人口跟深圳相比望尘莫及,就算是周边县城的人都住到L市,没个十年八载根本也发展不起来,可越是不发达就越没人来,这就成了一个死结。”
  这一空旷城市难道只是个案?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资深经济学家吴俊毅认为,目前中国符合严格定义的“鬼城”数量可能为50座左右,空置率普遍超过了50%,有的地区空置情况特别严重,方圆百里没有一个人。空置率可能超过80%~90%。
   4.目前,中国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心仍在城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一方面,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项基本社会保障起步早于农村,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制和制度。另一方面,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制和制度仍在探索之中。农村的基本社会保障距离实现农民“困有所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城乡居民实行不同的基本医疗保障模式和运行机制。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城镇非从业人员和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等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属自愿行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家庭为单位,由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出资,属自愿行为。
  在待遇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医疗费用所处的不同区间来分别给予经济补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大病统筹为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帮助农民提高抵御大病的经济能力。这种制度性差别,使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水平的差距过于悬殊。2005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均基金收入1079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基金收入只有42.09元,前者是后者的约26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人均支出781.88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人均支出34.50元,前者是后者的23倍。
  据统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累计不少于4000万人,仅“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失地农民约200万人。另据抽样调查,有60%失地农民生活困难,没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的只占30%;有8l%的失地农民对未来生活担忧,其中担忧养老占72.8%、经济来源占63%、医疗占52.6%。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土地,成为继下岗职工后出现的又一弱势群体。由于多数失地农民缺少技术专长,常常是上岗又下岗,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部分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个别农民工进城后,产生“仇富”心理,城乡矛盾加剧,甚至引发违法犯罪事件。
  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失地农民得到货币补偿一夜暴富;有的自主创业、外出打工;有的以出租房屋或收废品、捡破烂谋生;也有的“坐吃山空”,把钱花光,再次返贫;还有的处于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的“四无”状态。
  5.德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均衡发展。一方,德国的城市分布避免过度发展城市区域中的某一单一支配性中心城市,因而形成了“多中心”格局。德国有11个大都市圈,如莱茵一鲁尔区、柏林一勃兰登堡、法兰克福区等。这11个大都市罔分布在德国各地,聚集着德国70%的人口。另一方面,德国城市化建设遵循“小即是美”的原则,其产业政策的重点均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这些城镇数量多且分布均匀,虽然规模不大但基础设施完善,功能明确,经济发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德国共有大中小城市2065座,其中,82个10万人口以上的行政区生活着2530万人,占德国总人口的30%;其余人口则多数分布在2000~10000人的小型城镇里。全国除排在第1位的柏林有340万居民外,排在第2位的汉堡只有170万人口,第3位的慕尼黑只有120万人口。没有其它超大规模的城市。
  二战后,德国人为了重建城市,大规模摧毁了被战争破坏了的公共建筑。到了20世纪70年代,德国人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可挽回的失误,开始把对历史文化和古老建筑的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规定具有200年以上历史的建筑必须列入保护范围,并拨出专款用于维修和保护工作,使之成为城市独特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德国,城市既是建筑艺术的天堂,也是社会历史的缩影。
  德国城市规划的一个特点是,其制订过程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向市民参与,表现在“地方政府+专家+公众参与”的“三结合”上。在市级的城市规划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都有市民的广泛参与。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市政府要向市民公示,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对市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或者规划局必须给出书面的答复,要向市民逐条解释说明。因此,市民对自己的城市特别是居住地附近的规划要求非常了解,有利于形成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
  城市能否稳定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产业支撑。但产业不能凭空发展,而是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引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德国城市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定位和侧重点,呈现出主导产业突出的鲜明特点。比如,柏林是文化、工业中心,法兰克福是金融中心,汉堡是贸易中心,斯图加特是汽车城,海德堡是科研城、文化城和旅游城。城市特色产业和文化可以增强居民的自豪感、凝聚力和城市环境的舒适度,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德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天然森林、草坪形成了基础的生态环境。同时,由于历史传统和人文素质,德国国民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强。近年来,德国政府每四年颁布一轮生态建设计划,实行指令性管制。在小城镇建设中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因素优先考虑,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其建设法典中,环境保护制约着建设的全过程,而且政府规定,任何建设项目都要保证绿地总量的平衡。因此,德国几乎所有小城镇中森林和花园总面积都占该城的三分之一以上,环境十分优美。
  6.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也是两会农民工代表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强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在促进“人的城镇化”过程中,中西部城镇如何迎接日渐庞大的返乡农民工群体是一门难题多多的“必修课”。
  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董事长,人称“农民工司令”,目前正筹划把“司令部”从深圳迁往郑州。他说:“以往招收的农民工,基本上全部安排在沿海就业,现在已有约三成农民工被安排在河南,再过几年,农民工在沿海和内地就业就会对半分。”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本地农民工的新增数量历史上首次超过外出农民工的新增数量。
  新现象、新数据共同证实一个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回中西部家乡。
  近几年,全国有不少省市都在实施农民工“回归工程”,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国累计有1.2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近500万农民工返回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兴办的企业总数约占乡镇企业总数的1/5。1名回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就可以带动7至8个人就业,全国近500万农民工回乡创业人员,可以带动3000多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左右的收入。由此可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就地就近就业,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现在农村的发展农民工功不可没:而未来农村的发展,农民工不可或缺。
   “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出现在我们这儿已经有很多年,但真正形成气候得从2008年说起。”面对关于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源头的提问,阜阳市人社局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慕朝晖一下子把时钟拨到了5年前。原来,2008年,出于解决大量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返乡的问题以及本地经济发展的目的,阜阳市响亮地提出了“返乡创业光荣”的口号。“那时候,我们主要是通过举行表彰会的形式,对返乡创业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号召其他人向他们学习。”
  很多“80”、“90”后农民工留恋城市生活,但现实的情况却要求他们做出理智的判断,是在城市里继续苦等机会?还是回农村一显身手?“80后”农民工王建坤说:“我从中学毕业后就跟着舅舅来城里打工了,这几年省吃俭用也存了一些钱,但现在想办企业也有条件限制,我们这些农民工手里没有几个钱,如果政府不给一点扶持政策,恐怕创业这条路并不好走。”
  某高校学者表示,当前政府虽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但过多的行政审批却可能耗尽很多人的热情,多年前办一家公司要到几个甚至十几个地方盖章审批,现在虽然很多地方有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审批提速,但类似问题却仍然存在,如果不能尽早改变这一局面,恐怕很多人都会对政府的诚意产生质疑。
  据调查,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从创业资金需求来看,由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一般都已积累部分启动资金,资金需求缺口主要集中在一年以下的短期流动资金,且主要集中在规模种养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的多属小微企业,公司管理体制并不完善,有效抵押物不足,加上农民工与金融机构之间沟通不充分、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从防范风险角度考虑,对达不到信贷门槛的农民工的创业资金需求较难满足。而农民工返乡创业缺乏有组织的引导和管理。目前尚无明确的组织机构或者部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引导与管理,受技术、资金、管理、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处于分散、随意、无序的不稳定状态。
  学者刘某对农民工创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当前东南沿海地区‘招工难’和内地部分地区只要‘GDP’不要环境的问题都在告诫我们,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回乡创业仍然是进行传统的产品加工,不注重生产技术,势必成为生产链上的最后一环,而罔顾环境一心发展的话,也难免出现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问题,那么当前这些棘手的问题就会在城镇化过程中循环出现。”
  专家王某认为:“大家进城务工是因为机会多,但大有大的难处,北上广竞争大压力大。农民如果可以将大城市挣来的钱带回农村创业,就可以慢慢将农村建设成一个小城镇,如果能够良性循环,生活待遇恐怕比在北上广打工强得多。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府一定要做好扶持工作,引领农民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当然,开展城镇化的推进工作就要结合当前城市病的各种问题,做好统筹规划,毕竟无论是雾霾还是拥堵,都在降低着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城镇化给了我们一次全新的机会,我们一定要避免出现过的问题,争取建设一个风光明媚、生活富足的新城镇。”
  “90后”农民工柯尧对未来充满希望:“大城市车多人多太乱太脏,我来这里打工就是为了学点知识,等我能耐学到手,钱攒够了,就回老家创业,如果家乡就业机会多、待遇好,以后年轻人建设自己的家乡不就挺好吗,还能经常孝顺父母,再说我们村里的空气比起城市好得可不止一星半点哩。”
  7.毋庸置疑,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新型城镇化将是发展的主导,在新型城镇化热潮中,如何保护好文化传承、延续历史脉络,让群众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守护好文化遗产这个“根”?
  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表示,十年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消失,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国家和地方陆续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助国家级传承人、颁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等。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一些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后,成了当地的文化品牌。有些人出于商业考虑插手进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些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适合商业目的的部分人为地改变,致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目全非。比如剪纸和皮影,本来应该是纯手工制作的,但现在几乎都是机器压制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变了它的性质,使其不再具备非遗的特征了。”
  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些地方政府动机不纯,只是一味地追求政绩。一旦“申遗”成功,热闹几天后,就失去了兴趣,抛在一边不管了。时间一长,这些非遗就会被破坏,直至消亡。
  冯骥才介绍说,在日本,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被视为“国宝”,一大批专家围绕着他转,给他做档案、建数据库、做影像资料等,可是我们的一些非遗传承人的身边缺乏这样的专家。“没有专家扶持,一些非遗项目,尤其是只有一两个传承人的项目,其结局可想而知。”
  有群众反映,现在城镇化中出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是因为政府缺乏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没有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规划,没有使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某县城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老建筑都好多年了,又破又烂的,跟新城区根本不协调,拆了重建可以建更好的。
  也有网友表示,其实城镇化的建设中,对古建筑要按照不损害文物本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原则,改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些古建筑里面都有水电设施,建筑风格保持不变,居民住在里面既可以享受现代科技的便利,又可以延续固有的文化传统,实在是一举两得,我国城镇化就应该学习这种先进经验。
作答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这一发展目标,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助推城镇化健康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以“精气神”助推城镇化健康发展  60年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童谣,唱响了中国人对城镇生活的向往;60年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更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成就。但这耀眼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点点微瑕:在城市,雾霾黄沙卷地袭来;在农村,土地撂荒老弱留守。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各级政府应坚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发展目标,共同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带病推进”,不但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更阻碍我国城乡经济共同进步,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且在城镇化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毁损,更令中华文明传承断代。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我们在城市化的发展中,就要以“精气神”为补养品,滋润我国城镇化肌体,使其健康成长。  助推城镇化健康发展,侧重农村“固原精”。当前很多农民盲目地涌入大型城市,不仅造成城市超负荷承栽。更抛荒农业用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我国历代都将“劝课农桑”作为工作的重点,江泽民同志更早在十六大就提出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各地政府要坚持传统农村向现代城镇转型的发展思路,对外出务工的农民发出回乡创业的号召,对农村企业提供物质保证和政策倾斜,将旧乡村开发为新城镇。巩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助推城镇化健康发展,创新科技“养元气”。近年来,各地持续不断的雾霾,令国人倍感恐慌,而农村企业排出的废水废物更将“绿水青山”化为“污水荒山”。这不但背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极大地损害了人民身体健康,无法为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为此,我国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工作中,要坚持“科技为本、创新为魂”的发展精神,搭建企业高校科技生产平台,形成“企业以经济优势扶植高校研究,高校以科学技术助力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以此顺利实现我国城乡企业转型升级,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健康的物质保证。  助推城镇化健康发展,传承文化“凝元神”。我国部分地区为保证城镇化推进速度,将城镇化率与政绩挂钩,导致文化遗产被城镇化的车轮碾碎。毛泽东同志曾高瞻远瞩地为中华文化遗产提出发展指导:“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各级政府在推动城镇化发展时。要注重文化传承工作,适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保护工作,有关部门需鼓励私人投资者通过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获得公益形象宣传,以此给投资人带来社会效益,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呵护文化、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面对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三农问题”的圆满解决,关系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更关系我国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我们唯有坚持“精气神”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共同推进,才能最终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谱写出一曲华彩的乐章。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qvcp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