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admin2010-05-06  47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资料1
    目前,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象不容忽视,连北京市天坛公园内都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
    北师大生命科学院徐汝梅教授透露,外来入侵物种主要都是入境者从国外带来的,目前入侵北京生态圈的外来物种已超过56种,其中动物超过20种,植物超过36种。2003年开始在本市发现的美国白蛾,目前在18个区县都已发现,部分地区受损严重。美国白蛾繁殖力强,对林木危害尤其严重,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已对北京的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及时监测、控制外来物种,北京市科委联合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和市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依托北师大、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开展首都生态圈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项目。按照最有可能传人和爆发的入侵物种名单,针对各个生态系统类型建立100个监测点,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徐汝梅透露,包括天坛公园在内的几个园林目前也发现了外来人侵物种,项目的监测重点也将放在奥运场馆周边和天坛公园这些园林古迹上,“要在一些物种还没有泛滥之前,及时控制和根除”。对于珍贵的古树,他表示需要定点定期挂牌监测。
    资料2
    珠江水系告急、太湖水系告急……一种俗称水葫芦的生物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疯狂肆虐,各地水域警报频传。100年前被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的水葫芦,如今全国每年至少要投入上亿元巨资打捞。
    “水葫芦怎么会是世界十大害草呢?在我老家,它还能用来喂猪、喂鹅。”不久前,在广州的一次宣传咨询活动中,一位中年市民的反问显得“有理有据”。
    广东省环保局介绍:水葫芦目前已在整个珠江水系安营扎寨,其中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分布最广,危害最重。负责清洁珠江广州段的广州市水上环卫队统计,从1975年至今,珠江水域水葫芦每10年就增长10倍,1975年平均每天只捞到0.5吨水葫芦,1985年为5吨,1995,年为50吨,而现在平均每天接近500吨。
    水葫芦在我国广大水域所向披靡,如人无人之境,特别是在我国南方诸省危害严重。原产南美洲的这种观赏植物,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水葫芦是“引狼入室”结出的恶果。对水葫芦做过专门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丁建清研究员指出:水葫芦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渐渐开始野生,最终出现今天几乎不可收拾的局面。
    尽管大多数专家认为水葫芦弊大于利,但仍有少数专家认为,水葫芦存在不少经济价值,比如可以净化水质,可以作为饲料和肥料。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所的专家还提出可以制成蔬菜、加工提炼食品、保健品等。一家公司甚至用水葫芦生产出多功能饮料。
    为破解“大兵压境”的水葫芦,上海以拦网方式在苏州河、黄浦江布下“五道防线”,每处拦网平均每小时可以处理水葫芦150吨。“目前最得力的办法就是打捞。”魏菊敏解释说。“再难,我们也得把它拿下,最终进入景观水域的水葫芦必须控制在流入总量的5%以下。”
    生态专家指出,国内外大量事实已表明:对于那些连片成灾的水域,迅速采取措施使水葫芦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无疑是最佳策略。何况目前的治理速度和生长速度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非洲的苏丹曾引进德国设备、技术综合利用水葫芦,后因成本大、收益小而失败。国际上已有失败教训,我们为什么还不吸取?”专家质疑,“如果真的在滇池建厂,用水葫芦生产肥料、造纸甚至发电,那么水葫芦用完后怎么办?难道真要把滇池作为一个长期原料基地不成?”
    资料3
    在我国率先开展生物入侵研究的中科院解炎博士直言,这种“外来物种有益论”正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生物入侵现象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之一。不容否认,有人类以来,物种的引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也很难想象中国没有引入土豆、西红柿将会怎样,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物种引入的“双刃剑”效应视而不见.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面对将“有益论”作为盲目引进挡箭牌的做法,关键是要算一笔明明白白的生态账和经济账。
    数据表明,我国广东、云南、浙江、福建等地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和福建莆田1999年的人工打捞费用就分别为1 000万元和500万元。“全国总费用有多少,目前没有准确统计,但至少超过1亿元。而且还必须年复一年,持之以恒。”解炎说,“水葫芦对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由于水葫芦疯长,滇池成了臭水塘,20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理想水上旅游线路被迫取消;滇池草海20世纪60年代还有16种高等植物,到目前只剩下3种;海菜花等因生存空间丧失而死亡;在一些地区,水葫芦甚至还“波及”社会治安,浓密成片的植株为罪犯提供了天然的藏匿场所。
    水葫芦不仅肆虐中国,也危害着北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让世界为之头疼,成为人和生物之战的典型“代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字显示,在世界最穷的非洲,7个国家每年为控制水葫芦付出的“成本”是2 000万美元~5 000万美元。而水葫芦的作用呢?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其作为饲料的主要用途已被基本“废弃”,其他用途更是让人疑心重重,难以信服。业内人士指出,无论从经济、生态还是从社会角度算,这笔账都是一个结果:得不偿失。
    资料4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每年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达560亿元,令人触目惊心。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总站长赵良平说,盲目引种影响国家生态安全。
    赵良平说,我国是引进国外物种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从国外或境外入侵的有害生物种类明显增多。
从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来看,1980年前仅有10种外来病虫,短短20多年已增加到26种,其中随寄主植物入侵的占81.2%,随木材及木质包装材料传入的占12.5%。
    20世纪的一段时期内,国内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外来的一定比本地的好”,不加分析盲目引种并大力推广,忽视乡土树种,热衷引进国外树种,对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认识不足;在生态建设中大量引进国外树种和草种;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恢复也引进国外树种;城市绿化、观赏花卉、城区草坪引种的品种和数量更是惊人。这一认识偏差目前还没有完全消除,赵良平举例说,仅2005年全国引种的国外棕榈科植物就是前两年的15倍。
    目前,全国一些地方政府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的严峻性和防控的艰巨性认识不足,社会公众防范意识普遍不强,因尚未建立严格、规范的引种审批制度,管理上存在失控现象,擅自引种现象严重。有些企业、民间组织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携带、引进、繁殖、推广国外植物品种,对引进品种进行商业炒作现象严重,更助长了盲目引种之风。
    盲目引种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赵良平说,一个外来物种引入有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或者因生态系统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成为入侵者,大多会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扩散并造成危害,改变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
    赵良平说,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现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应该大力开发和利用我国的乡土物种。在引进外来物种大面积推广前,必须经过评估论证、引种审批、隔离试种、驯化试验和鉴定认定,加强检疫封锁,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资料5
    几年前,北京有100多位市民因食用凉拌螺肉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但有专家认为,福寿螺事件只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冰山一角——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所列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而因外来物种入侵给我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1 000亿元。
    中科院动物所解焱博士认为,人们严重低估了目前面临的危险,“实际上,病源菌的污染已经成为对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随着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增加,人类感染罕见疾病的机会也在加大”。
    解焱介绍,目前已知动物传染病有200多种,其中大约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类,2002年,有超过1 000万人死于全球性的传染疾病,占总体死亡人数的20%。在已知的1 400多种传染疾病中,有超过60%的疾病可以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据估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非典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超过了600亿美元。
    外来物种入侵有如此危害,为什么还屡屡发生相关问题?专家分析,一是片面注重市场、追求利润,而监管却跟不上;二是过去不了解相关知识,盲目引进,留下了祸患。
    解焱认为,这次福寿螺事件提醒我们,应让公众更多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及动物与人之间感染疾病的知识。历史上,只有当人类健康或农业生产受到威胁时,野生动物疾病问题才会被认真对待。
    “有不少人喜欢吃蛙类。但他们也许不了解一种危险的真菌在两栖类动物中流行。”解焱说,1993年,在澳大利亚发现有30多种野生动物携带一种名叫壶菌的真菌。壶菌不断地引起两栖类动物的死亡。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科学家们还不知道这种真菌为什么在全世界的两栖动物种群之间传染。1999年,南美洲养殖的牛蛙曾因壶菌病暴发而大规模死亡。更糟糕的是,随着养殖牛蛙外销世界各地,这种病源真菌也随之扩散。到2006年,该真菌导致中美洲40种以上的两栖类动物和全世界93个物种的种群衰退。
    专家指出,现在生产和分配食品的方式也是产生安全隐患的一个渠道。来自大农业的农产品,经食品厂加工后在庞大的超市里销售,在快餐店里消耗掉。这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暴发疾病的一个原因。美国西北部受污染的汉堡包和来自中西部的冰淇淋都曾导致疾病的暴发。
    疯牛病毁掉了英格兰那些可能在人类中产生疾病的牛群,牛肉的消费量也随之急剧下降,牛肉出口因此停止;在日本暴发的大肠杆菌使几千名学生病倒。因此,集中的食品生产和大规模的食品分配增加了人们对潜在的可怕的疾病暴发和迅速传播的担忧。
    此外,解焱还指出,人类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也影响到动物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在美国西南部,降雨过多使携带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的食物增加,一种叫汉塔的病毒因此而暴发。越来越热的夏天和越来越暖的冬天又让美国的杀人蜂迁移到以前被认为太冷而不适宜其生存的地方。
    问题还在于,人类仍在大范围地引入外地植物和动物,这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还对本地物种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据动物专家研究证明,在非洲大象身上通常为良性的疱疹病毒对它的亚洲亲戚却是致命的。但是人们对家养和野化动物的引入带来的威胁一直被远远地低估。实际上,许多被认为是本土的野生动物疾病最初来源于外来物种的引入。当被引入的疾病转变为地方性疾病时,不仅造成种群衰落或地方性灭绝,而且这些病源会变得更强大,对人类产生直接影响。
    据悉,1994年,有665名顾客可能在新汉普斯威尔一家宠物商店接触过一只后来才知道患有狂犬病的小猫,为防治这些人感染狂犬病耗费的资金达110万美元。尽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疾病威胁的重要性可以计算,但由于疾病引发的全球多样性损失却是无法估量的。
    资料6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所列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类似福寿螺这样的外来动物还有很多,比如小龙虾、牛蛙以及外形可爱、被当作宠物的巴西龟等等,还有各种外来植物,比如沿着三峡向下游扩散的紫荆泽兰、疯长的水葫芦以及引起枯草热疾病的豚草等,它们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往往被低估了。
    就在广西为灭螺而战的时候,河北省却在开展另一场战争——消灭黄顶菊。黄顶菊也是来自异国他乡的“生态杀手”,暂时还不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和许多外来生物一样,黄顶菊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植株根系发达,高大的植株和释放的化学物质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目前,河北邯郸等5个市都不同程度发现了黄顶菊,面积10余万亩,重灾面积2万亩。
    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 000亿人民币。
    据农业部的统计,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正呈现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不良趋势。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达20余种。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科学院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外来物种有三种入侵途径:有意识引进、无意识引进和自然入侵。而在我国,50%的外来人侵植物是作为有用植物而引进的,25%的外来人侵动物是有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产生着深远的负面影响。一些入侵物种还是新疾病的病源,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外来入侵物种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将不断排挤本地物种并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使物种单一化;更有甚者,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今年3月份发表报告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南非、印度和巴西每年因为外来生物入侵而蒙受的损失估计超过1 000亿美元。8月3日,《环球时报》曾报道了中国大闸蟹在欧洲引起恐慌的消息。一涉及外来生物的问题,许多国家都是如临大敌。
    美国马里兰州克罗夫顿的一个湖边贴着警告说:“你见过这种鱼吗?”上面的照片是一条大鱼,像蛇一样的头上长着尖尖的牙齿。底下的说明写着:“这是来自中国的北方蛇头鱼(中国称为黑鱼),并非马里兰州本地物种。如果这种鱼进入我们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引起严重问题。”实际上,在马里兰州的水域里发现的成年蛇头鱼很少,但是州政府管理野生动物的部门和公众都非常关心这件事。
    同样,美国的本地物种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了相同的麻烦。例如,美国西部的一种玉米根上的虫子就被一架商用飞机带到贝尔格莱德,后来一直在欧洲心脏地带的农场中“大吃大喝”。美国一位科技作家巴斯金说,全球贸易的发展带来了物种入侵问题的增长。“贸易发展了,但是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就是,运货的板条箱带来了隐藏在那里的一种触角很长的甲虫,叫天牛。这种甲虫爬出来,在芝加哥和纽约大街的树上安了家,咬死了居民区不少可爱的树,闹得怨声载道。”
    就连南极洲也遭遇了外来物种的入侵。据媒体报道,北极的蜘蛛蟹、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杂草已经在南极安营扎寨。人类向南极周围岛屿引入了200多种非本土物种,这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几年前,由农业部牵头,经过中国、英国、美国等6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等专家的探讨,发布了《中国外来生物入侵预防与管理的国家发展策略行动框架报告》。该报告确立了未来10年的总体目标。
    据了解,我国已经建立由农业部等多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国外来生物防治协作组,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但近来连续大规模暴发由于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生态问题表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有专家指出,以前在对外来生物人侵的治理中,为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许多地方未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试验,就普遍采取从国外引进大敌和替代物种的方式。这样的做法风险很大,因为很容易导致新的生物入侵。另外,由于外来入侵生物问题牵涉多个部门,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经常没有被真正落实。
    资料7
    近来,因污染问题引发的生态危机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由于盲目引进、放生外来生物而导致的生态危机尽管时有发生,却没有像环保问题那样引起足够重视。
    表现之一是多渠道引进,监管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对外来生物入侵形势的严峻性和防控的艰巨性认识不足,社会公众防范意识不强,尚未建立严格、规范的引进审批制度,擅自引进现象严重。有些企业、个人未经批准擅自携带、引进、繁殖、推广国外动植物品种,商业炒作现象严重,更助长了盲目引进之风。
    2005年,繁殖能力极强的“一枝黄花”在大连被发现,经调查,是大连市民从国外空运来的,因为没按照规范种植,花粉飘到室外,结果成片繁殖。一棵“一枝黄花”开花可以形成两万多粒种子,大量繁殖,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对绿化灌木及农作物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表现之二是盲目放生。几年前,厂家声称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麝田鼠经济价值很高,厂家负责回收,鼓励农民饲养致富。大连不少农民引进麝田鼠。不料,厂家后来“人间蒸发”,麝田鼠没了销路,农民舍不得杀害,就放生野外了。几年内,麝田鼠迅速繁殖,泛滥成害,破坏莲藕、堤坝,偷吃养殖鱼类,咬死家禽,引发生态问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近期很受社会关注的福寿螺之灾也是由于养殖户弃养,将其抛进水沟、池塘、荒郊野外,被弃养的福寿螺迅速扩散酿成螺灾,现已成为危害我国水稻等作物的恶性水生物。
    在人们印象中,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外来生物一听就知道是害虫,对福寿螺、水葫芦、大米草等,往往不能认识和了解其巨大的危害。实际上,各种生物在其原产地都有制约它的天敌或环境,而在入侵地却没有天敌或制约环境,很容易失控,并最终严重破坏当地原生物种,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身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巨大威胁,每年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达560亿元,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防止更多的外来物种入侵已是当务之急,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我国外来物种的引进与管理,建立包括加强立法、促进合作、加大投入以及实施环境教育等举措在内的综合治理机制,不断提高抵制外来物种入侵的能力和意识。
    资料8
    上海市某中学张老师反映:近日我到西区一家大型花鸟市场,发现场内不少水族馆在出售一种叫“清道夫”的鱼。据说它能吸食鱼缸内的残留垃圾,保持水质清洁,因而十分畅销。可据了解,“清道夫”鱼即原产南美洲,专吃鱼卵、鱼苗的下口鲇。一旦逃逸,由于缺乏天敌制约,将会发展为种群而严重危及本地鱼类。该鱼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已泛滥成灾,致使当地不少“土著”鱼断子绝孙。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摊主、顾客,还是市场管理人员都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
    事实上,外来物种在我国适应环境后迅猛繁殖、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层出不穷,水葫芦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希望社会各方加强生态安全意识,积极预防外来生物“入侵”。
    东华大学学生小任反映:如今养宠物的同学不少,可有些同学竟迷恋上了蜘蛛、蛇蝎、蟑螂等“另类”宠物。如同学小黄就在网上花60元买了一只来自非洲的“巨型嘶声蟑螂”;同学小刘则花200元在网上购得一只智利红玫瑰蜘蛛。
这些外来“另类”宠物是否源自正规渠道?是否携带病菌和传播疾病?一旦逃窜至野外,是否会影响本地生态环境安全?
    目前我国面临的外来生物“入侵”方式中,最值得警惕的即“人为有意引进”:有的系非法渠道走私而引狼入室,有的为猎奇求新而没有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即盲目引进。“入侵性”外来生物从引进、定居到大范围繁殖,中间往往会经历一段漫长的潜伏期。说不定周围默默无闻生存很长时间的某种外来生物会突然爆发性生长,给当地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专家呼吁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前提下,必须加强各类生物交易管理,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做到对生物入侵的积极预防和科学有效治理。
    资料9
    送大批外来生物“漂洋过海”进入我国的,并非大自然,人为因素成为主要原因。
    2001年12月,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外来人侵物种调查,在初步摸清的283种入侵物种中,39.6%属有意引进造成,43.9%为进出口贸易、游客等无意间携带进入,仅有3.1%是借风力、鸟类等的携带而自然进入我国的。
    “外来生物防范体系的缺陷造成了随意引进的局面。”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的张国良博士认为,立法是防治的根本。
    2002年,农业部向国务院法制局政策法规司递交了请求立法申请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现有的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有18部。包括《农业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渔业法》、《森林法》、《种畜禽管理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这些法规中都涉及了对外来物种管理的具体条文。
    但由于这18部法律分属多个不同部门,大都是根据各部门、各行业的职责、权限和业务范围而制定的,权限一旦交叉,就会相互避让出现漏洞。例如,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进出境对外检疫与国内检疫分立的体制,进出境时由质量检验检疫局负责审查,进入国内后,检疫又由农业、林业等部门分别管理,若两个环节负责检验检疫的机构之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极为容易出现疏漏。
    “多部法律的交叉与衔接不当,造成了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主任万方浩据此认为。
    此外,长期以来可审批从境外引进生物的中央单位有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多个部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审批引种时执行的标准不一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例如,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外来物种可能会对林业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而对生态环境有益的生物则又有可能对农林业生产和经济带来直接影响。
    “即使是各地的农业厅、林业厅等也有权力直接对物种引进进行审批,这就导致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仓促引进物种造成全国危害。”万方浩认为,不完善的管理机制极易给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带来可乘之机,对引入生物建立统一科学的环境评价和风险评价方法,是当务之急。
    “外来生物立法已经不只是环境防护问题,还牵扯到国际贸易。”农科院的张国良博士很急,言谈中右手不断挥舞,左手则紧紧地攥着一份表格。这是一份日本关于外来生物法律草案向其他WTO成员国递交的征求意见表格。张国良9月20日收到这些资料以来,一直心情复杂。因为这份外来生物的法律一旦实施,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农产品都将大量被日本限制进口。
    事实上,此前我国已多次遭遇这种限制:日本曾以水稻疫情为由,禁止我国北方稻草及稻草制品出口日本;美国曾以我国发生橘小实蝇为由,禁止我国鸭梨出口美国;菲律宾曾以我国发生苹果蠹蛾为由,禁止我国水果出口菲律宾。
    三、作答要求   
请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字数不超过1 000字。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选项

答案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物种入侵作为一种全球范围的生态现象已逐渐成为导致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今天,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生物入侵现象,人们有无良策?究竞如何治理?在绝大部分人对生物入侵、生态安全缺乏基本概念时,这些已变得并不重要。目前最让人担心的,不是如何防治现有入侵生物,而是缺乏防范意识导致预防无从谈起,“引狼入室”的故事仍在一天天发生。 事实上,从历史上看,虽然很多生物入侵现象是无意引入的结果,但也有很多是有意引入的“歪果”,甚至就是一些相关职能部门“催生”的。为了经济效益和其他目的,农林、畜牧、水产等部门总是试图引进更多的生物品种,有的结果是生物多样性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从福建大米草的疯长到新疆引进河鲈导致大头鱼灭绝,从小银鱼的泛滥到福寿螺祸害稻田,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不容否认,有人类以来,物种的引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很难想象中国没有引入土豆、西红柿将会怎样,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物种引入的“双刃剑”效应视而不见,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面对将“有益论”作为盲目引进挡箭牌的做法,关键是要算一笔明明白白的生态账和经济账。诚然,有关环保的问题已成为全球的共识。看得见的环境污染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容易被忽视的生态污染,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而后者的治理比前者更加困难。 生物污染比环境污染更可怕。就像肆虐南方的水葫芦,哪怕你打捞得再干净,其种子就如“癌细胞”一般,只要遇到适当条件仍会扩散,防不胜防。尽管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但对水葫芦的治理仍赶不上其蔓延速度。有关方面正尝试从原产地引进水葫芦的天敌。然而,专家们仍然不无忧虑:“这些大敌能否控制得住?会不会成为新的入侵生物,从而再次‘引狼入室’呢?” 严峻的现实再次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要发展经济,但我们更要生存;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治理看得见的环境污染,还要杜绝和防范潜移默化的生态污染,以保持物种的生态平衡。生态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如此严峻的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单靠一国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外来物种的肆意入侵,积极的国际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解除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qgy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