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近年来,网络反腐显示出强大力量,一批贪污腐败案件的查处都与网民的举报监督相关。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约束,虚假举报、不实举报频现,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敲诈勒索,实施犯罪活动。此外,由于公众的“猎奇心理”“猛料思

admin2015-05-25  42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近年来,网络反腐显示出强大力量,一批贪污腐败案件的查处都与网民的举报监督相关。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约束,虚假举报、不实举报频现,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敲诈勒索,实施犯罪活动。此外,由于公众的“猎奇心理”“猛料思维”,导致网络反腐呈现出娱乐化、低俗化的不良倾向,被举报人的个人隐私,包括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照片也在网上疯狂传播,还有造谣诽谤、恶意炒作,形成了汹涌的网络暴力。
    ——摘编自求是理论网(2014年3月7日)
    材料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9月9日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人认为,解释的出台会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很多网友也担心新出台司法解释是否会成为压制公民言论自由的工具?专家学者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打击利用网络进行诽谤的犯罪行为,对公民行使网络监督权,不仅不会影响,反而是一种保护。
    ——摘编自新华网(2013年9月27日)
    材料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是广大网民的心声。这与开放网络、保障网络言论自由并不矛盾,有法制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遵从社会公秩良俗、坚守道德底线的言论才会不受约束。
    —一摘自《钱江晚报》(2013年8月27日)
    材料4
    有规则,权利才有保障。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信息空间和言论范围,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以互联网为工具的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罪与非罪、量化标准、行为手段与危害结果等进行了明确界定,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适用不够明确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法制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网络也是公共场所,守法依规,权利保障才能更加充分。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09月12日)
    (1)如何理解“有法制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规则,权利才有保障”?
    (2)如何正确看待网络的作用极其秩序的维护?

选项

答案(1)我国公民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也有言论自由,但这种权利和自由要依法行使。既要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又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虽然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规范,但并不意味着对人们的自由的限制与取消,而是为了保障个人和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得以实现。 (2)网络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为使用不当而违背社会公德,甚至触犯法律。网络生活作为社会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其秩序的维护既需要网民的自律,又要遵守道德的要求,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同时,需要利用高科技手段作为监管。通过加强互联网方面的立法能够做到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oneR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