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已然明晰的发展趋势和日显深刻的背景转换,攸关每一个百姓的民生保障事业,也面临新的内涵拓展、风险挑战,催生新的变革契机。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民生保障工程如何及时跟进?在发展路径的转型中,居民消费能力如何

admin2021-11-03  35

问题 给定资料
    1.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已然明晰的发展趋势和日显深刻的背景转换,攸关每一个百姓的民生保障事业,也面临新的内涵拓展、风险挑战,催生新的变革契机。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民生保障工程如何及时跟进?在发展路径的转型中,居民消费能力如何加快培育?在经济增速下行过程中,社会生活的风险如何顺利化解?归根结底,还是要以改革开路,靠法治建设,维护公民权益;靠政府转型,健全公共服务;靠制度创新,重构利益格局。民生保障,亟须快马加鞭再出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住房租赁已经成为我国住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租购并举”的提出,凸显了房屋租赁市场的重要性,也让百姓有了更多新期待。
    2017年7月,住建部等9部委在《关于在人口净流人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中要求,多措并举,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7月过后,各地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平台相继亮相。8月21日,成都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启动试运行;9月29日,杭州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10月19日,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广州智慧阳光租赁平台”;11月1日,由武汉房管局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打造的武汉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等等。
    在12个试点城市中,除已推出官方住房租赁平台的城市,其他城市均提出搭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并明确了时间表。例如,沈阳提出,12月底前实现官方平台的全部设计功能。在12个试点城市之外的一些一线城市,官方租赁服务平台也应运而生。10月31日,与北京住房租赁新政同步,北京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在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看来,形成统一的监管平台和服务平台,有利于政府实施统一监管,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
    在加快推出住房租赁平台的同时,各地都积极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支持相关国有企业转型为住房租赁企业,并提出了具体的落实目标。
    沈阳出台了细致的方案:2017年12月底前,组建两家国有住房租赁平台公司,通过建设、改建、收购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取得房源并负责房源的租赁运营和管理,完成1万套公租房建设、500套存量房源收购、确定一到两个改建房源项目。到2020年,国有住房租赁平台公司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持有的住房租赁房源占全市增量的20%、总量的10%。
    上海的表态也很明确。2017年9月15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表示,“通过国资国企的引领和示范,尽快增加市场供给,稳定市场租金,将国有企业打造成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身住房租赁产业。”
    除了国有企业积极推进住房租赁工作进展外,众多体量庞大的人局者,也搅动了租房市场的一池春水。
    春江水暖鸭先知。逐渐升温的住房租赁市场,房地产企业是第一批冲浪者,老玩家也有了“新玩法”。如2017年11月2日,佛山市“CCB建融家园.泊寓”项目奠基,这是广东首例住宅100%自持70年的项目,将建成总建筑面积逾16.5万平方米的多业态混合型租赁社区,将建设1500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推出约2400套租赁房源。“泊寓”便是万科旗下长租统一使用的品牌,2016年其已作为独立子品牌运营。截至目前,万科已在北京、广州、佛山等地拥有至少5处自持物业地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排名前50的房企中约已有三分之一通过各种形式涉足住房租赁业务。
    2017年10月10日,支付宝的租房业务正式上线,支付宝宣布已有超过100万间房源正式入驻,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8个城市率先启用支付宝信用租房。10月20日,北京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网站公告显示,京东旗下公司成为北京住房租赁监管平台技术合作项目的中选单位。京东将成为北京住房租赁市场的支持平台,进军住房租赁市场。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租赁市场,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可能会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来助力租赁市场发展。
    此外,2017年11月3日,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与万科、恒大、碧桂园等11家房企,以及比亚迪、方大集团等11家企事业单位举行住房租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进军住房租赁市场,并设立专门子公司负责租赁管理、批量小区品牌化管理。
    其他银行也纷纷加大了对住房租赁的介入力度。2017年10月30日,中信银行与碧桂园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未来3年将在长租住宅领域为碧桂园提供300亿元保障性基金,满足碧桂园在长租住宅领域的金融需求。
    更值得重视的是,在进军长租市场的同时,建行还推出个人住房租赁贷款“按居贷”,支持个人住房租赁需求。“按居贷”目前执行4.35%的基准年利率,低于同期购房按揭贷款,额度最高100万元,最长期限10年。同时,建行也将加大向住房租赁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力度。11月2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军表示,未来5年,建行将向广东省内住房租赁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不少于2000亿元的贷款。
    3.惠民项目下乡,农民觉得“不给力”;新建大桥竣工了,引桥却迟迟不修……现实中,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的现象,日渐引发关注。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习惯于以政府供给为主导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公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实际需求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往往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种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让原本就很紧张的公共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导致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累积了基层矛盾。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积极转变理念,致力于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但由于市场失灵、监管不足等原因,政府公共服务“失准”、低效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群众满意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能精准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无疑是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因此,公共服务供给应注重“耦合度”。
    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模式、怎样回应群众的新期待等,都有赖于调研制度、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一定程度上说,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只有由自上而下的政府供给导向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群众实际需求导向,才能切实增强公共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通过广泛调研、整合社区资源,创新了“潮汐式”停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与企业员工停车难的问题。
    同时,建立公共服务责任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市场和社会供给主体资质的审核,对公共服务执行绩效以及群众满意度进行第三方评估,既能促进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强群众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例如,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建立了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评估机制,群众代表通过协商提出公共服务需求,由政府牵线整合辖区资源提供服务,通过第三方对公共服务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广受群众好评。
    近来,福州军门社区开展的“微公益”、上海浦东沪东社区开展的“微公益点亮微心愿”等活动,通过搭建公益互助平台,以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形式,解决了一些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这种活动类似“微服务”,成本小,可行性强,贴合群众需求且易于调整,可以充分激发群众的创造性,也有利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顺应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大势,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化、多元化、个性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政策就能赢得群众更多的真诚点赞。
    4.有一篇名为《父母渐老去,独子养老压力大》的报道引发了民众关于对养老问题的热议: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4个老人的赡养重任,如何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何平衡家庭、工作与情感的关系,独生子女养老中所折射的独生困境,引发了民众的思考。“前段时间老妈生病住院,虽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然玩不转了。不仅要照顾她。心里还在一直担心,搞得班上不好,孩子也没法好好照顾。哎,说多了都是泪。”网友“无民”说,他们这代独生子女,小时候获得了父母的全部宠爱,可是长大了也开始感受到作为独生子女所要承担的压力。
    针对养老问题,记者通过QQ、电话、微信等方式,对50对“80后”独生子女夫妻或恋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2%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86%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还有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工作在外地,父母成了“空巢老人”,照顾起来有诸多不便。
    “我已经嫁到四川来了,父母还在岳阳,我想把他们接到四川来生活,但是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包括领退休金等,都需要核实,甚至每年要回到当地证实自己还活着,现在的制度很不完善,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市民陈女士说,除了制度外,相关产业的服务也没有跟上,“假如父母遇到困难,我需要找人照顾,如果能及时在这个产业链里找到相关的服务方,我即便请不到假,也可以让父母得到相当好的安置。当然钱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陈女士认为,但是很多时候,你可以用钱来购买一些服务。
    “养老的话题似乎从来都是沉重的,破解养老难题,不能全靠儿女,还要靠社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有市民说,国策之下出现的问题,当然应该由政府来兜底、来化解。而这个兜底政策应该尽快出台。就年龄而言,很多当年响应计划生育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父母现在已经进入养老年龄,无论其有无子女,养老负担都不可小觑,这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当独生子女父母需要长期照料时,政府应给予主要照料者适当经济补贴,实施有偿助老;还可通过税收杠杆,鼓励独生子女与需要长期照护的父母同住或相邻而住。另外,可以在核定个人所得税缴纳额度时,给予合适的免除额。
    5.“做一个菜少了,多做几个菜,我们俩又吃不了。”W市社区的王阿姨介绍,自从社区有了道能幸福食堂,独居老人最头疼的吃饭问题解决了。
    幸福食堂的专业义工和志愿者每天会准备好适合老年人食用的三餐,而且价格也很便宜,具体分两种定价:一种是一日三餐提供标准化配餐,总共10元;另一种是刷卡消费,每餐20多个品种,可任意挑选,充值300元送200元,相当于6折。而且在食堂里和其他老人吃饭、聊天、看电视,也不会孤独寂寞,幸福感越来越高。
    为减少食堂的亏损,道能幸福食堂依托街道、社区免费提供场地、设备和水电优惠,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对接2万多名义工和志愿者轮流参与服务,减少了人力成本;凭借价廉味美的公益品牌号召力,道能幸福食堂更吸引了社区及周边大量企业职工就餐,这些人按照市场价付费,保持了一定利润,弥补了老人就餐的亏损;整合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赠,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食堂运行的经济压力。
    同时,市民政局简化审批,大力培育道能幸福食堂等为老服务主体;优化流程、细化服务,强力推动道能义工服务中心托管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强化引导,学习推广道能幸福食堂为老服务的做法和经验。
    2016年8月5日,民政部政务微信大篇幅推介W市道能幸福食堂为老服务的创新举措,受到“粉丝”广泛关注和点赞。
    同时,8月10日,民政部主管主办的《中国社会报》头版头条以《“幸福食堂”让老人居家生活更幸福》为题,大篇幅报道W市道能幸福食堂。
    《中国社会报》的报道从“幸福食堂消除老人生活烦恼”“幸福食堂成为老人幸福平台”“多方支持让幸福食堂全市‘开花’”三个方面诠释了道能幸福食堂为老服务的宗旨。这家报社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能幸福食堂的探索经验充分体现了W市社会多元共治养老模式,并从政府支持、百姓需求、社会期盼等多个角度诠释了道能幸福食堂的可复制性。
    复制幸福食堂模式需要什么条件呢?幸福食堂的创办人曾少峰说,首先离社区的距离要在1公里以内,其次社区里的老人要在350人以上,再次场地不能小于150平方米。
    6.幸福食堂的推广复制,看起来解决的是老人吃饭问题,实际传递的是关怀,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才是我们社会公共治理的群众基础、道德基础和价值基础。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说,为老人提供就餐,是惠及面比较广的养老服务,我国现在有2.2亿老年人,需要医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是少数,而餐饮服务,可以惠及绝大部分老年人。随着我们国家老龄化加速,高龄、少子、独子、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这意味着幸福食堂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多元参与的幸福食堂创新模式具有特别的社会意义。
    “养老是复杂而又严肃的民生问题,目前,各地没有成熟的养老模式,曾少峰创立的幸福食堂模式可谓是‘闯出了一条新路’。”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S对幸福食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幸福食堂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养老模式。
    “俗话说‘难事办成,好事办好’,幸福食堂实际上是对供给侧改革的养老模式进行的创新。”中南财大社会学教授Z谈到,现在的老年人多半是30后、40后,收入不高,消费理念比较守旧,需求不同,众口难调。幸福食堂从实践上创新,最可贵之处是找到了一种适合发展、落到实处、贴合老人需求的模式。不仅如此,还让老人感到温暖、幸福。
    W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秘书长L认为,曾少峰给社区老人提供的产品,表面上看是一顿便捷的饭菜,实际上潜在的附加值则是一些精神——邻里互助、志愿协作、和谐文化、自治模式等。这些恰是一个善治社区最最需要的东西。
    D教授认为,幸福食堂的创办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的体现,是对公共养老的一种补充,是“社区——居家——机构”一体化的“融合式养老”模式的一种探索,为社区居家养老建立了新模式。幸福食堂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谐。搭建的社区为老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使各类社会组织进入公益事业,成为W市的公益品牌,是推动和引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运作机制形成的一种有益探索,为推动“党建引领、三社联动、信息互联、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幸福食堂如何推进?有专家认为,养老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这五方面缺一不可。这需要政府拿政策支持,包括社区提供场地、水电补贴等内部条件,企业做好团队的建设,社会组织做好准备,老年人和家庭也需要达成共识。只有大家都在琢磨这件事情,形成公共意识、公共话题、公共参与机制,这三道坎都实现突破,幸福食堂才可以复制、延续和发展。
    Z专家认为,幸福食堂的模式,政策上的创新很重要。政府、社会、市场三个方面各司其职,政府托底,依靠社会公益组织来做,政府给予支持。中国的养老,是大众课题,只有产业化才能满足需求。
    S也直言,老人群体包括60岁左右的低龄老人,也有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高、低龄老人结构具有复杂性,服务老人群体,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是复杂的。所以,幸福食堂需要更加规范化运营。推广复制幸福食堂,要严查打着公益旗号牟利的假公益企业,筛选出真正做爱心事业的企业加入。
    “只有运用‘公益的目的,商业的手段’,幸福食堂这样的养老项目才能走得长远,才是可复制的。”Z专家建议,幸福食堂发展到现在,拥有稀缺的、无价的信任资本。幸福食堂在发展过程中,在选择合作伙伴、规避风险中,要珍惜维护信任资本。她还谈道,情怀是支持幸福食堂走得更远的基础,要继续坚定与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公益合伙人一同努力。在幸福食堂的推广方面,建议用公益理念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用制度规避风险,政策作保障,运用互联网专业化技术添上翅膀,加强团队化建设。做到这些,是实现幸福食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把它贯穿于党和国家奋力前行的每一步。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对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掉隔开党和人民的“:无形的墙”……五年来,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所有的宏大叙事,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落脚点,即人民的福祉。增进民生福祉,是党的十九大最幸福的号角,也是一个国家最温情的承诺。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一道道发展方程式、民生选择题,我们必须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定找到最大公约数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利益指向上让国与民具有一致的获得感,让每个国民跟上国家的步伐,确保“复兴号”巨轮上“一个都不掉队”。
“给定资料3”中提到:“公共服务供给应注重‘耦合度’。”请指出这句话的含义。要求:理解准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晰,文字简练。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这句话是说公共服务要精准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当前,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对公众的实际需求缺乏调研论证。种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让原本就很紧张的公共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导致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同时也累积了基层矛盾。 市场失灵、监管不足等导致公共服务“失准”、低效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 因此,需要构建群众参与公共服务决策的有效机制; 建立公共服务责任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 积极开展“微服务”,通过群众的自我服务弥补制度性供给的不足,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无缝衔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oacp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