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庸官懒政 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时,撰写过一篇文章《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提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当下,“为官不为”者就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不是拎着“乌纱帽”为民

admin2018-01-25  24

问题 整治庸官懒政
    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时,撰写过一篇文章《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提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当下,“为官不为”者就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不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作为党员干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但要做好分内的事,更要勇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但恰恰有一些党员干部,违背党的宗旨,以为人民服务之名,行奢靡享乐之实,淡化责任,逃避责任,甚至漠视责任。责任缺失,贻害无穷。工作平铺直叙无亮点,思路因循守旧无看点,作风揽功诿过尽污点。所作所为与党的宗旨相去甚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差很大,成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同时,一些干部没有胆识,保守固化,只能亦步亦趋,走别人走过的路,吃别人嚼过的馍;怕冒险,怕得罪人,怕媒体炒作;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
    不立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既立,方圆便成。一套严密的考核体系,一定要体现考核的精准性,必须解决考核什么、如何考核等问题。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一定要有可量化的操作性。目前,我们的一些考核显失公平合理,导致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年富力强、敢想敢干的为官者心理失衡,激情耗尽,非为官不为,实则无心可为,最终从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老爷”,成为懒政的另类标签。纵观各类问责制度,均聚焦于公共突发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引发社会动荡的各类事件,对官员的过失、渎职行为有较为具体的问责条文,而对由懒政庸政导致党和政府形象受损、经济发展滞后、群众怨声载道等诸多的“慢性后果”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一定意义上加剧了懒庸之疾的传染蔓延。
    一些党员干部在权钱方面永远不满足,总是眼睛向上,不断地与上面进行攀比,总觉得位置要再往上挪一挪,钱袋子要再鼓一鼓。如果心思只在权钱上,那么他就会没有心思花在工作上。私下活动,精神焕发,而一旦干工作,就精神恍惚,无精打采。至于如何讲宗旨意识,如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与他无关。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庸官懒政”。一些领导干部,本来很有理想抱负,然而,由于社会道德、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呈下降的趋势,其心态受到不良影响。此外,他们没有从全局和大趋势看问题,只看到腐败在周围比比皆是,于是,在抗争无效后就采取应付工作的消极办法。
    问题:分析当前中国出现“庸官懒政”现象的原因。
    要求:分析恰当,观点明确,要点全面。不超过250字。

选项

答案一是责任缺失。部分党员干部丧失责任意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愿负责、不会负责、不敢负责。同时由于责任缺失,也弱化了开拓创新精神,导致他们保守固化。 二是制度缺失。懒庸之疾,祸在社会事业,根在制度缺失。一方面,缺失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现存的部分考核体系有失公平,使得干部无心作为;另一方面,缺乏完善严厉的懒政庸政问责机制,加剧了庸官懒政的蔓延。 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社会不良风气使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蜕变,无心工作,而这也会影响到其他干部,使得“庸官懒政”现象越发猖獗。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oMX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