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材料: 材料1 在过去十几年的改革历程中,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共吸纳了一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从1978年到1999年,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占非农产业吸纳总量的60%以上。但进入9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admin2008-11-17  27

问题 下列是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材料:
材料1
在过去十几年的改革历程中,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共吸纳了一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从1978年到1999年,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占非农产业吸纳总量的60%以上。但进入9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土又离乡,异地流动。目前全国有流动人口8500多万,相当于欧洲最大的国家德国的总人口,其中常年流动的农民工有6000万左右,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有4000万左右。
由于长期的劳动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城镇公有制企业内部3个人的活儿5个人干的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全国城镇公有制企业的富余人员共有4000多万,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这部分人将逐渐从企业中游离出来,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
由于国有企业效益下滑,亏损企业和停工、停产企业的工人就业不足和下岗现象产重。国有企业的亏损面高达40%以上,亏损企业的职1人数将近800万人,生活水平低于本地最低生活水平线的职工的再就业率已由往年的70%下降至20%,1994年职工平均失业周期由4个月延伸到6个月。有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生活十分困难。
国有企业下步改革要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加快小企业的改革步伐,这种产权重组和企业改制必然使许多人下岗、转岗,失业人罚会激增。
从1978年到1994牟,吃“皇粮”的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的人员人数翻了一番。目前,这类人员的超员现象十分严重,富余人员至少有1000万之多,由于国家财力不足,政府机关通过办公司大搞创收,使权力进入市场,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秩序。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至少要新增两个海南省人口(8000多万),这些城乡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寻找工作岗位。我国劳动人口的剩余存量和增量形成的就业压力已是经济发展中的头号难题,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建国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较大的失业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建国初期,从1949年到1953年末,全国共登记失业人员为333万人;第二次失业高峰期出现在文革后大批知青返城时期,1980年末,我国共登记失业人员为541万人;现在我国正处在第三次失业高峰期,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劳动力存量巨大,据初步统计,1998年结转的劳动力供给量(失业人员+下岗人员)达1248万人,1999年新增加的劳动力供给量为1592万人。可见,我国当前的失业率已达历史以来的最高峰。
摘自陈新潮《当前再就业工程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思路》2003年5月8日
材料2
瑞典—中国贸易委员会总经理格布庸说,入世所带来的失业人数的增加将是中国近期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则要远远大于机遇。面对高质量的外国产品的激烈竞争,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将越来越难以保住目前所占有的市场份颠,其经营规模可能要逐渐萎缩,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得不宣告破产。结果必然是更多的人失业。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比较庞大的
失业队伍,而失业人数的进一步增加势必使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起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人们的利益差不多都依附于所供职的企业,一旦失业,生活、医疗和养老等都将失去必要的保证。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政府部门或社会机构,各个方面对失业的承受能力都相当脆弱。
经合组织交流部经济问题专家乔治‘霍利迪也指出:“入世后,面对新的市场条件,中国将为调整付出明显的代价。一些工厂将关闭,一些农场的收入将减少,一些职工将失业。这将导致中国国内对社会保障体制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制在许多方面已经被认为不适应了。”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2001年11月19日第47期
材料3
大多数国家缓解就业压力主要着手;一是加速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三是扶持小企业,提高就业密度。加速城市化进程被认为是缓解就业矛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已达75%,发展中国家为38%,最不发达国家为22%。目前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大约在49%左右;与同期国际社会比较,中国的城市化只能说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全国13亿人口中仅有30%左右生活在城市。据中国科学院(2佃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与人均GNP相当的国家相比,低了10个百分点;与国内的工业化率相比,低了12个百分点;与国内非农就业比重相比,低了20个百分点。因此,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引导、加快城市化进程,对于扩大就业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从农村就业形势看,中国只有15%的可耕地,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1公顷,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尽管中国出现了庞大的农村移民大军,但仍拥有3亿左右的农业劳动人口,占全国总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农民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这对农村经济和吸纳外来人员的城市都造成了压力。多少年来,如何减少务农人数一直是萦绕在政府官员和许多专家脑海的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在短期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是占全国人口近 3/4的农村及其所依赖的农业。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预计,在入世后的5年中,仅生产小麦的农户的就业人口就将减少540万。
摘自《瞻望新闻周刊》2001年11月12日第46期
材料4
前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公布了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为1200万。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中国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报告分析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但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 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加0万-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9仍在1200万人左右。
同时,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但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报告认为,从总体上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报告分析说,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
摘自《新京报》(2007-6-15)
请回答:
①分析材料1、2、3,简述我国当前就业方面面临的困难。
②分析材料2中的观点,解释“中国将为调整付出明显的代价”的含义。
③分析材料2、3、4,简述加快城市化进程,对于解决就业困难所起到的作用。

选项

答案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矛盾极为突出,表现在: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达到较高的水平;B.再就业困难加大,近年来下岗职工再就业率成下滑态势;C.下岗职工生活困难,家庭负担重;D.我国加入WTO后,某些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少;E.中国社会的保障体制尚不健全,给工人下岗后的生活带来困难。 ②分析材料2可以看出,中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兑现对世贸组织成员国的承诺,必须开放市场,降低关税率,这将使国内企业受到更为严重的竞争,某些工厂将关闭,职工将失业,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代价,但是加入世贸组织也会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在有些行业能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增加就业率,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对于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这是因为:A.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提高生产的规模和效益,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B.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形成新的需求,促进生产的多元化发展;C.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的配置,从而有利于就业问题的缓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mw7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