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给出了2000~2006年我国的部分宏观经济数据,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我国的内外均衡问题做一评价。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2007年8月)。

admin2013-01-10  35

问题 下表给出了2000~2006年我国的部分宏观经济数据,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我国的内外均衡问题做一评价。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2007年8月)。

选项

答案(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综述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经济发展所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此,在短期里,通常将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并把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实现称为内部均衡,把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称为外部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实施引进外资的政策,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最早出现了净流入。但由于国内产业的竞争力不强,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贸易项目仍为逆差。这个现象直到90年代初期才逐步出现逆转。从1990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贸易项目转为持续顺差(1993年除外),1994年以后更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除外),官方外汇储备同步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至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0657亿美元,新增外汇储备2468亿美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2006年高达10.7%。失业率较高,但相对稳定;CPI指数屡创新高,通货膨胀趋势明显。 可见,目前我国的内部与外部均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内部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威胁,外部承受着沉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2)国民经济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①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国际产业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自东南亚“四小龙”向我国转移的过程相适应,这些国家或地区对欧美的顺差在很大程度上被我国对欧美的顺差所取代。第二,我国产业发展迅速,出口能力显著增强。第三,内需的相对不足。第四,产能过剩加剧,刺激企业想方设法扩大出口。 同时,近期我国外贸顺差增长较快还有一些特殊因素:第一,为抑制经济过热,国家强化宏观经济调控,导致部分行业产品的进口需求明显下降。第二,人民币升值预期延缓了进口需求。第三,2005年以来,大规模热钱通过高估出口价值、低估进口价值的方式借道经常项目流入,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虚拟增加,低估了资本项目顺差的规模。 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国内特殊的管制与鼓励政策。 庞大的外汇储备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实力的增强,但另一方面,过多的外汇储备还会使得我国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造成外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加大国内通胀压力及人民币升值压力。 关于“双顺差”的不良后果大致如下: 第一,持续的大规模顺差意味着外汇供给的增大和外汇储备的增多,这既形成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顺差的持续增加带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央行需投入大量基础货币吸收外汇,形成大量外汇占款,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缺乏弹性。 第三,大量短期资本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虽然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但也容易助长资产泡沫,积蓄金融风险。 第四,持续的大规模的顺差还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从而使得我国外汇储备产生严重的“缩水”。 ②在我国GDP每年以百分之七以上的速度增长的同时,每年都有几百万人的失业,即产生了所谓“高增长多失业”问题。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个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国总人口增量在1982年达到了一个高峰,1987年左右达到另一个高峰。其中城市新增人口分别在1981年和1984年出现大的增量。如果以16岁作为劳动力开始要求参加工作的年龄,那么从1998年开始,劳动力供给不可避免地进入高峰。 “十五”期间,每年近1000万城镇新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十五”还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据测算,目前尚有1.5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而且转移的进程正在加快。 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的购并重组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力要素被逐渐替代,工业企业中富余工人被分流出来,被分流出来的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增加。可以预见,随着劳动生产率的继续提高,经济高增长、失业高位势的局面仍将维持下去。 ③通货膨胀表面上就是一个货币现象,直接原因是流通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连年大幅增长,在现行外汇制度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导致了当前我国流动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 近年来,尽管人民币对美元逐步升值,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远不抵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贬值的幅度,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包括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等)实际上均处于贬值状态,因此,人民币对外与对内实际上均处于贬值状态。由此,国内物价的上涨不可避免。 另外,一些基础性的资源或产品的供应趋于短缺,尤其是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以及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公认的通货膨胀促发原因。 (3)对策建议 ①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认为,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不可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反而可能导致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一国经济如果希望同时实现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目标,就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两种工具。 所谓支出调整政策即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即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调整总需求的规模(即调整支出水平),借以实现既定的国民收入目标。 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为克服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应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包括汇率调整政策、关税政策、出口补贴政策、进口配额限制等。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专指汇率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的实质是调整总需求的内部结构,也即调整国内总需求当中对于本国产品的需求与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之间的比例,借以平衡国际收支。 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为消除国际收支庞大的顺差,我国应考虑逐步放开汇率管制,促使人民币逐步升值。同时,还应看到,我国经常项目的顺差有其必然性。一方面,伴随着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内部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我国经常项目的顺差将具有长期化的特征。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努力扩大国内消费,使得经常项目的顺差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可见,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应该倚重于资本项目的调节,积极扩大对外投资,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协调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合理引导人民币升值预期,抑制短期热钱流入;加强对短期外债的管理,减缓短期间接资本流入,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减少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直至使其转变为一定幅度的逆差,争取以“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方式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②除了出口带动因素以外,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偏快还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有关。各地新上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违法违规建设问题比较突出。经济运行中的这些问题加大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尤其是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造成能源消费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单位产值能源能耗不降反升、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的状况。经济运行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发展观在部分地区和行业还没有真正落实,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消除。因此,解决之道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真正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大力节能降耗减少排放、更加关注民生和深化改革开放上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要引导商业银行合理调整信贷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要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要把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由最终消费的扩大带动投资增长,促使经济回升;要稳定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变其收入下降的心理预期;提供与居民消费需求相适应的产品与服务,使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相匹配;采取消费信贷、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刺激居民对汽车、住房、农用机械等高档耐用商品的消费,促使消费结构升级。解决失业和增加就业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和功能完善步伐,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配套改革的进程。 ③中小企业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商品服务需求、解决就业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对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一视同仁,对大企业和小企业也要一视同仁,在资金、信贷、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积极加以扶持。特别应鼓励失业、下岗人员自谋职业、自办企业,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提供信贷扶持、税收优惠和必要的指导服务等,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在农村,则要在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支持乡镇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经营水平,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从而促进农村农业、加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需求,是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目前正处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时期,这将为中国提供巨大的就业机会。 ⑤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问题的加剧,应该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⑥改善储备风险,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尽快改变外汇储备的大部分都压在美元及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上的状况,增加欧元及其他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应该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特别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应该大力增加有效商品供给,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应该改革外汇汇率管理政策,促使人民币的汇率符合市场的估价,从而减少国际游资的流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lBe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