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魏孝文帝改革。

admin2015-08-04  32

问题 试论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项

答案(1)改革的背景 北魏统一北方后,内部仍存在着众多问题,如经济落后,政令不举,阶级和民族矛盾交织等。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经济方面,受鲜卑游牧传统的影响,无数农田被圈占为牧场,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求;行政方面,大小坞堡的存在,威胁了国家的统一,大量的隐户,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民族政策方面,北魏政权对汉族存在歧视,奴役汉族普通百姓,与汉族地主之间也存在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在此种背景下展开的。 (2)改革的内容 改革分两期进行。484年开始,辅政的冯太后任用李冲等人进行第一期改革,主要是改革政治经济制度。490年孝文帝亲政,进行第二期改革,着重改革拓跋部人的生活习俗。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整顿史治和实行三长制。484年规定:守宰任期按治绩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后又颁行俸禄制度,官史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品定期发放。同时,加大对官吏考课的力度,贪污、受贿或盘剥百姓者一律处死。486年,废除宗主都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三长负责清查户口、田亩,征收赋税,调发徭役。三长制的实行,进一步加强了北魏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第二,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主要内容有:①丁男(15岁以上)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女受露田20亩、麻田5亩。实际授田时,露田加倍,以备休耕。②奴婢受田与平民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③狭乡之民可以迁往宽乡受田,宽乡之民可任力耕垦,不受限制。④地方官吏随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离职时移交下任。⑤一夫一妇年纳租粟2石,调帛1匹;15岁以上的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各纳相当于一夫一妇的租调。 均田制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小块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兼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对官吏、地主做出了让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均田制为后世隋唐所沿袭。 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摆脱拓跋贵族守旧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 第四,采取了一系列改易拓跋旧俗的汉化措施,主要内容是:禁穿胡服,服饰依汉制;废说北语,改说汉话;变革姓氏,改从汉姓;革新婚俗,实行胡汉通婚。同时,改革官制,修订法律,尊孔崇儒,兴立学校,在国家体制和思想文化方面全面接受汉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3)改革的意义 孝文帝改革是西、北各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斗争、融合的一次总结。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拓跋鲜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建设,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使胡族由游牧经济或半农半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经济为主。改革也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北魏国力强盛,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jgx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