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过程,并分析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

admin2021-10-28  7

问题 试述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过程,并分析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

选项

答案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演变阶段。 1948年至1952年是人民币汇率恢复时期。1949年1月18日,人民币对两方国家的汇率首先在天津产生。由于1950年全国财经统一制度建立之前,各地物价水平很不一致,因此,各地区的中国人民银行以天津口岸的汇价为基准,根据当地的情况,公布各自的外汇牌价。当时人民币汇率是典型的复汇率制度。1950年7月8口,伴随着全国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全国统一的财经制度确立,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公布,实行全国统一汇价,人民币汇率成为单一汇率。为“奖出限入,照顾侨汇”,从1950年3月到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 1953年至1980年是人民币汇率稳定时期。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方面,由于对外贸易实行国家垄断,人民币汇率不具备调节进出口的功能,实质上只是充当外贸内部核算和计划编制的一种会计工具;另一方面,整个国际货币体系采用了固定汇率安排。因此人民币汇率只是在原定汇价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确定,只有当西方主要国家货币发生贬值或升值时,才作相应的调整。 1980年至1994年是实行人民币双重汇率制时期。1981年至1984年我国实行的是双重汇价制: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另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汇率。其原因是: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看,人民币汇价偏高,但是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角度看,人民币汇价则偏低,实行双重汇率有利于解决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很多问题,1985年1月人民币汇率又恢复到单一汇率。 1985年以后我国又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汇率并存的双重汇制。1980年10月中国银行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几个城市的分行开办了外汇调剂业务,形成了外汇调剂价格。1988年9月上海率先在全国成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市场上实行公开报价、竞价成交的交易机制。与此同时并存的是官方汇率。 1994年至今是人民币汇率并轨并走向市场化时期。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改革:(1)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成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2)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废止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企业出口所得外汇须于当日结售给指定的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同时经常项目下正常的对外支付则只需持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3)建立银行问外汇市场,成为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机制。(4)1996年7月,正式将外商投资企业纳人银行结售汇体系,结束了1994年以前中资企业直接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而外投资企业则需通过外汇调剂中心办理外汇交易的差别做法。(5)1996年12月1日起,中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账户下的人民币完全可兑换。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促进了进口额大幅增长,发挥了汇率对外贸的调节功能,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问题:第一,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因为现实中实行的是无条件的售汇和有条件的购汇。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打击了企业创汇的积极性,扭曲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表现为虚假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第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中央银行一方面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应持有的外汇头寸限额,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设立外汇交易室,直接进人市场从事外汇买卖。当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结售汇业务过程中出现超过限额的头寸后,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抛补。这使得外汇指定银行仅成为中央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柜台,而不是真正的市场交易主体。同时中央银行被动地服从市场吞吐外汇和人民币,这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初衷相悖,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第三,现行结售汇制造成了国内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分割,迫使企业只关注国内的结售汇价,而无须理睬国际市场汇价的变动,从而削弱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和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动性。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jfDf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