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admin2011-01-09  10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总量,就要看这个国家的GDP(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收入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收入(如工资、利润、利息等)的汇总数。另外一种是支出法,它是全部要素所有者支出(如消费品、投资品、净出口等)的汇总数。收支两个数,是相等的。GDP能较准确地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总量,较准确地表达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水平。
   GDP代表着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的发明与产生来之不易,是300多年来诸多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953年才初步成型。由于GDP核算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统计上的技术缺陷,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又经过1968年和1993年两次重大修改。由于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GDP核算体系,GDP作为核心指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
   发展是硬道理,不计代价硬发展则是坏道理。如何核算发展的代价,给人们一本明白账?国人逐渐耳熟的绿色GDP就是用减法算这个账。过去30年,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国内学者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人们直言,种种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我们考核官员政绩的标杆一直都是传统GDP。科学发展观不能流于一句口号,要想扭转地方干部的政绩观,就必须有一套坚实的制度去支撑,绿色GDP就是这种制度之一。
   在GDP的核算中,必须扣除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GDP损失,以及处理这些事故的支出;扣除社会上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GDP损失,处理这些事件的支出;扣除为了防范和处理市场不公正、腐败造成的损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我们从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成本有多大呢?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核算体系,没有一个数据使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如果长期将这种代价排除在国民收入账户之外,则势必扭曲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成本与收益关系,难以遏制滥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趋势。
   专家学者指出,由于目前GDP只限于对经济中那些货币化了的部门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等难以计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本,因而不能全面反映一国当前和将来的净福利变化。
   2.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外许多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此项研究,虽取得了重大进展,却也存在着不少争论。目前,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绿色GDP,但迄今为止,全世界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
   绿色GDP,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即:GDP总量一(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
   到目前为止,绿色GDP核算只涉及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损害成本、自然资源的净消耗量。这只是狭义的绿色GDP,应该把与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指标纳入GDP核算体系。
   3.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面临着技术和观念上的两大难点。先说技术难点:GDP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传达出来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一个产品值多少钱,得在市场销售中才能确认。这就是说,市场供求规律所决定的自由市场价格,是GDP权威性的唯一来源。
   但我们如何来衡量环境要素的价值呢?环境要素并没有进入市场买卖。例如砍伐一片森林,卖掉原木,原木的销售价就可以表现出价格,即可以纳入GDP统计。但因为森林砍伐而导致依赖森林生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鸟类或微生物的灭绝,这个损失是多大呢?再因为森林砍伐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这个账又该如何核算呢?
   这些野生的鸟类、哺乳动物、微生物与流失的水土并没有市场价格,也没有货币符号,我们不知用什么数据来确定它们的价值。专家们提出过许多办法,其中一个是倒算法,按市场成本来估算一个专题。
   例如,使黄河变清要花多少钱?恢复一片原始森林要花多少钱?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价值无限,不准砍伐,不准破坏。另外,按市场价格,有的具体项目的环境成本也可以科学推测。
   这样一笔账算下来,即便不包括许多原有的鱼类和微生物的灭绝,也不包括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成本,周围几十年来的经济活动可就亏大了!如今,各方面的专家们已研究出了不少测算模型与方法,各有优点,各有侧重,也各有缺陷,这只能在实践中逐步补充完善。
   再说说观念的难点: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绿色GDP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
   一旦实施绿色GDP,人们心中的发展内涵与衡量标准就变了,扣除了环境损失成本,当然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大大下降。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作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因此会形成诸多阻力。但任何观念的转变都有一个艰难渐进的过程,因为这是一项改革,是使公平与效率双赢的一个创新,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可以想见,随着绿色GDP的研究和实施,环境的保护或破坏,必将成为选拔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
   绿色GDP的启动实施,虽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但没有这样的指标体系,我们就无法衡量我们的真实发展水平,我们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
   因此,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应当立即开始进行探索,立即开始从具体项目到局部地区进行不断的试验,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为全世界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还是那句老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4.2005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10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这10个试点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试点之前,有人说绿色GDP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面临无数难关。10省市的试点,虽然只是推行绿色GDF长征中的一小步,但却迈出了从理想到现实的一大步。
   试点不只是探索、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试点的目的。10省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遭遇的困惑、困难、困境,对绿色GDP的未来更具启示意义。
   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日前透露,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强硬地表示,环保总局一定会坚持到底。“就算只剩下一个省,我们也要把它算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从一些国内“绿色GDP”项目试点省市调查了解到,“绿色GDP”核算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困难很大。比如环境污染的价值量核算在模式上还没有统一,尤其像水污染损失、固体废物污染损失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等经济损失的数据取得上,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并没有放弃“绿色GDP”。
   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GDP的上升毫无疑问是政绩。但是,实现绿色GDP的发展,保护了绿水青山同样是政绩,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绩。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再也不能承受资源枯竭带来的挑战;中国社会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矛盾多发期,再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环境代价到底有多大,一直只停留在粗略的估算水平上。
   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披露说,绿色GDP尚未获得地方政府的普遍支持,目前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绿色GDP面临这样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境地,足以令人警醒。据分析,在绿色GDP试点问题上出现争议,原因之一是有人认为统计调查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备性,用它进行核算考核会造成“不公平”。不能说这个理由没有一点道理,但根本原因是,“唯GDP论”还在一些地方惯性地“作祟”。
   5.公众参与和绿色GDP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许多环境因素很难纳入货币核算,国外就发明出了一种可称为公众评估的办法。例如,某些规模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要核算它的生态影响,不同的核算法有时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
   所以,环境专家们便诉诸于公众的主观评价。围绕这些公共项目,要允许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独立的专家机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将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写清楚,最后请公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
   老百姓讲话,人心本是一杆秤。公众对关系到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都会有真实的表述。因此,实施绿色GDP,要有一个公众参与的社会氛围。要认真收集与了解公众对经济收入和环境破坏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数据应成为绿色GDP的重要补充。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直接表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育程度,也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水平。人民既需要经济的增长,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需要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身就包含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内涵。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就必须实现这三者的平衡。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杠杆。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不能过于迷信技术手段,因为技术手段总是在不断完善的。科学的绿色GDP数据有助于科学决策,公众参与和民主法治,才能保证每项决策能真正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利益。从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看,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所以,在强调下大力气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公众参与。否则,环境保护与建立绿色GDP就变成少数人的事而最终一事无成。
   从衡量经济增长的GDP,到衡量资源环境的绿色GDP,最后到衡量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是一个充满着挑战与希望的事业。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目标。我们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正确理解、把握GDP和绿色GDP的含义,彻底转变GDP至上的观念,把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目标。
   6.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概念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组要素,“财富”的内涵更为丰富了。
   2003年开始,我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实物核算。物流核算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已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正在组织力量积极进行研究和试验。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9日揭晓,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获得了特别奖。评委会对课题组的评语则是:“在质疑声中走出并非完美的第一步,却是迈向科学发展观制度建设的一大步。”
   实行“绿色GDP”核算指标以后,资源损耗部分和环境污染等外部效应部分将从GDP总量中扣除,鉴于资源成本在GDP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预计“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将可有效地遏制住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进而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限制政府权力、改变政绩考核模式,这两者乃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兼容的根本出路。第一,缩小及有效约束地方政府控制资源及社会经济活动的权力,使各级地方政府没有能力为了单一的经济指标增长而侵害私人财产权,或者透支性地使用公共资源。第二,改变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模式,由自上而下变成自下而上,让官员从对上负责,变成对下负责,对民众负责。
   绿色GDP核算的相关制度建设对保证核算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而现实中,绿色核算的制度安排基本空白。亟待建立的相关制度包括:资源环境统计制度、相关标准法规制度、核算工作制度,以及研究如何利用绿色GDP核算过程和结果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如环境税收、环境补偿,尤其是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
   目前,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绿色GDP,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没有绿色GDP的指标体系,我们就无法衡量我们的真实发展水平,我们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9月7日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政府有关领导指出,由于部门局限和技术限制,已计算出的损失成本只是实际资源环境成本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绿色GDP还需要更为艰苦的工作。
   7.神化和夸大绿色GDP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把产生的问题,归结为GDP的缺欠,认为只要尽快推出绿色GDP核算,用绿色GDP来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就可以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种既不现实、也有失公允的想法。绿色GDP由于其计算面临难以突破的障碍,要求统计部门核算绿色GDP来考核干部政绩是不现实的。一个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的好与坏,不在于是否核算了绿色GDP问题,关键是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和经济发展观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因此开展绿色GDP核算无非是要增强人们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无限扩大绿色GDP的作用,将会使其失去本身含义。
   绿色GDP取代GDP是不客观的想法。绿色GDP是在GDP扣除资源耗竭的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的净额,GDP是绿色GDP的基础,这一点也决定了GDP还有它存在的重要性,只有将GDP和绿色GDP进行比较,才能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耗竭的成分和环境损失的代价有多大。因此绿色GDP不可能取代GDP。
   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叶文虎教授评价“无论如何,开展地区试算试点工作。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无论是框架确立还是数据短缺,都在积累一种解决之道。”
   绿色GDP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核算中将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有四大难点:
   第一,污染损失难量化。绿色GDP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污染损失的估算。然而,各种污染物和受害体之间的定量反应比较难。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与人们患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还无法准确估算,因大气污染而增加的疾病成本、死亡的生命价值也很难量化。
   第二,统计指标连续性不够。这给污染的治理成本核算带来困难。例如,目前的统计体系里,只有污水的排放量,没有污水的产生量,无法算出污水的处理量。
   第三,农村地区出现核算盲点。农村地区是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的薄弱地区,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盲点。
   第四,相关法规不完善。
   此外,绿色GDP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环保、统计、卫生、农业、城建等多个相关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这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不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黑猫白猫论”的基本含义。发展到今天,那种不计成本的捉鼠之举在“重建改革共识”中将完成历史使命,如今该轮到“投鼠忌器”的绿猫登台亮相了。可是,在一片喊好声中,有些猫儿觉得率先做一只绿猫是“出墙的椽子先烂”,赶紧开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既看到准确的GDP增长数据,又能看到这一数据背后的资源与环境成本;在企业的业绩报告中既能看到财务指标,又能看到环境业绩指标;在公民的消费过程中既考虑获得的福利,又能同时考虑到可能的环境与资源代价。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精确还是粗略,只要能尽快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相应的环境资源代价之间建立起某种对比关系,从而为政府、企业与公民的发展、生产与消费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就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给定材料4中谈到了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请概括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超过200字。

选项

答案“绿色GDP,核算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困难很大。比如核算模式上还没有统一,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的数据取得上,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绿色GDP的算法会导致政绩的下降。统计调查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备性,用它进行核算考核会造成“不公平”。但根本原因是,“唯GDP论”在地方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地方政绩是关键。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jH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