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admin2018-03-29  22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研讨与练习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单元介绍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伤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选项

答案《小石潭记》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片段设计 一、赏景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找出文中原句,然后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①水“清”:“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尤”是“特别”的意思)。 ②石“奇”:“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形态各异。 ③树“美”:“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④鱼“灵”:“皆若空游无所依”,“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在水中如同在空中游动,没有依傍,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像是在与游者相互玩乐。 2.读文探源,教师明确。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探求小石潭的源头,结合文中句子回答。 明确:溪岸“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三读课文,发散想象。 教师多媒体配乐,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发散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4.探究顺序,代表发言。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师指名各小组代表总结本组意见并发言。 发言:“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然后将远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看到了潭底的全石,近岸旁如坻、如屿、如堪、如岩的卷石,又欣赏了覆盖、缠绕、摇动、连接、随风飘荡的青树翠蔓;走近,到潭中,对潭中的鱼儿进行了特写,然后又从潭水的西南方向去探寻源头。“移步换景”,按游览顺序来写景。 二、探情 1.品读情感。文中求据。 学生认真回顾课文,思考:初时听闻小石潭之音、置身于小石潭之景的作者是何心情?文中哪处句子能体现出作者的这一心情? 明确:“乐”,可从“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看出。 2.知人论世.深入思考。 思考:作者在观景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确:由乐转凄。 小组讨论,思考: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心情由乐转凄的原因。 小组代表总结:从文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可看出,作者受不了这种透彻心骨的凄凉,不忍独自品味那种孤独和无奈,心情由乐转凄。 教师多媒体出示柳宗元生平经历,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补充回答。 (多媒体课件出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满腹才华,想用自己的智慧为朝廷出力,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并让他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此时柳宗元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水中,在永州的小石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无人问津却秀丽奇特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吗? 明确: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环顾小潭,寂寥无人,思及改革失败,政治上郁不得志,心中凄怆、孤独,顿时感到连小石潭之景都变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了,因此由乐转凄。 3.齐读课文。体味凄情。 学生齐读全文,仔细品味文章音韵与意境之美,体会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作者凄怆、哀怨的心境。 三、师生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并总结,引发学生深思。 总结:政治失意使柳宗元避开世俗,寄情山水,成就了永恒的经典。但反过来思考,并不是失意、孤独、凄怆的悲情成就了柳宗元.最终成就了他的,是他的真才实学。所以作为后辈,我们应当依傍才学行遍天下,在遇到困难时,失意但不失志,学会以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昂首前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gGd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