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我们多年的探索实践,李家庄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田园综合体’要素,还是发展潜力方面,都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相契合。”2017年,榆中县被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确定为全国8个“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之一,打造甘肃首个“田园综合体”。当前,被榆中作为“

admin2020-04-30  41

问题 1.“基于我们多年的探索实践,李家庄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田园综合体’要素,还是发展潜力方面,都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相契合。”2017年,榆中县被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确定为全国8个“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之一,打造甘肃首个“田园综合体”。当前,被榆中作为“田园综合体”试点核心园区建设的李家庄,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抢抓中央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这一乡村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大刀阔斧展开新的探索。蔬菜种植及观光采摘区,宽敞明亮的连栋温室区,依势而建的仿古小亭……
走进李家庄村,置身村里近几年全力打造的“榆兴农庄”,这些映人眼帘的设施和建筑,在向每一个造访者展示着一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勃勃生机。李家庄村党总支书记张建文说,为促农增收,村里起步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建起了55座日光温室,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水电等配套设施始终不完善,生产条件较差,导致后来许多农户逐渐放弃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为此,已离开家乡做生意多年的张建文,不顾身边人的反对,决心返乡发展.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他请来了榆兴农业公司的专家考察设计,对29座已经撂荒的日光温室进行改造升级。公司引入智慧农业理念和物联网技术,专门聘请第三方公司共同开发相关软件.提升日光温室的自动化水平,人们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进行浇水施肥、卷帘等操作,还可以实时收集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生产数据。
“做农业,除了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还要突破新鲜果蔬冷链运输等难题和瓶颈,所以,为了给村里拓宽发展路径,我们提出了‘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张建文说,首先是进行劳动力整合,村里从2014年年底开始对全村劳动力资源进行梳理,鼓励一部分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人借助乡村旅游积极创业,鼓励其他村民参与到农业生产、原始加工作坊、特色手工艺品和风味小吃制作及第三产业服务中去。其次,对全村的宅基地统一整合,建设村民集中居住的小区,并利用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调整出新的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全村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最后是土地整合,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
“思路必须付诸实践。但自我到村里任职后,感觉村里村外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很多村民获取信息不够,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张建文说,为了畅通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村里大力推进智慧乡村建设,推动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智能手机普及和电信、电视“三网合一”人户。2015年,李家庄村被评为“全省第一智慧乡村示范点”。在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李家庄村“两委”也积极调整思路,提出了新的构想.即将李家庄村打造成集智慧农业、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主题娱乐、时尚运动、康体养生养老、农耕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乡村旅游区。基于这一思路,李家庄村制定了全新的发展规划.力求实现“以第一产业为核心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再通过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二产业的快速提升”。如今的李家庄,处处是变革发展的景象,“田园综合体”正从规划、图纸上一点一点变成现实。偌大的“水上餐厅”项目已启动建设,乡村大舞台、李家庄老茶馆、森林王国、盆景园、乡村动物园、农耕文化博物馆、农耕广场、作坊一条街等体现当地民俗和特色的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2. 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也是一个打造诗意栖居理想地的时代课题。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潮流,田园综合体顺应这股大潮而生。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匠心独运的开发。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瑞士有被称为无烟工业(手表、军刀)、无本买卖(金融业)、无中生有(旅游业)的“三无经济”。旅游本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瑞士在这方面开发得风生水起,值得借鉴。
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对农民来说,远走他乡和抛家别亲的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没有一个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各级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应适当向田园综合体布局。文化就是“人化”与“化人”的过程。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陶冶性情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缺乏文化内涵的综合体是不可持续的。各种基础设施是启动田园综合体的先决条件,而及时地提供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又会对后续的发展产生持续的正向外部性。
一个地方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物流、人流、信息流,就无法实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沟通,乡村偏僻的地理位置被阻隔世外,就无法与外部更广阔的地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向外开放的经济空间。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始阶段,农业和乡村与国家和社会的落后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乡村年轻人大量流出的过程和老龄化的过程、放弃耕作的过程和农业衰退的过程,以及乡村社会功能退化的过程。田园综合体是乡与城的结合、农与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
3. 走进A山风情小镇,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庭院路灯,道路两旁盛开的高山红茶花,漂亮的垃圾箱排列有序,农家乐干净整洁,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映人眼帘,让人顿感惬意。乡党委书记杨某说,要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契机,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头戏”,让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紧密结合,让老百姓有所居、能致富,达到富民美村的目的。“现在住二层楼,用水冲式厕所,做饭用电磁炉,喝自来水,道路也硬化了,很舒适。”这是村民们的共同感受。
B村以政府资金为牵引,依托精准扶贫1+18”方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如今,B村绿树掩映、道路干净整洁、服务功能齐备、管理体制健全、村风民风良好,休闲度假项目令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依托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范。C市作为首批省级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8:1,是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其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花卉产业园以2300亩的花卉苗木为依托,配套发展花境设计、婚纱摄影、餐饮住宿等项目,花木销售收入年均5亿元,年游客量达10万人。罗家院子结合鱼凫城遗址保护,实施了“四清、六改、五化、一制”的村庄生态环境整治,实现了村庄绿化、亮化和美化,带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就业人数共有46240人,其中农民就业比例达到83%。打造了“10分钟文化圈”“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启动了电影“人人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促进了城乡居民思想文化交流和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了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
2013年,D市70%以上的乡镇走上了旅游路,吃上了旅游饭,被列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D市把“生态立市”贯穿于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人大1号议案,深入开展了打击非法毁林种参、滥砍盗伐,非法采砂、乱渔乱捕,超标排放、违法排污等专项行动,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目前,D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2.16%,高于全国约60个百分点,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30天,PM2.5保持在2-15,全市127个行政村全部达到了省级绿化先进村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促进了全域旅游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人均寿命达80.7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6岁。
D市还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化农业合作组织,推动人参、葡萄标准化种植,大力发展以人参采挖、葡萄采摘为主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将农业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商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近年来,E村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创建文明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建起多功能文化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而且还组织成立了秧歌队、广场舞队,定期开展联谊展演活动.并举办两届传统文化艺术节、元宵平安灯会。该村设置的《道德讲堂》,利用新春文艺活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抓文化建设,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增强。
另外.该村把建设文明村与美丽乡村、平安村等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实现了村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以社会综合治理和法律教育相结合,弘扬社会新风,使广大群众的法律观念、文明道德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同心同德谋发展,齐心协力促和谐”的良好村风。村支书自豪地说,自从村里建起文化活动广场以来,大姑娘、小媳妇天天来健身,生活和城里人没有两样。现在E村富了,环境好啦,人气也足啦。当记者问到E村的未来发展时,村支书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全国最美旅游村,让来E村旅游的游客不仅能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和自然风光,而且还能吃上新鲜环保的天然瓜果蔬菜,更能享受亲自采摘的农家生活乐趣。”
刘某所在的F乡距离县城约18千米,全乡有1023户3424人。一直以来,当地村民靠传统种植业为生,经济相当困难,尽管村里有悠久的红樱桃栽培历史,但受限于交通等条件影响.村里的经济依然不景气。2011年,县里投资了2000多万改善交通、水利、电力条件及农村居住条件,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鼓励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搞乡村旅游发展。“5年前,乡里没有一家农家乐,经过5年的培育发展,现已发展到28家休闲农庄.而且还成立了协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产业,不仅增加了全村百姓的收入,还壮大了全乡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规模。”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某说道。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大力开发推进,过去穷得“响叮当”的F乡,正在一步步迈向小康。2017年以来,F乡接待游客人数7万多人次,实现旅游产值700多万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全乡人均纯收人跃升到了lO000多元,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4. “誓把巢湖当水瓢,哪里干旱哪里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安徽省合肥地区流传着这一说法,其背后有两个语境:一是合肥地处江淮分水岭,干旱缺水是江淮分水岭的常态:二是由于干旱缺水,这一地带不适宜种植传统大田作物,发展相对落后。如何跳出地理上的困境,实现脱贫致富?四年前,素有“中国苗木之乡”之称的肥西县,遵循江淮分水岭的地理特点,开始在这一带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观光、旅游综合体,即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的“田园综合体”。在肥西县官亭镇,景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官亭林海。2017年5月5日,时值江淮初夏。为了打破城乡文化的藩篱,肥西县在官亭镇游客接待中心开设了咖啡店,游客们一边呷着咖啡,一边欣赏着美景,耳畔不时飘来轻柔的音乐。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乡村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游客总量的1/3,而近年来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率更是高于20%。在这种迅猛的发展形势下,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型乡村旅游已难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新要求,全面升级势在必行。集农业、文化旅游甚至地产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新趋势。“持续推进城乡大建设,等高对接合肥中心城区,全面建成九纵八横、深度融合合肥的交通路网,有序推进老城区综合改造,全力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实现由近郊县向主城区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城乡联动发展,着力构建以烟雨水乡、湖光山色、岭上风光为特色的美丽乡村,建成省级中心村38个、美丽乡村示范带6条。”肥西县委副书记李某介绍,官亭林海就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休闲旅游不是官亭林海的全部。”李某希望通过生产、生活、生态的改变,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涵盖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将新型产业与农村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在规划时,就按照多功能、多业态的综合运营去规划设计。产业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所谓的“有条件”,在业内看来,是指当地有特色的产业、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以及生态资源,总归是有特点在其中。
官亭林海生态区,可以概括为四大板块:农业、文化旅游、农事体验和园区社区化管理服务,由公司化主体运营。城乡融合,先是城乡互动,实现生活、社交、信息的流动,从而实现文明的融合。对村民来说,田园综合体是接触外界、打开眼界的窗口,不同文化在此交融互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肥西在规划时进行了全面统筹。在人的层面,不把农民丢到一边。田园综合体是一套综合产业体系,需要集中要素资源对乡村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和运营。在此过程中,肥西利用好农民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而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在其中就业,还可以通过股权、租金等方式获得收益,实现充分参与和受益。如此一来,既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也充分保护了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在产业层面,田园综合体的核心产业是农业。当然,为了改善乡村旅游硬件和提升服务水平,生态区对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改造甚至重建,但本身仍是乡村,并且特别保留了乡村的原生态,同时尊重和发扬农耕文明,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创新形式,真正展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考虑到农村人向往都市.都市人又想回归田园,当一个城里人和一个农村人面对面的时候,他们很难互融,尽管都有迫切的互动需要,但是却没有很成功的模式可以一揽子解决好这些问题。
在官亭林海的周边,肥西县正在对农村进行改造,以官亭林海为中心,逐步向外围拓展。改造的思路是,让城市和乡村实现文明融合。“我们有很好的物质基础,三次产业比逐步优化,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超九成。”李某说。
根据给定资料4,以肥西县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经验为例,写一份介绍“县域经济新动力源”经验的材料,供有关政府部门参考。
要求:内容准确、全面,语言流畅。4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关于“县域经济新动力源”的经验介绍 当前。吸人眼球的田园综合体在我国乡村盛行,肥西县顺应乡村发展的新形势,以田园综合体为县域经济新动力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一是推动城乡发展,建设特色乡村。推进城乡大建设,推动城乡联动发展;构建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成省级中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带。 二是推进城乡文明的融合。将官亭林海生态区设置成不同的板块,实行公司化经营;进行全面统筹规划.进行城乡互动,实现生活、社交、信息流动,开阔村民视野。 三是以农民为主体。利用农民合作社完成土地流转,通过长期规划,奠定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基础,不仅促进就业.而且以转让股权、收取租金等方式保护农户及村集体利益。 四是以农业为核心产业。改善乡村旅游硬件配置,提升服务水平,保留乡村原生态,尊重和发扬农耕文明,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等创新形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fuh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