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3年8月19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首次推出了各地区的“绿色体检表”等内容。38个参评城市中,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十位的是:深圳、海口、克拉玛依、昆明、广州、北京、大连

admin2015-08-18  37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3年8月19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首次推出了各地区的“绿色体检表”等内容。38个参评城市中,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十位的是:深圳、海口、克拉玛依、昆明、广州、北京、大连、青岛、南京、福州。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1989年于绿色经济蓝图中提出,并逐渐得到广泛认同。2008年绵延至今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通过绿色转型创造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对于摆脱经济危机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在未来占据全球制高点和领先地位的重要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重要国际组织先后发起了绿色增长倡议,在2009年的G20伦敦峰会上,全球领导人达成了包容绿色以及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共识。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大国,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将对其未来经济繁荣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这不仅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和必然需要,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将对人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我国绿色经济已初具雏形。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浪潮引领下,国内许多地区对投资发展绿色经济热情高涨。但由于整体战略规划滞后,地区间、行业内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序发展现象已出现苗头。
    自2008年以来,国内许多地方纷纷推出了打造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基地的计划,并大干快上,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风电、太阳能等行业的过度投资。同时,各地都在加快对当地风场资源的开发,在对资源开发论证规划不充分的情况下便匆忙上马,或者“以资源换项目”,追求眼前的所谓“绿色”增长。产业发展缺乏明确指导,地区间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一哄而起的风险引发许多业内人士的担忧。
    有关专家指出,除风电外,我国的新型煤化工、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由于缺乏清晰的战略及具体的规划指导,企业容易投资冲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也在盲动,使得新能源的发展既不健康,也不可持续。
    专家认为,对风、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的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电网系统的接收、消纳能力和市场容量,市场能接受的价格等关键因素。
    其实,作为绿色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环保产业,在国内同样面临类似困境,尽管从1997—2008年,我国环保产业收入总额从459亿元增加到7900亿元,但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调查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缺乏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未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造成对其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不力。
    3.缺乏行之有效、体系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一大“软肋”。湖北省社科院能源研究专家叶学平博士长期研究英国等欧盟国家绿色经济发展,他表示,与欧盟部分国家相比,一方面国内缺乏发展绿色经济的系统规划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整体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对既有的如节能减排中的万元GDP的能耗减少量等指标,也缺乏达成这些目标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明的奖惩措施。
    据调查发现,自中央公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各地投资热情高涨,但一些“两高一资”项目又酝酿重新上马;一些被环评否决的项目又改头换面通过“绿色通道”审批;甚至还有不少项目仍在试图先把“生米做成熟饭”。长江水电投资公司的环境法专家曾刚博士说,这说明我国亟待建立有奖有惩、赏罚分明的法律法规。强化执行力度,避免法律政策“高压线”变成可松可紧的“猴皮筋”。   
    曾刚分析说,虽然我国目前有《环境保护法》等强制性行为规范,承担着环境保护的约束作用,但由于这些法律规范内容的宽泛性,往往给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带来“钻空子”的灵活性。要减少乃至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法律体系,提高可操作性,相关部门的执法也要严格依律、一以贯之地进行。不仅对新上项目要继续严格按绿色经济的标准审批,对于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尤其是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必须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现有的一些政策措施,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引导激励作用,仍然有改进余地。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说,当前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的现象之所以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推广新能源可以获得相当的财政补贴,拉动地方就业和经济数字增长,而对实际运行成本和长期收益,乃至如何真正发挥新能源的社会效益考虑较少。多位专家认为,与其过多在生产、设备环节补贴,不如考虑加大向市场应用、使用环节的补贴,通过“倒逼”机制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4.“发展绿色经济,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集成是基础。”投资专家刘华为说.新能源发展在中国刚起步就出现危机,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新兴煤化工几乎都走过了或正在经历同样的历程:高额利润诱惑一疯狂投资一产能过剩一最终泡沫破灭。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没有核心技术。如中国组装一台风机有20%的核心部件需要进口;光伏行业的原料依赖进口,原因就是没有生产多晶硅原料的核心技术。“国家基础性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浙江正泰太阳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博士表示,政府应该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在扶持现有的大型企业的同时,应加大对技术前景好、研发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另外,要提供专项资金,建立国家能源研究室,支持大学以及私人机构的新能源研发部门,帮助其进行提高新能源的可靠性研究并攻克关键技术。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在新能源这个新兴产业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据我所知,全国现有风电人才中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寥寥无几。目前我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一所学校设立了可再生能源专业。”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马学禄表示担忧,缺乏人才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风电产业虽然现在上马快,但不久的将来一批企业也会倒得快。
    马学禄说,我国可再生能源教育、研发机构严重缺乏,风电生产设备基本模仿欧洲,但“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国与欧洲的自然环境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在我国温差大、风况较剧烈、风沙大等方面,这些研究不够,有可能使我国风电行业受到致命打击。
    专家建议,发展绿色经济,国家应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新能源领域,在节能减排领域,列出科研攻关的重点,予以重点支持,以招标形式,公正、透明、公开地支持有特色、有基础的科研机构及企业积极攻关;同时,应当注重吸引借助全球智力资源参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面向全球吸引人才、支持培育重大新技术研发应用。
    5.日本在环保产业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果,首先应该归功于政府建立起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法。1971年,日本出台了《废物处理法》,之后又出台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2000年颁布和实施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动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修订)、《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修订)、《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食品资源循环法》、《绿色采购法》6部法律,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备的环保及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如法律规定企业有对资源进行恰当处理的产出者的责任,产品、容器等的设计研究、回收、循环利用等扩大生产者的责任,为建立回收、处理、再资源化网络体系提供了保障;《废弃物处理法》对非法抛弃废弃物采取罚款、征税等惩戒措施,严重者会受到5年以下的徒刑或10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法人1亿日元)。
    资源循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何去除回收废料中的重金属等诸如此类的技术,由于成本高,企业最初不愿意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与法律相配套,日本政府对发展节能环保的企业,实施倾斜性的产业政策,主要有:首先是国家预算补贴政策。2000年以来日本国会每年通过的与环保有关的预算近130亿美元,资金拨给环境省、经产省、农林省和国土交通省等主要相关部门。根据最新的国家补助政策,生产废弃物再资源化工艺设备,给予相当于生产、实验费1/2的补助,对引进先导型能源设备企业予以1/3的补助,等等。其次是政府低息融资政策。只要满足条件,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将对引进3R技术设备的企业提供低利融资,从事循环经济研究开发、设备投资、工艺改进的企业分别享受政策贷款利率,融资比例为40%。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由非盈利性的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此外,还对那些在改进设备方面表现优秀的中小处理商提供债务担保。再者是税收优惠政策。对引进再循环设备的企业减少特别折旧、固定资产税和所得税。日本对废旧塑料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普遍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玻璃碎片杂物去除、空瓶洗净、铝再生制造等设备实行3年的退还固定资产税等。从实施效果看,上述政策措施激发了企业对节能、再循环设备设施和产品的开发投资,增加了企业发展环保产业的积极性。
    日本大部分环保城(与环保示范园区相似)都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为推进产业转型和环保产业的聚集发展,1997年通产省开始实行全国环境城的认定工作,引导一些城市依托原有工业技术优势.加强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在原先的土地上发展壮大再生利用企业,推动园区内各类废弃物的拆解、回收和资源化企业集聚发展,建成基础研究、教育培训基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循环再利用产业化基地。截至2009年3月,日本政府已先后批准建设了27个生态环保城。日本生态环保城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共同建立和执行园区补偿金制度,经产省主要资助硬件设施建设、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环境省主要资助环保城的软件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负责建设生态环保城的基础设施,还通过政策引导和信息传递.指导园区内的企业相互利用产业间的能源、副产品(废物)。日本还在各园区推行有效利用资源的零排放计划。2002年川崎市开始建设占地。77464平方米的零排放工业区。2005年3月工业区以整体形式得到了IS014001的认证。中央和地方的积极共建,推动了当地环保产业的发展。
    日本注重对中小企业推进循环经济提供援助和平台服务。1989年川崎市建立了日本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科技园神奈川科技园,截至2009年2月,该园有147家企业进驻。技术革新川崎THINK,是民间主导型科技园,也是亚洲创业者村所在地,截至2009年1月共60家公司进驻。亚洲创业者村拥有JFE集团先进的研究设施,对亚洲地区的创业者提供支援,从创业、经营的咨询,日本法律、行政手续的说明,产学合作的配合、销售渠道的扩大以及日常生活等提供一条龙服务。人园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只要是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和产品,地方政府会提供办公室租金优惠和各种融资服务。比如对外国学者、风险企业每年度有3~5间、每间33平方米的办公室可以利用。进驻川崎1年以上的企业,融资最高金额2亿日元,小规模企业最高金额3500 万日元。通过对园区创业者提供支援,吸引国际企业进驻,聚集优秀人才,对川崎形成先端研发和孵化环保产业新基地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亚洲创业者村进驻环保等领域企业50多家。
    日本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政府政策、创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更得益于大众强烈的节能环保意识。居民的自觉环保和分类意识对企业一般废弃物再生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垃圾分类非常细致,电池、荧光灯、塑料、瓶盖都要分类放置,人们自觉地将垃圾清洗后分类投放。JFE公司从2000年开始进入城市废物再生利用产业,经历了很长一段没有盈利的阶段。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在再生利用这个问题上,摆在首位的恐怕应该是环保意识,而不仅仅是好的技术设备。居民对塑料、纸张等废弃物的自觉分类降低了处理企业的成本,增加了处理企业盈利的空间。在日本,协会组织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可替代。日本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很多,大约有500多个,他们经常开会组织活动,督促各方落实政府计划。大阪ATC绿色环保广场,是由大阪环境产业振兴中心主办的一个环保商务平台。ATC每年聚集900万市民,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集客设施。平台以企业为主,经常举办活动,将环境关联技术和商品汇聚一堂,发送最新的环境商务信息,成为日本首个为环保企业服务的商务支援基地。
    6.北京延庆县张山营镇、沈家营镇、旧县镇等地,蓝天白云之下,崇山峻岭披着绿装,杨树、榆树、刺槐郁郁葱葱,野鸭嬉戏湿地,群鸟欢鸣林间,游客信步山野……这里是北京抵御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沙尘的第一道防线,过去大都是荒山秃岭,现在已造好面积相当于1600个足球场大小的树林,成为北京的“后花园”。
    过去10年,北京从房山十渡到平谷金海湖,建成绵延200多千米的防沙绿色屏障。目前全市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1.35%,森林覆盖率达到50.97%,山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较绿色屏障建设前增加1倍,沙尘天气从本世纪初的每年十几次减少到3至6次。这是北京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北京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英建表示,北京奥运会留下绿色发展珍贵遗产,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北京市民对建设宜居家园满怀新期待,面对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创新驱动要求不断强化,亟须紧跟绿色低碳发展世界新潮流。北京市制定发布《“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建设绿色生产体系等三大体系,实施清洁能源利用等九大工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等十项机制,以“3910工程”全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
    2012年1月,首钢董事长朱继民接过“功勋首钢”纪念牌,曾经的北京市工业支柱首钢石景山主厂区熄灭了钢花浓烟,取而代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十一五”期间,北京累计推动180多家“三高”企业退出,产业结构调整对全市节能工作贡献率达80%左右。
    努力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巩固提升服务主导型产业格局,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品牌,北京致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以创新创业为灵魂的中关村正引领北京绿色发展之路。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2010年中关村示范区增加值2644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但中关村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市平均水平五分之一,长期保持低能耗运行,支撑了全市顺利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在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涌现出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生产”样板企业。京东方总裁陈炎顺介绍,京东方北京8.5代线主体厂房屋顶全面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内部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空调系统及余热回收系统.每年至少节约电量3870万千瓦时,节省天然气63万立方米,以再生水替代自来水利用率达85%以上,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100万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介绍,开发区每公顷已出让土地平均投资密度达1181万美元、创造税收1063万元人民币,每百亿GDP创造税收28.9亿元,万元GDP能耗仅0.14吨标准煤,发展效益、质量居全国开发区最高水平之列,能耗、污染居全国开发区最低水平之列,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典型园区。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北京立足首都特大型消费城市特点,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引领消费新时尚。
    住在石景山区的李女士说:“今年涨了停车费,我尽量坐地铁进城,开车时间减少一半以上,出行‘低碳’多了。”北京正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扩大绿色出行。2011年上半年实施28项综合“治堵”措施,加快建设8条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快速路公交专用道,有效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措施,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到40.9%。
    北京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居所。“十一五”完成3000多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和40家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北京力争绿色建筑规模达到3500万平方米,完成2000家公共机构系统化节能改造,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北京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管理,在100个单位开展了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建设,实施600个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建设,2010年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41%,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这是北京积极培育引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努力之一。
    2011年7月,延庆县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延庆作为北京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新能源示范区,建设阳光浴室、沼气发电等一批示范项目,为农村居民生活提供现代化的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北京将加快打造延庆这样的绿色城市发展典范,推进2个试点区县、3个试点镇、50家试点企业作为绿色区域试点。房山区、门头沟区近年关停全部小煤窑、小矿山,矿区群众从挖煤变种树.两个区的生态环境日渐改善。
    践行绿色办公,引领绿色商务,鼓励绿色消费,打造“绿色酒店”,建设“绿色学校”,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北京”深入人心,绿色低碳逐步融人市民生活。
    2010年1月,大兴区启动南海子公园湿地修复工程,仅用8个月就建成3700亩生态景观区,彻底改变了当地脏乱差的现状,公园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颐和园大,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北京最大湿地公园。
    让森林进城,让公园下乡。“十一五”期末,北京市公园数量从“十五”末的190个增加到339个。建立三级城市森林公园体系,城市中心区已建成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重点的一批城市休闲森林公园:城乡接合部目前共建设海子公园等郊野公园48个;郊区新城建设大兴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11个。
    让“城市青山环抱、市区绿地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现在北京已基本形成城市、平原、山区三道生态屏障,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3%,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到良好级别。
    让河流风貌再现,使“水秀而可近。岸绿且可亲”。全市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境内3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永定河2010年建成“四湖一线”,重现长河观柳、卢沟晓月美景。
    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洁,城市更清新。2010年,北京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至11.51万吨,“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39.73%,超过国家下达任务指标19.33个百分点,减幅居全国首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至9.2万吨,“十一五”期间累计削减20.67%,超出国家下达任务指标
5.97个百分点,减幅居全国第二。2010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78.4%(286天),创下连续12年改善以来的最高水平。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蒋力歌表示,“十二五”北京将继续着力打造天更蓝、山更青的绿色环境体系,打造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环境、优质人居环境的宜居城市,把北京建设成为既服务于当代市民.又服务于子孙后代的宜居家园。
    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9月10日在大连会见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表示,中国政府要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
    李克强说,中国30多年的改革发展,可以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所以,环境等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地在中国反映,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如果我们要总结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确实可以用“先污染后治理”来形容。
    李克强表示,中国不愿意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为我们过去的绿水青山是祖宗留下的,未来美丽的环境是子孙后代应当享受的,当代人要有责任感。同时,中国的基本国情除了人口多,还有就是环境承载能力脆弱。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继续走高投入、高排放乃至于高污染的路子。
    他说,实现现代化,是中国13亿人的共同意志、强烈愿望,不可逆转。但是,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所以,中国政府要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同时,要铁腕出击来整治现有的污染,不再欠“新账”,并且要多还“老账”。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6”提到了北京在建设绿色北京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效,假设你是北京市城建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结合“给定资料6”,写一份《关于建设绿色首都的经验汇报》材料。
要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楚,语言措辞得当;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 关于建设绿色首都的经验汇报 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建设绿色首都是人民的愿望。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在建设绿色首都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绿色生产体系。我市加快“三高”企业退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步伐。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不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典型园区。 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创建绿色消费体系。践行绿色办公,引领绿色商务,鼓励绿色消费,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扩大绿色出行,推广绿色建筑,推进绿色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化管理等。 三、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完善绿色环境体系。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力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为农村居民生活提供现代化的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北京市将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建设绿色首都的需要,继续着力打造天更蓝、山更青的绿色环境体系,把北京建设成为既服务于当代市民,又服务于子孙后代的宜居家园。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fs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