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admin2016-09-12  31

问题 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选项

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身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它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说明: (1)从性质上看,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出集团、群体的倾向性。不同集团、群体的作家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代表着不同利益,这样他们必然会把各自的意识渗透到文学的审美描写中去,从而表现出不同集团、群体的意识和思想感情的倾向性。例如,《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反映了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愤恨和抗议。但是作家也是人,必然会有人与人之间相通的人性,必然会有人人都有的生命意识,必然会关注人类共同的生存问题。体现在文学的审美描写中,就必然表现出人类普遍的、共通的情感和愿望,例如男女之情、父子之情等等,往往表现出人类普遍的情感。 (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无疑包含了对社会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文学有认识因素。文学中的认识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更多的情况下是理性认识渗透到感性认识中。完全没有认识因素的作品是极少见的。文学的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的认识与情感结合的形态,黑格尔把它叫做“情致”,别林斯基称之为“激情”。简言之,它的形态是“诗的思想”。因此文学史上一些优秀作品的审美意识,往往是难以说明的。例如《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至今没有满意的。解味人”。 (3)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又一表现,就是它不以功利为目的,但又有功利性。文学是审美的,那么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娱乐,就是消闲,似乎没有什么实用目的;它又是有功利性的,而且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在文学活动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在创作和欣赏的瞬间一般都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性。但实际上,在无功利的背后都潜伏着功利性。创作是为人生的,为社会的,就是所谓的“无功利”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态度,更不必说文学创作往往有很强的现实性的一面,或批判社会,或揭示人生的意义,或表达人民的愿望,或展望人类的理想等等,其功利性是很明显的。就是那些社会性比较淡薄的作品,也能陶冶人的性情,也是一种功利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fg1aFFFM
本试题收录于: 文学概论题库文史类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