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属性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具有鲜明的社会法特征,更多的是从鼓励、倡导的角度来设定权利与义务。草案规定赡养人应经常看望老人,主要意图是在家庭中确立子女的孝道责任,在社会上树立关怀老年人精神权益的意识。它并非刚性的强制性要求,而是一种软性的指引性规范,重心

admin2018-10-16  29

问题 在属性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具有鲜明的社会法特征,更多的是从鼓励、倡导的角度来设定权利与义务。草案规定赡养人应经常看望老人,主要意图是在家庭中确立子女的孝道责任,在社会上树立关怀老年人精神权益的意识。它并非刚性的强制性要求,而是一种软性的指引性规范,重心不在惩罚而在引导教育。同理,草案将重阳节设定为老年节,也是想通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塑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尊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可见,我们不能用刑法思维理解这样的条款,更不能用可操作性来衡量其具体效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选项 A、我们应改变偏狭的孝道观念,真正做到敬老爱老尊老助老
B、法律除了强制惩罚外,还具有指导教育的作用
C、我们更应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当作一种倡导性规范来看待
D、用刑法思维理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对法律的片面理解

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句即点明主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多的是从鼓励、倡导的角度来设定权利义务”,接着从该法的两条规定——“赡养人应经常看望老人”“将重阳节设定为老年节”,进行了具体阐释。最后再次点题,“我们不能用刑法思维理解这样的条款,更不能用可操作性来衡量其具体效益”。可见,文段意在告诉我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多的是倡导性规范,而非强制性条款。C项与此表述一致,为正确答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et79FFFM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乡镇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