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27-32(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 假定,该框架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

admin2018-10-25  32

问题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27-32(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

假定,该框架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10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750kN。试问,作用于该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1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选项 A、210
B、260
C、370
D、590

答案D

解析 由《抗规》5.2.1条
△Fnn.FEK,T1=1.1s=Tg=3.14Tg>1.4Tg
由《抗规》表5.2.1
δn=0.08T1+0.07=0.08×1.10+0.07=0.158
△F10=3750×0.158=593kN,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底部剪力法中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1.底部剪力法主要反应结构主振型的特性,因而计算的结构顶部剪力较小,也往往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尤其当房屋楼层较多、结构自振周期较长时误差会更大,因此,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需要放大,这是底部剪力法的特点,应熟练掌握。
2.鉴于二级注册考试,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1条相关条文即可顺利解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e6jh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