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admin2018-11-22  39

问题 论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选项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对两国乃至东亚的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1876年日本的势力渗透至朝鲜,并与清政府激烈争夺对它的宗主权。朝鲜内部的亲日派与亲华派也互相倾轧,发生了军事政变——壬午兵变,清政府派兵平定。后来日本又策动朝鲜的亲日派发动甲申政变。朝鲜被置于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之下,从而为日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了伏笔。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清政府派兵入朝戡乱,日本也出兵朝鲜1万余人。但事后日本拒不退兵,并闯入朝鲜王宫,劫持国王,组织傀儡政权,挑起了战端。面对日本的进逼之势,李鸿章一再退让,企图通过求和以解决事端,并保存自己的实力。 过程:1894年7月25日凌晨,清政府护送入朝的济远、广乙、操江三舰在返航途中,驶经丰岛时遭到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日本正式挑起了酝酿已久的侵华战争,因为该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 丰岛海战后,李鸿章不但不积极准备抵抗日军,而且一味请求列国调停,但清廷内部的主战主张占了上风。1894年8月1日,光绪皇帝发布对日宣战上谕,命令“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这一天,日本也正式对中国宣战。 9月15日,日军兵分几路向平壤发起猛攻。中国军队奋勇还击,但平壤仍然陷落。平壤战败的第二天,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到了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其中,致远号中弹累累,受伤甚重;吉野号不幸为鱼雷击中沉没。北洋舰队只剩四艘舰船,退回旅顺港。 10月下旬,日军大举向中国进犯。金州、大连先后失陷,日军主力猛攻旅顺。 中国六军守将徐邦道率军奋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港,连续四天进行大屠杀。 旅顺失陷后,日军开始进攻威海卫,将北洋舰队围困住。在突围无望而陆援不继的情况下,北洋海军统帅丁汝昌在绝望中自杀。残余战舰被日军缴获。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影响: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全权代表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5)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 《马关条约》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新的枷锁,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巨额赔款,接近于清政府全年总收入的三倍,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以利权作抵押大借外债,进一步受制于人。还使中国失去了富庶的宝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而且刺激了帝国主义掠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日本帝国主义势力通过甲午战争迅速地膨胀起来。它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增加了资本的积累,继续发展军需工业和与此相关的工业,很快地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从此,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了侵略中国和亚洲的道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dII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