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共享单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人们生活带来不少便利,甚至有人将共享单车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但是,被拔车座、装私锁、藏进楼道、扔进河里的现象屡见报端,方便人们生活的共享单车却成为了“国民素

admin2019-01-02  33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共享单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人们生活带来不少便利,甚至有人将共享单车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但是,被拔车座、装私锁、藏进楼道、扔进河里的现象屡见报端,方便人们生活的共享单车却成为了“国民素质的照妖镜”,照出的不仅是一些人社会公德的缺乏,更是法律意识的淡薄,殊不知,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的不文明行为已经涉嫌触犯法律。
                                  摘编自人民网(2017年7月29日)
材料2
  从“狂飙突进”,到遭遇“倒春寒”,共享单车面临的尴尬警示我们:拥抱共享经济,我们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特别是文化观念上的准备。
  首先,共享单车面临着制度支撑不足的尴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享单车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外部的制度支撑。从企业来说,共享单车运营公司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比如,建立诚信用车的奖励机制和不当用车、无序停车的惩罚机制。从政府部门来说,对于适应发展趋势的新形式、新业态,应该扶持与规范并重,主动介入,制定规则,加强监管。其次,共享单车面临着观念文化基础不牢的尴尬。大爷大妈将共享单车圈起来收看管费,孩子肆意破坏单车,这可能不单单是个别人私德缺失、私欲作祟的问题,而是反映出我们在公民素养和公德教育上还有薄弱环节。共享是“使用而非拥有”,共享的前提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和尊重。权利意识和诚信意识,是共享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的观念根基,法治文化和诚信文化是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文化土壤。如果忽视了思想文化的土壤培育,共享经济的发展就会成为沙上建塔,共享单车的单兵推进就会夭折。
                                  摘编自新华网(2017年2月27日)
为什么说共享单车被破坏“不仅是一些人社会公德的缺乏,更是法律意识的淡薄”?

选项

答案共享单车是社会公用产品,也是企业运营的私有商品。破坏共享单车既违背了社会公共道德,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说,共享单车被破坏“不仅是一些人社会公德的缺乏,更是法律意识的淡薄”。社会公德包括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共享单车是其所属企业运营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法律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后,权利人有权通过法律手段寻求救济,有权要求国家机关惩罚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这是法律权利区别于其他权利的根本所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dD5R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