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25~26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admin2016-01-27  66

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25~26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
    (1)围绕理解情境,感受意境,体味情感,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设计2道探究作业题。(不得摘抄本卷题目)
    (2)请围绕上述教学目标为本文的上阕写一个朗读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1)题目一:本文优美语句很多,不胜枚举,明代词评家贺裳说,柳永此词有“千古俊句”,请问是哪一句?试分析它的妙处。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赠柳惜别,缕缕离愁; “晓风”:清秋的晓风是凉的,写出别后凄凉; “残月”:透出凄清冷落之感; 词人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离情别绪。 题目二:把“酒”换成“梦”,“晓”换成“凄”,“残”换成“冷”,变成“今宵梦醒何处?杨柳岸,凄风冷月”,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酒醒”写出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举杯销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呢?伤感离愁更浓。 “晓风”:秋日早晨之风,风凉,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刻,“晓风”意味着“离”。 “残月”:月光是冷的,残月的光更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 “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正是这样,才渲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2)(教师先请学生集体朗读。学生朗读后,教师结合学生朗读时对感情表达的处理来细评、指导词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 明确:对,是写景,写别时景。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呢?(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给人萧索的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呜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朗读此句时,句与句之间应做稍长的停顿,才能读出“悲”“凉”的味道来。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是写什么?(写情) 明确:极力描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词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 明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明确:说不尽,道不出的都是离别之情。再相见,已不知何日,故此只能互相凝望,却无法言语了。 以上两句,属离别之情的高潮,所以朗读时,语调应该来得更凄切一些,感情更加细腻一些。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词人凝噎在喉的内心独白。) 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与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日“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此句景色壮阔,词人又有此去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叹,失意之愁。朗读时,应在凄切的基调上加上苍茫厚重之感。 (师生齐读上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ct84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