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在《2025年的亚洲》这份报告中强调,中国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的最大威胁;美国若要继续在南亚和东南亚扮演重要角色,就必

admin2013-06-18  32

问题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在《2025年的亚洲》这份报告中强调,中国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的最大威胁;美国若要继续在南亚和东南亚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须解决在这些地区没有前沿作战基地的问题,还必须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联盟以约束中国。
为此,美国已经作出将其军事战略重心从欧洲移往亚洲的计划。与此同时,有人提出在亚太地区拼凑“小北约”,对中国编织包围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曾将中国确定为它的“战略竞争对手”。还有人直言,美国搞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转引自2001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古平《如何看待中国发展》
材料2
以新姿态登上世界舞台的是中国。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1/4,而且,拥有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的中国经济在全球也不失为最富有活力的经济,这一点已为世人所瞩目。所以,拒绝中国参与建立协调的世界秩序的工作是大错而特错的。只要回首一下本世纪的历史便可以了解,一切企图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到头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尤其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一点将更加深信无疑。
只有中国以负责的立场参加,才能够度过全球性的挑战,并且建立起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环保方面保证稳定的世界秩序。因而由中国参与一切发展过程它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尽可能迅速地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并参加将来的主要国家首脑会议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日本《读卖新闻》1998年2月1日发表的德国前外长根舍的文章《中国也是建立新秩序的柱石》
材料3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水平还不高,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改善中国 12.7亿人民的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还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
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建设的中心任务。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需要和平,热爱和平。我们早就明确对世界宣告,中国不称霸,就是将来发达了,也永远不称霸,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同世界各国发展平等的友好合作关系。
——摘自2001年3月26日《人民日报》,《江主席纵论中关关系、祖国统一和改革开放》
材料4
在回答是否担心中关两国可能开始一场新冷战的提问时,江泽民说: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一样,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再发生新的冷战、动乱,而是渴望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我们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中心任务。
中国不搞扩张。中国不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也无意同任何国家对抗。中国愿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平等相等,友好交往,互利合作。中关两个大国存在分歧并不奇怪,但在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各自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都有共同的责任,需要加强合作。我们希望与美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我对中关关系的前景是乐观的。
江泽民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就中关关系、反导问题、中俄关系、台湾问题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摘自2001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5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举世瞩目。在此情况下,研究中国腾飞的经验,推测中国发展对亚太乃至世界会产生何种影响,这是正常的。世界普遍认为,中国是维护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发展,有益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但也有人以阴暗心理揣度中国,认为中国强大了就会成为“威胁”,必须动员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遏制。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就倡导各国之间实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中国同所有邻国恢复或建立了正常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被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准则。这是中国为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出发,中国对国际争端向来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寻求妥善解决。中国已经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麻烦问题,划定了边界。对有争议的领土,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样合情合理的主张。
——摘自2001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古平《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与材料2,分析这两个材料各自所阐述的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的观点。
(2)评论材料2,德国前外长根舍所说的,“由中国参与一切发展过程,(它)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一观点。
(3)综合材料3、4、5评材料1中美国五角大楼在《2025年的亚洲》这份报告阐述的观点。为什么说“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
(4)评论材料1所说的,美国搞NMD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选做题Ⅱ:
下列是有关认识问题的一组材料:
材料1
自然并不让自己躲藏起来,它反而是尽力地自荐于人,或者可以说老着脸皮去迁就人的,恰像空气通过我们的口、鼻以及一切毛孔,挤进身内来一般。
当我们用手或唇接触有触觉的东西时,我们不只感觉到石头和木头,不只感触到骨肉,我们还感觉到触觉;我们用耳朵不只听到流水潺潺和树叶瑟瑟的声音,而且还听到爱情和智慧的热情音调。  因此感觉的对象不只,是外在的事物,而且有内在的事物,不只是肉体,而且还有精神,不只是事物,而且还有“自我”——因此,一切对象都可以通过感觉而认识,即使不能直接认识,也能间接认识,即使不能用平凡的,粗糙的感觉认识,也能用有训练的感觉认识,即使不能用解剖家或化学家的眼睛认识,也能用哲学家的眼睛认识。
——摘自费尔巴哈《未来哲学原理》
材料2
我们凭什么来能够证明心中的知觉定是由和它们相似(如果这是可能的)而且完全差异的一些外物所引起呢?我们凭什么来证明它们不能由人心的力量生起呢?我们凭什么来证明它们不能由一种无形而不可知的精神的暗示生起呢?我们凭什么来证明它们不能由更难知晓的一种特别的原因生起呢?
——摘自休谟《人类理解研究》
材料3
“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缘(因)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
——摘自荀子《解蔽》《正名》
材料4
“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  “人之所不学者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良能”。
——摘自孟子《尽心上》
材料5
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物自体”的世界,这个“物自体”的世界是不可知的,是超乎经验之外的,是人的认识能力所不可能达到的“彼岸世界”,人们只能认识“此岸世界”(现象)。
——摘自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材料6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在认识论上的哲学倾向及局限性。
(2)比较材料2和材料5的异同。
(3)指出材料2和材料5各自的错误实质。
(4)指出材料3的哲学倾向,并解释材料3的含义。
(5)指出材料4的哲学倾向,并解释材料4的含义。
(6)比较材料6与材料1、材料3的异同。
(7)材料1、材料3、材料6与材料4有什么区别?

选项

答案选做题Ⅰ: (1)材料1与2反映西方国家对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材料2肯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中国“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材料1则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错误地认为,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2)德国前外长根舍所说的“中国参与一切发展过程,对于全球稳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肯定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材料1宣扬的“中国威胁论”是十分错误的,是站不住脚的。 ①一个国家对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是否构成威胁,并不在于它的国力是否强大,而在于它奉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贯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不懈努力。 ②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当前中国正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渴望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中国的发展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至今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中国经济如果得不到发展,13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世界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力量结构,这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实质是借防御之名,行进攻之实。其目的是加强美国的军事威慑力,继续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妄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这在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人民呼唤和平、反对霸权的今天,是必然要遭到反对的。 选做题Ⅱ: (1)材料1在认识论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因为它坚持了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一反映论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费尔巴哈在认识论上不懂实践、不懂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因此是机械反映论。 (2)材料2和材料5的共同点都否认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都是不可知论哲学。两者的区别在于:材料2是彻底的不可知论观点,完全否认人的认识能力,最后必然导致怀疑主义;材料5是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观点,认为人能够达到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达不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3)材料2的错误实质是割裂了感觉和外界事物的关系;材料5的错误实质是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4)材料3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是说能够认识世界是人的本性,世界能够被认识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所决定的。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这种认识能力与外界事物相结合就是认识。用耳朵听才能听到声音,用眼睛看才能看到东西。 (5)材料4是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是说人的认识、知识是自我道德完善的过程,而不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仁、义、理、智之类的伦理道德观念,不用学习和思虑,与生俱来。 (6)材料6、材料1、材料3三者都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范畴。都坚持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反映论的基本原则。这是三者的共同点。但是材料6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材料1和材料3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材料6与材料1、材料3的区别在于:在认识论问题上承不承认实践、懂不懂辩证法。材料1、材料3由于不承认实践,不懂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是机械反映论。而材料6把实践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地反映,是能动反映论。 (7)材料1、材料3、材料6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哲学,材料4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回答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唯物论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先验论否认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cEs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