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书,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读书是文明人的内在需求,而且始终与人类文明实践及进程相伴随。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

admin2018-04-15  25

问题 给定资料
    1.书,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读书是文明人的内在需求,而且始终与人类文明实践及进程相伴随。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读书日”的确定,是一种导向,同时具有象征意义。它在向全世界呼唤,要注重读书。
    2015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较2013年的76.7%上升了1.9个百分点。
    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与2013年相比,期刊和电子书的阅读量均有所提升,纸质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4年我国成人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0%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20/0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38.3%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4.1%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2.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人们的阅读与消费习惯悄然改变。一直走在时代前沿的上海书展也在不断作出调整。近距离观察上海书展,看看书展上的“技术范儿”。在中华地图学社旗舰店展台,读者聚拢在海报前。“手机下载淘宝客户端,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能享受更低折扣。”读者张先生表示,他经常在当当网、淘宝店买书,并非为了折扣,而是因为方便:网上买书可以直接把书快递到家。
    实际上,“被二维码包围”是许多读者对2014年上海书展的第一印象。几乎每个展台、每家出版社、每本新书的宣传海报,都在最显眼处印着二维码,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吸引读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康某表示,“二维码是推广手段,更是沟通桥梁,将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让大家走出书展现场还是被书展包围”。
    上海书展散发出来的热度,即便不到现场也能在网络上感受到。这几天,爱书人的微信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访沪”刷屏,被上海国际文学周、上海图书馆、思南公馆等各类书展分会场的活动“轰炸”。书展开幕第一天,在新浪微博搜索“上海书展”,相关结果已超过108万条。
    2014年上海书展首次新增“网络文学会客厅”系列活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腾讯文学、盛大文学、中文在线、淘米网络等新媒体发起举办。在“会客厅”里,人们感受到的是网络文学、网络出版的生猛势头。
    激发创作活力,是各大文学网站的共同选择。腾讯文学就在“网络文学会客厅”上启动Next Idea原创文学大赏,宣布将斥资5000万元,将网络作家猫腻新作《择天记》制作成动画,并为猫腻本人及其新作提供全方位包装。
    敢于投巨资,源于优质网络小说正不断成长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网络作家蝴蝶蓝新作《天醒之路》的游戏改编版权在月初落幕的Chinajoy上拍得465万元,对此,盛大文学副总裁崔某表示,“2014年网络小说游戏版权收入爆发,增长了10倍”。
    上海书展办了11年,年年入口处排长龙。如何能够让这样的长龙从书展延伸到实体书店呢?书展期间,全国十几家超级书店的负责人聚首上海,探讨如何在实体书店,尤其是超级书店内打造出永不落幕的“书展”。
    所谓超级书店,原本是指营业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书店。“现在这个规模已算不上超级了,可能还要翻几倍才够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某说,“超级书店要关心的问题,除规模外,更重要的是服务能力。”
    一年一度的书展实际上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极致化的购书体验,因此,如果想要将书展上的读者迁移到书店内,就要极力复制书展的各类功能。“超级书店未必求大,求的是读者停留的时间;未必求全,求的是图书种类数量恰到好处。”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某说,“书店不仅是卖场,更是城市客厅,要有休闲、娱乐、学习等各类功能。”事实上,超级书店正在从单纯卖书向复合型文化消费体验空间转变。“今天的超级书店还必须要有线上线下的互动。迈入书店,读者能在WiFi环境下,通过手机找到自己想要的书。至于信息、下单、支付,也完全可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完成交易。
    出版数字化的现实途径是内容提供与科技手段的结合,这是一次内容与技术的新的融合,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技术商在寻找内容资源,内容提供商也在寻找技术平台。现实、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内容提供商与技术服务商在资本层面、业务层面、市场层面的融合。无纸化浪潮,让电子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口袋与手提包。“80后”外企白领徐女士经常出差,她告诉记者,以前出发前收拾行李的时候,总要斟酌很久带哪本书,生怕带错了在旅途中后悔。现在她的kindle里装了1000多本书,不占地方,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但拿出屏幕就能阅读的便捷,也加快了“低头族”队伍的壮大。数据显示,大陆“低头族”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面对“边走边读”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诸多不便,有些人转而选择“边走边听”。
    “‘三分钟读人民日报’已经成了我每天早上必听的栏目,刷牙、洗脸、吃早饭的同时就知晓了当下的时事热点,比读报方便多了。”52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泡一杯茶、拿几份报纸,边喝边看,是她每天的惯例。几年前,她开始改看手机报。现在,听新闻成了她获取资讯的新常态。
    “听书报”自近些年兴起以来,已经吸引了不少人。在深圳工作的邓女士是“听书”迷,她向记者解释为什么选择“听书”:“公交车上摇摆不定,看书非常容易头晕。而且上班一整天接触电脑,再看电子书眼睛就很累了。用耳朵听,感觉特别放松。”目前,国内市场正规听书网站已有200余家,不少手机新闻客户端、电子书阅读软件也纷纷推出“听书”“听报”功能。
    上海书展一直是书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这也赋予了上海书展越来越多的使命:读者来书展挑书,从业者则来书展为书业把脉。“事实上,我们离一个成功的书展还有很长距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某说,“为此,我们依然在不断调整办展思路,适应市场变化与读者需求,为读者和从业者开展高层次的阅读文化消费创造条件。”
    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产品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因如此,对传统阅读的坚守就显得弥足珍贵。
    2015年发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达到5 1.8%,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成人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差异明显。城镇成年居民、男性成年居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分别高于对应群体;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呈阶梯递增趋势,18~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42.7%,与其他年龄群体拉开较大距离。
    2014年有34.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在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从微信阅读时长来看,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7.22分钟,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0.98分钟。
    数字阅读接触率的增加,昭示的不仅只是阅读载体的更新换代,更是在这种载体变革中潜藏的载体内容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改变。这其中,与数字阅读方式贴合度最高的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内容形式,对传统的阅读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
    早晨看手机报,上厕所浏览网站论坛,闲暇时阅读电子书,已经成了许多年轻人选择的阅读模式。在房产公司担任销售工作的小刘就表示,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网络阅读成为她阅读的主要方式。有时除了偶尔浏览杂志、报纸,她还会在手机里下载小说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微阅读”日趋主流化的现象,不少专家表示了担忧。普遍的观点认为,“微阅读”有存在的合理性,即可快速获得有用信息,扩大知识面,传播新观点,但过于功利的读书目的会让人失去学习、思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会逐渐形成以懒惰、钝化为特点的“浅思维”。对于年轻人来说,其中某些碎片化信息无疑会影响其知识结构,甚至是他们的人格完善。
    “即使我们不为‘微阅读’唱赞歌,它也一样会来临。‘微阅读’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生态。”《新京报》文化副刊主编L说,“阅读的碎片化,让很多人没有时间去读世界经典名著,或者没有时间读大部头的著作了,因为现在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时间少,于是青睐“微阅读”。迷恋“微阅读”,于是更没时间进行长阅读。这是当下不少人在进行阅读选择时面临的最大悖论。
    4.“读书是一件寂寞孤独的事,但也是乐事。今天目不暇接的社会生活,让静静地读书成了一种奢侈。在一切都变‘微’的时代,大概还有一部分‘傻文人’,在坚守自己读书和写作的阵地,但写出的作品后真正读的人甚为有限,使我们写作这一行变得非常的悲壮。”作家Y的言语中,流露出难掩的悲凉。
    Y说,在“微时代”,我们应当细细思考的是,在各种便捷与简单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是否遗失了什么?“沉静的心态、人格的韵味、德行的操守,被淡化了。我们健壮、我们快活、我们简单,我们将诸多的书籍装入电脑。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民族文化需要积累,它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当中,藏于书籍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传统阅读是深阅读,解决的是精神思考的问题;“微阅读”是浅阅读,解决的是信息的问题,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容辩驳的共识。评论家Z指出,当前“微阅读”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对此太过恐慌,但无论微博还是微信,说到底只是一种社交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阅读。
    “尽管我们已经进入这样一个‘微’时代,但我想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之下,世界是永远存在的,它并没有变成一个微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可能并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微’的思想方法,‘微’的理解方式,就能够掌握的。不管是什么时代,如果我们要对世界形成一个比较深入的、尽可能可靠的认知,我们可能都需要付出比‘微’多一点点的努力。就阅读来讲,我们也可能需要比‘微阅读’更长一些的阅读,这是我们阅读的一个理由。”Z说。
    如果将“微阅读”视作洪水猛兽,那也确实为过了。事实上,“微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针锋相对的关系,相反,在信息化时代,“微阅读”作为获取信息和日常社交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已经成为传统阅读的有益补充。、’事实证明,面对来势汹汹的“微时代”,当下最紧要的并不是谈论对它的畏惧和恐慌,而是在被它控制和驾驭之前,通过对它的合理应用,实现对它的更加科学的管理和驾驭。
    5.阅读作为民众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图书馆完善的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图书馆服务实现的关键环节,图书馆应构建阅读文化氛围,形成“阅读享受”空间。“公共图书馆作为一国重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和开展社会教育等多项重要职能,对于提高全民科学和文化素养,推进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F说。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也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世界许多国家很早就通过专项立法对其加以规范和保障,如英国早在1850年就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法。据国家图书馆新近对60个国家图书馆法立法情况的统计显示,目前这些国家制定颁布的有关法律多达130余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缺乏国家立法保障,以致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能得到彻底解决,有些问题在新形势下愈发突出。”F介绍说。
    “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职能缺乏法律依据,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人员等得不到持续稳定的政策保障,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F指出。
    目前,除了1982年的省级图书馆工作条例中曾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领导班子和业务技术人员数量和结构作过规定以外,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普遍缺乏法律依据。各级图书馆,特别是县及县以下基层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馆舍和设备老化、馆藏陈旧且更新不足、技术条件落后、服务手段单一、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
    2005年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年度经费总额占国家财政总额的比例一直维持在0.08%左右的较低水平,而且呈总体下滑趋势。2011年,我国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1元,人均藏书量不足0.5册,较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人均1.5册至2.5册的水平存在显著差距。
    在人员编制方面,201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66.3%,总藏量增加了70.2%,总流通量增加了100%,而从业人员总数仅增长了6%。自2011年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工作量大幅增加,使得缺编问题愈发严重。此外,随着现代数字和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正处于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服务渠道不断拓展,服务形式不断创新,由此造成人员编制结构性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国际图联1972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指出,一座图书馆服务辐射半径通常不超过4公里。“这就要求必须有计划地建立起星罗棋布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使网络内的图书馆形成合理布局,并相互协作。”F说,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尚不健全。
    由于我国目前实际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分级设置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主要按省、市、县行政区划设置图书馆,一方面图书馆物理馆舍尚未实现对所有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全覆盖——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尚有19.3%的地市没有图书馆,12.2%的县没有图书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已建的各级图书馆之间在横向和纵向上都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合作,难以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网络服务体系。
    “而且,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保障能力,特别是地方文献的保障能力也有待加强。”F表示。
    6.近年来,随着读书日、读书月的深入开展,一些省(区、市)通过整合全民阅读资源,打造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全民阅读“书香”品牌,如南国书香节、苏州读书节、北京阅读季等,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成功举办首届北京阅读季的基础上,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阅读季,以“弘扬北京精神,共享全民阅读”为主题,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作为北京阅读季形象大使向北京市民发出了倡议:“从现在开始,每天一个小时,捧起书本。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一种时尚。”
    “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2012年以来,各地的读书主题活动火热开展起来,形式丰富、异彩纷呈。以“感恩报恩,书送关爱”为主题的广西全民读书活动、第二届广西青少年读书节暨大型公益募捐图书活动陆续开展。广东的“书香岭南”,以“让阅读成为时尚”为主题,从机关阅读、企业阅读、青少年阅读、学校阅读、社会阅读、媒体阅读和数字阅读等方面开展,坚持分级阅读、分众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快乐阅读“五大阅读”理念,让阅读成为全民的一种时尚。江西省全民阅读活动则借助网络更好地传播“书香”氛围,通过网络向读者推荐好书,在全社会倡导数字阅读的风气,颇受读者欢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单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区进一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文化风尚,提升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办好全国书博会的浓厚氛围。
    2015年8月,J市图书馆组织“捐书助读下乡村”慰问组,将精心购置的适合乡村人民阅读的3000册各式宣传资料与农民读物送到了农家书屋和乡民们手中。许多村支书和农民读者表示,所接受的读物和学习资料是及时雨、是很好的精神食粮、是现代农民的所需和所爱,希望今后能得到市图书馆的继续支持和不断指导,把乡村农家书屋办得越来越好。
    7.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S区Y街道积极开展“春风伴我读好书、文化引领新曲阳”读书、荐书主题活动,在全办掀起新的读书用书热潮。
    该街道机关把读书活动作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街道的一项重要抓手,在广大干部中大力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化风尚。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读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员工精神等方面的书籍,不断更新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提高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提高学以致用、指导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以干部的读书风尚,带动引导全民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提速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机关支部书记T说:“区委宣传部推荐的《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精神读本。”机关工作人员H说:“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一本好书可以教给你正确的工作方法,书本是最好的老师。”
    该街道各社区也充分发挥电子图书阅览室等文化阵地的作用,鼓励引导居民走进书屋,培养居民的阅读兴趣,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公共文化资源,品尝“文化自助餐”。活动中,居民们被种类繁多的图书杂志所吸引,纷纷找来自己所需的书籍进行阅读学习。R社区居民G说:“自己上班不久,经济条件还不允许购买大量的书籍,这下好了,社区组织的读书活动,既可以看书也可以借书,正解决了我的难题,而且种类齐全,有创业的、有教育子女的等等,收获很大。”
    S区Y街道还将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图书“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家)和“书香组织”、“书香个人”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读书活动内容,以此来激发全办广大干群的读书热情,凝聚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
    8.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3”提到“即使我们不为‘微阅读’唱赞歌,它也一样会来临。‘微阅读’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生态。”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微阅读”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微阅读”时代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的,随着数字阅读接触率的增加,其昭示的不仅是阅读载体的更新换代,更是在这种栽体变革中潜藏的载体内容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改变,需要我们辩证地去看待。一方面,“微阅读”有存在的合理性,“微阅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日常社交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扩大知识面,传播新观点,已经成为传统阅读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如果一味地沉溺于“微阅读”,会使国民逐渐失去学习、思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以懒惰、钝化为特点的“浅思维”,而某些碎片化信息甚至会影响部分人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在被“微阅读”控制和驾驭之前,通过对它合理应用,实现对它更加科学的管理和驾驭。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ycp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