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真题)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个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

admin2017-11-13  35

问题 (2008年真题)某村民委员会在开展“争创精神文明户”活动中,将子女是否孝敬老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求村民对孝敬老人作出承诺。张老汉的儿子张三写了书面承诺书,保证每个月至少给父亲50元的赡养费,保证书一式三份,村民委员会在保证书上盖章后,张老汉、张三和村民委员会各存一份。之后,张三被评为“精神文明户”。但张三始终没有履行过承诺。一次张老汉向儿子要钱看病,张三以其儿女上学需要学费,经济紧张为由拒绝。村民委员会据此撤销了张三家的“精神文明户”的称号,并支持张老汉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张老汉的请求,判令张三每月向张老汉支付赡养费50元,并支付张老汉看病的费用。几个月后,张老汉再次找到原审法官,请求撤销原判决。理由是判决生效后,虽然张三付清了他看病的医疗费,每月也按时给他50元赡养费,但是他的孙子孙女从此不再喊他“爷爷”了,他为此非常伤心。法官听了后也很同情,但却感到无能为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法理学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村民委员会的举措、法院的判决以及张老汉的遭遇的认识。

选项

答案本案主要体现了法律和道德关系以及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前者尤其是法律对道德的保障作用。 一方面,从法律对道德的保障作用来看,法律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进一步强化、维护、实现道德规范。法律的强制性和强制力远比道德的强制性和强制力更为有力,它能够有效地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的信念、原则和要求,从而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保障和维护人们的正当生活。通过道德法律化的形式和方式,社会规范真正实现了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材料中张老汉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了自己获得儿子赡养的权益,显示的就是法律对道德的保障作用。 另一方面,法律的作用又是有局限性的,法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国家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除法律外,还有经济、政治、行政、思想道德、政策、纪律、习俗、舆论等多种手段。法在社会生活调整中具有主导地位,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适用法律。很多社会关系需要由法和其他手段并行调整,在对有些社会关系的调整中,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对有些社会关系而言,法并不是有效的调整手段,比如人们的思想、信仰或私生活方面,就不宜采取法律手段加以调控。材料中张老汉的孙子、孙女再也不喊他爷爷了,以及背后他的儿子儿媳并不是打心眼里开始孝敬赡养他,这些就是法律所力不能及的内心思想、道德层面的问题了。

解析 本题考点为有关法律局限性的内容,以及法与道德的联系。本题没有在题干或者材料中直接提示考查点,那就只能先从材料中总结出考查点,然后再将相关知识点内容进行提炼,找出最有针对性的点,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本题就是先确定材料反映了法律对道德的保障作用和法律作用的局限性,那么就在介绍这两方面知识点的基础上,指出材料是如何反映这些具体知识点的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uN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