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6年2月,一家媒体评论文章《污水处理厂为何不治污》认为:“以治理污染为本职的污水处理厂,竟然成了超标排污大户。而治本之策,在于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文章点出了提标问题。 为反驳上述文章,科学研究员A在个人微信公

admin2016-12-29  28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6年2月,一家媒体评论文章《污水处理厂为何不治污》认为:“以治理污染为本职的污水处理厂,竟然成了超标排污大户。而治本之策,在于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文章点出了提标问题。
    为反驳上述文章,科学研究员A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连发三篇评论,认为“提高排放标准不是治本之策”。反驳文章在环保圈内大量转发,成一时热点。
    紧随其后,一份信函被递送到环保部主要领导的案前,此信出自一家环保企业。“污水处理厂建在哪,排污就在哪,哪里就会形成黑臭水体。标准不提高,全国大规模治理黑臭水体的行动恐怕会变成一场劳民伤财、无功而返的运动。”上述信函写道。
    自此,一场大规模的“提标”争论在行业内掀起。
    “污水处理系统有多个问题,标准只是其中之一。而相比之下,更大的问题则在于污水处理系统落后。污水收集不上来,标准再提高,河道如何干净?”工程师B说。
    和工程师B持相同观点的一些人也表示:“真正的污染源是多年来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直排累积造成的,把直排的、偷排的问题解决了,污水处理厂绝对不用提标。此前标准的制定已经充分考虑了环境容量问题,而且应根据各地实际在国家统筹的前提下强化地方标准,不应该全国一刀切。
    对此,专家C则有不同观点:“拿污水收集管道说事,跑冒滴漏,这并不是理由。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和排放提标二者是不矛盾的,为何要放在一起说?”
    “现在一级A还是劣五类水,水体丧失了循环的功能,就是一潭污水。”专家C说。例如,从COD浓度来看,一级A的数值为50mg/L,而被视为污浊的地表五类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OD也不能高于40mg/L。如果这样进行数值比较,按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水,确实比地表五类水还差些。
    “这就是说,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大量污水,仍可能是超出人们预想的劣五类水!”
    对此,专家D则并不认同,原因是这样的对比忽略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而这两个水的标准,一个属于质量标准,一个是排放标准。专家D认为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更进一步讲,如果将新建污水处理厂标准都提升至一级A,资金方面将会存在巨大缺口。
    关于污水处理厂国家标准的修订,最近的政策指导可见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其中提到:修订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敏感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最早于2002年12月24日发布,至今已逾13年。“标准自出台至今,污水处理量增长了多少?经济总量增加了多少?所以经历了十余年的巨变,标准也应该进行相应提升。”专家C说。
    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2002年标准刚发布时,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约为3700万立方米/日,到2015年6月底,这一数字已增长至1.61亿立方米/日。而这期间,国家标淮并无变化。
    据科学研究员A回忆,全国范围内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始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此次事件直接推动了各地规模庞大的提标改造工程开展。
    为解决太湖的污染问题,当年紧急出台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中提到:将太湖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由一级B提升为一级A。随后,提标改造工作在一些对水环境质量要求严格的地方开始实施。
    不管怎样,这仅仅是地方的自选动作。地方是否执行更为严格的标准,取决于当地决策部门的政绩观。在科学研究员A看来,随着中央日益重视环境问题,这样的观念正在各个地方逐渐形成。因此,地方自选动作完全可以实现标准更严。
    越多的人认同“污水处理厂排污”的说法,污水处理厂排放提标就会得到越多人的赞同。“如果标准提高真能解决污染问题,那贵点也无妨。而如果水污染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结果则是浪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钱。”科学研究员A预测。因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是本末倒置、锦上添花,并无法最终解决污染问题。
    “一种污水处理先进技术,对企业来讲可能很好,但是对全局未必适用。要分别考虑不同地方的水质改善需求,不能搞一刀切。国家标准首要是保全国污水处理底线技术;地方标准和排污许可证,则可以解决不同地方的特殊问题。”专家D说。
    2.2015年4月,“水十条”出台,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成为一项主要指标,而且时间异常紧迫: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须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而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更提前到2017年年底以前完成。
    “水十条”同时规定,这项工作由住建部牵头,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住建系统感觉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水十条”以前,河道污染由水利系统负责治理,环保系统负责监督。然而,流人河道的污水来自岸上,建设部门往往强调岸上的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但最终有多少污水“拦截失败”却不在它的职责范围。
    “我们一开始也不想担这个责任,但别的部门下不了地、挖不了土,一寸管子也弄不了。大家讨论时有个建议,还是建设部门牵头比较顺。”住建部人员F说。
    接下任务后,住建部门有点茫然:既不知道黑臭水体如何定义,也不知道黑臭水体分布在哪里,全国有多少。
    作为约定俗成的感官表征,“黑臭”易于公众理解,但难以和现有的水环境标准衔接。相当部分城市水体,即使不黑不臭,也达不到五类水质标准。住建部曾建议环保部对现有标准做些延伸,比如在劣五类后增加若干档次,但是未果。
    两部委邀请专家研讨了近3个月,最后形成一套包含4项指标的测定方法。据参与标准制定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洪营介绍,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溶解氧:当污染物超量排放时,水体溶解氧不够,有机物厌氧分解生成有臭味的物质,造成水体黑臭。
    为了摸清家底,2015年8月,中央令下,地方开始根据这套测定方法排查城市建成区内的黑臭水体。两部委还要求,对于可能存在争议、预评估结果为无黑臭的城市水体,须对周边居民开展调查。调查问卷有效数量不少于100份,如超过六成认为有“黑”或“臭”的问题,就应该认定为黑臭水体。
    “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想让群众参与进来。就像雾霾,老百姓能感受到,但说清楚多严重需要专业部门的检测数据。判别一条河是不是黑臭,群众有这个能力。”住建部人员F表示。
    然而,这番“苦心”依然不能保证揪出城市建成区的每一段黑臭水体。实际上,不少地方出现漏报、瞒报等情况。上述住建部人员F分析:“一旦报上来了,能不能按时完成整治,地方也会有考量。”
    2016年1月,一封写给住建部领导的信中反映:“总体看,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漏报、瞒报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激励机制,报了没好处;二是考核监督没抓手,不报难查处。”
    为了倒逼地方如实上报数据,中央寻思要充分“发动群众”,打一场全民战争。
    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排查,其中75座上报称没有发现黑臭水体。“我们也不可能一座一座城市满街转,只能相信地方政府的组织体系。但是真的没有吗?我们发动群众去监督。”住建部人员F说。
    2016年2月,清单在住建部和环保部合办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上公示,1861条黑臭水体的详细信息一览无余。
    与之配合,两部委推出“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公众号。公众可通过手机微信,上报身边10米范围内的黑臭水体。
    3月10日以前,两部委受理了294条监督信息。监督信息经地方核查,15条“漏网之鱼”被排查出来,部委信息库中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数量更新至1876条。
    清单中,90%的黑臭水体同时公布了责任人,多为水体所在城市住建部门局长或所在区的区长。
    住建部人员F表示:“晒出1800多个责任人,我就有了1800多个靶子。这么多黑臭水体不能都靠中央,需要各省下力气,各省找各城市,各城市找各区,层层施压,区里守土有责。压力传导一定要精准,这叫靶向治疗。”
    民间环保组织绿园从3月10日起号召湖南“乡亲”认领清单中的129条黑臭水体,认领之后,“河流守望者”将全程走访,监督并举报沿岸的排污口。仅四天就把任务分配完了。“两年前就有这个想法,限于人力、财力耽搁了。没想到环保部出了这么个平台,降低了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门槛,我们就想最大限度地把它利用起来。”绿园行动网络负责人说。
    3.2013年,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依据《欧盟水框架指令》对其境内水体质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英格兰和威尔士境内质量处于“良好”以上的水体仅占总体的27%。
    针对境内水体污染物来源的分布状况,英国政府从城镇生活和农业生产两个方面人手。
    在城镇生活方面,英国政府首先将英格兰地区划分为66个水体区域,每个区域实行地方政府、社区以及企业共同管理,并注重发挥社区的作用。2012年至2015年,累计投入1000万英镑,联合地方政府、社区和关注公共水体保护的非政府组织,推动社区机构加强水污染领域宣传工作,并支持居民区污水管道改造等活动,降低居民生活污水对公共水体污染。英国当前针对城市地区的河流、湖泊、海滨区域等公共水体建立了全面的监控体系,对向公共水体丢弃垃圾的个人最高处以2500英镑的罚金。
    在农业生产方面,为了强化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水体保护意识,英国政府设立了总额为21亿英镑的“环境监管项目”,与农户签订协议,确立其在水体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一系列激励措施,当前英格兰地区70%的农地在农业生产中采取了控制或避免水体污染的耕种模式。
    日本在维护水资源安全问题上也有过沉痛的教训。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合理布局,日本曾忽视了环境问题,许多重化工业企业肆意向江河湖海排放废水,不仅污染了日本的水资源,而且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安全。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各地连续发生多起水污染造成的社会事件,引起日本全国的强烈反响。
    在舆论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下决心解决企业排污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本首先从立法开始,短短几年,先后通过了《控制工业排水法》《水质污染防治法》《湖泊水质保全特别措施法》等法律。后来,日本又根据情况变化多次修改《水质污染防治法》。这样,日本主管部门和法律部门就可以依据这些法律监督和管理水资源,并调查和追究污染水质的责任方。
    日本为确保水资源安全,防止水污染,还建立了信息公开和居民查询制度。在许多城市,主管部门都在供水系统的各个环节设立了监控系统。如东京都,从上游的水源到最终段的居民家庭管道,一共安装了10多个检测点,共有60多项检测项目,而且随时公布这些项目的检测结果。居民每天可以从东京都水道局的网站上看到有关信息。如果居民感觉自己家中的水质有问题.可以电话询问水道局,或登门查询,水道局必须给予说明,或上门检查。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人的智慧给了治水者启发。从2016年年初开始,L市在一些河流实行调取活水治河,目前在一些村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效果。
    2016年6月12日上午,在金丝河畔与白河交接处的桥底下,竖着两个“炮筒”,在水泵的带动下,“炮筒”里哗哗地流出水来,从金丝河注入白河。两条相通的河,为何要用水泵注水?“两条河虽然相通,但白河较窄,金丝河的水难以流入狭长的白河,导致白河成了一塘死水,清淤后也难改黑臭现象,通过3个多月引水,让水流动起来,现在我们白河的水质好多了。”A村村委会主任老叶介绍。走在白河岸边,如今已可以看到一群群小鱼在河中游动,河边有不少村民在悠闲地垂钓。“前两天,我还跳下去游了一回。”村民老陈说,这是时隔20多年来,第一次跳进老家的河中游泳。
    老陈今年53岁,在他的记忆中,在白河游泳是20多岁的时候,后来河水越变越脏。“没治理之前,河里都是垃圾,河水黑臭,连洗手都不敢洗,哪敢游泳。”让老陈明显感觉到河水开始好起来是在今年3月份,也就是开始引水之后。
    白河总长3公里,流经六个村。去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沿河6个村抱团治河,成立了治河基金会。
    治河基金会会长、A村村委会主任老叶介绍,一期治河基金筹集了40多万元,去年8月份,白河开始清淤,拆除了河边两个养鸭场,并在河里种上了狐尾草进行生态治理,平时还请了4个工人负责河道日常保洁。清淤后,河道有了一些改观,但由于无法流动,河水水质仍然很差。今年2月份,在市“五水共治”总督察室的指导下,通过在七里港金丝河的交界处建起与水面齐平的堤坝,再通过水泵将金丝河的水引到白河,两个水泵同时引水,隔天工作。另一边,白河与横河相连接,水可以流入横河。老陈介绍,没有调水之前,河里看不到鱼,现在河里的鱼明显多了,每天傍晚,很多村民就在河边钓鱼。经过检测,河水水质也从劣五类变成了四类。
    “水流动起来了,但要使河水更清,还需加快截污纳管。”B村村委会主任李金武介绍,目前,白河流域已经有部分村庄开始截污纳管施工。其中,B村的截污管已于5月正式接入污水处理厂。
    除引水治河外,今年C村开展了河岸同治,河面有保洁员每天打捞垃圾,河岸实行每户人家门前“三包”。走在该村,每条道路都非常整洁干净。
    截至目前,L市全市上报调水申报方案的已有26个项目,其中已经有14个项目开始调水。
    L市“五水共治”总督察室工作人员小赵介绍,从目前已开始调水的项目来看,效果比较好的大多是源头水较为清澈、水质较好的,一些源头本身水质也一般,调过来后,虽然水是流动起来了,但整体水质变化不是很明显。因此,在生态调水前,须考察周边是否有适合的水源。
    目前,生态调水的河流大多运用于“断头河”,这些河流因水库工程建设、水源堵塞、地势限制等原因,缺少活水,难以流动,通过生态调水,让“断头河”形成“微循环”,达到“流水不腐”的效果。
    “不过,河水污染的根子在岸上,生态引水只能缓解河水的水质,要彻底解决河流污染问题,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截污纳管,阻断污染源。”小赵说。
    经过一些河流生态调水的实践,这种人工建立的“微循环”确实能起到让“死河”变活的效果。但调水过程中产生的水泵维护费和电费,也让一些村里发愁。C村村委会主任老林估算了下,他们村的水泵每工作一小时休息20分钟,以白天电价0.54元/度、晚上电价0.22元/度计算,一天一夜需要费用2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电费需要将近6000元,这对于村集体收入不多的C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担心如果长期调水,费用会难以承受。
    A村村委会主任老叶也坦言,水泵引水,费用比较高,两个水泵持续打一天的水,费用就要1000元左右,再加上平时的保洁费用,6个村的治河资金已经快要见底,接下去又要想办法筹集了。对此,小赵建议,对于一些水泵放置离居民居住地较远的,可以采用夜间调水的方式,有效降低用电成本。
    5.搁浅10年之久的怒江水电项目,终于获得转正机会。2016年3月能源局起草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怒江水电再次入围重点水电发展之列。始于2000年的怒江水电规划,2003年曾因中央高层批文而搁浅。
    2003年,发改委通过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同意怒江中下游松塔、丙中洛、马吉、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两库十三级”的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21 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29.6亿千瓦,比三峡的装机容量多300万千瓦。
    然而,怒江水电的开发,引发了巨大争议。反对者坚称,目前我国只有怒江和雅鲁藏布江还保持着原始生态,不宜开发。支持者称,怒江发展水电,有助优化我国电力的供应结构。
    据悉,200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怒江水电规划报告的批示是“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此后怒江水电规划被搁置长达10年之久。转机出现在2012年。《国家能源局关于澜沧江等流域水电开发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257号)显示,华电怒江公司全面负责怒江中下游河段(云南境内)梯级电站开发。这似乎表明,争论10年的怒江水电开发,从争议层面进入实操阶段。
    随后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将怒江列入2020年重点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而《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均将怒江流域内的马吉、亚碧罗、六库、赛格等项目列为重点开工项目。
而决定这一政策变化的主因在于各参与者间的博弈,包括发改委、云南地方政府及华电集团,也包括环保部、媒体、环保人士等。
作答要求
假如你是L市“五水共治”总督查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4”,起草一份关于河道治理的经验介绍提纲。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全面,不要求格式。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L市“五水共治”成绩突出,其治理经验在于实行活水治河。具体为:第一,政府引导,抱团整治。镇党委、政府推动沿河村落成立治河基金会,募集资金,发挥合力作用。第二,生态整治,河道清淤。拆除具有污染的企业、设施,种植植物治理生态,并清理河道多年淤积。第三,基础建设,水泵调水。建立堤坝,设置水泵同时引水,隔天工作,将活水注入断头河道,形成微循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8cp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