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

admin2009-07-16  33

问题  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选项

答案(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为计,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解析 该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内容的一道综合题,考点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这几个问题都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有些还是最近几年由胡锦涛同志最新提出的观点。阅此,该题有很强的时政性,同时也涉及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很多热点问题和大量的经济学原理,是一道综合性非常强的考题。该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时政的关心情况。只有在分析好题干的基础上,才能把材料和原理结合好。第一问比较简单,只要回答出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并分析它们的内涵和特征,就可以结合所给材料得出结论:中国应该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问难度有所增加,要求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科学发展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什么关系?第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措施有哪些?考生只要把问题分解到这里,下面的回答就难度不大了。
   党的十七大报告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a17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