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两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分别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A: 师:(生读课题后)同学们,“将”“相”各是什么意思?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生:“将”是“大将”的意思,指廉颇;“相”是“宰相、丞相”的意思,指蔺相如;

admin2017-04-09  46

问题 以下是两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分别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A:
师:(生读课题后)同学们,“将”“相”各是什么意思?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生:“将”是“大将”的意思,指廉颇;“相”是“宰相、丞相”的意思,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师:那题目的意思是——
生:“将”廉颇与“相”蔺相如和好了。
师:“将”与“相”和好了,那“和”之前他们之间是怎样的?
生:不和。
师:想知道“将”与“相”是怎样不和的,后来又是怎样和好的吗?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教师B: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老师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用“将相和”而不用“相将和”呢?你们谁能帮老师解开这个疑惑?(学生纷纷看书思考)
生:因为是“将”主动与“相”和好的。
师:(点头微笑)“相”不主动吗?
生:因为“相”没有跟“将”闹不和。
生:是大将廉颇与蔺相如不和,而不是蔺相如与廉颇不和。
生:我认为在这件事中,“相”蔺相如没有过错。“不和”的责任完全在大将廉颇身上,是他跟蔺相如闹不和的。
师:听你们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大将军廉颇跟宰相蔺相如闹不和,后来又是他主动认错和好的,所以题目应该是“将相和”。那么廉颇为什么要跟蔺相如闹不和呢?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了,他不服气。
师:为什么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了,他就不服气呢?廉将军自己是怎么说的?
生:(读)“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笑了笑)大家听出不服气了吗?我觉得这位廉将军挺心平气和的。谁再来读?
师:(又一生读后)这才像是一位居功自傲的将军。说说你为什么不服气?
生: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功赫赫,他蔺相如靠的是嘴上功夫,并没有什么真本事。职位竞在我之上.我当然不服气。
师:是呀,廉将军出入的是刀光剑影的战场,而蔺相如靠的就是一张嘴。难怪他不服气。那么蔺相如到底有没有能耐?真的是靠一张嘴爬到廉颇头上去的吗?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看看蔺相如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请对教师B导入环节中教师所提的几个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评析。

选项

答案第一个问题,“看到课题,老师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用‘将相和’而不用‘相将和’呢?”看似简单,实则很巧妙。首先它有一定的整合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弄明白“将相和”和“相将和”之间的区别,还必须对全文的主要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才能回答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是“有疑而问”,需要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还要求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有一定的新奇性,用转换题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用激励性的语气来提问,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随后。教师追问了第二个问题,由课题过渡到关键句子,引导学生找出能说明将与相“不和”的原因的语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体会廉颇的情绪特点,领会不和的原因。之后由此抛出第三个话题,设置疑问,制造悬念,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探究的强烈欲望,学习热情高涨,气氛非常活跃,为下面学习课文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这几个问题,由课题人手,到关键句子,然后再过渡到全文的学习,由“点”到“线”再到“面”,指向明确,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问题链,真正体现了“整”“疑”“新”的特点。这样的提问,才是高效的提问。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ZZx4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