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先秦法家提出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其重心是治吏治官。秦汉以后,帝国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在《唐律疏议》502个条文中,直接规范官吏的条文占条文总数的54.6%,其他条文,除了一些纯粹技术或程序方面的条文外,规范对象多是“民”

admin2015-04-20  46

问题 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先秦法家提出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其重心是治吏治官。秦汉以后,帝国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在《唐律疏议》502个条文中,直接规范官吏的条文占条文总数的54.6%,其他条文,除了一些纯粹技术或程序方面的条文外,规范对象多是“民”或包括官吏在内的所有民众。律只是唐代庞大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律之外的格、式,全是针对官吏所立之法,令也与官吏直接相关。自唐以降的各朝,虽然典制迭有兴革。但基本精神和制度一以贯之,直到清代,成文法的治吏规范越来越严密细化,处罚越来越重,这与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的走向相吻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选项 A、中国古代法治重在治吏
B、君主专制制度对法治的影响
C、中国古代官吏在法律上不享有特权
D、中国古代法治精神和制度具有延续性

答案A

解析 文段主要介绍了先秦、唐、清等朝代的法律规定,由“重心是治吏治官”、“直接规范官吏的条文占条文总数的54.6%”、“律之外的格、式,全是针对官吏所立之法,令也与官吏直接相关”、“成文法的治吏规范越来越严密细化,处罚越来越重”可知,中国法治中普遍存在“重在治吏”的特点。本题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ZGY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