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至少说出5位)?请对这些代表人物所持有的理论观点加以必要阐述。【北京大学2014】

admin2018-12-13  37

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至少说出5位)?请对这些代表人物所持有的理论观点加以必要阐述。【北京大学2014】

选项

答案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弗洛姆。 (1)弗洛伊德在理论早期提出“心理地形学”,将心理结构解剖性地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①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指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但已受到压抑的心理活动。潜意识对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影响。 ②前意识位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前意识的内容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有意识的知觉。一个人知觉到的观念只是暂时的,当注意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观念时,有意识的知觉很快就转为前意识。第二个是潜意识观念。潜意识观念能够以一种伪装的形式从机警的稽查者监督下溜进前意识层,例如经过梦、口误或精心的防御伪装后蒙混过关。 ③意识,人格的表层,由人能随意想到的、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在精神分析中扮演次要角色。 弗洛伊德在心理地形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说。 ①本我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非组织性的结构,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我完全由先天本能、原始欲望组成,力比多是其主要能量。本我有三个特征:非现实性、非逻辑性、非伦理性。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理智的、有组织的、现实取向的部分,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自我从本我中汲取能量,依附于本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决定什么行为是合适的,哪些本我冲动是可以满足并且以何种方式满足的。 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分为良知和自我理想,是儿童接受父母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的结果,遵循道德原则,功能是监督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本能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本能的驱使,本能分为两种: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的核心是性本能,这里的性是广义的,包括几乎所有指向获得快乐的行为。弗洛伊德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焦虑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也是理论核心。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焦虑的根源,并区分了三种焦虑:现实性焦虑、神经症焦虑、道德性焦虑。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认为它是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的心理手段。 (2)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认为心灵(人格)是由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集体潜意识是荣格的核心概念。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存储库,它存储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型的形式保持下来。原型是指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比较重要的原型包括: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荣格提出了自己的人格动力学说,认为人格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动力系统,具有相对闭合的性质,其动力源泉是心理能量。心理能量在整个精神系统中的分配由守恒定律和熵定律决定。 另外,荣格认为在世界的联系中,人的精神有两种态度:一种指向个人内部的主观世界,称为内向;一种指向外部的环境,称为外向。除了两种态度还有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荣格把两种态度和四种功能结合起来,划分了八种人格类型。 (3)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性本能作为人格的动力,认为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阿德勒认为个人的自卑感起源于婴幼儿时期,婴幼儿完全依赖于成人才能生存,有了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障碍,不管是真实的障碍或是想象中的障碍。人们为了摆脱自卑感而努力追求优越。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人的本性,先天遗传的。 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人们克服自卑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阿德勒称其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志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阿德勒认为早期社会环境对生活风格的形成非常关键,错误的生活风格主要由三种原因导致:①器官缺陷;②溺爱或骄纵;③受忽视或遗弃。而了解生活风格可以通过三方面:①出生顺序;②早期记忆;③潜意识梦境的分析。 阿德勒另外提出了社会兴趣作为其人格动力理论的重要补充。阿德勒认为社套兴趣是人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不同,阿德勒划分出了四种类型的人:①统治一支配型;②索取一依赖型;③回避型;④社会利益型。 (4)霍妮的研究是围绕着神经症的病理学展开的,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首先,霍妮认为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正常与否,要视其文化背景,在某个文化背景下被看作正常的心理行为,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下也许是反常的。即使相同文化背景,随着时代变迁,正常的心理行为模式也可能变成反常。其次,霍妮认为神经症共有的心理因素是焦虑和对抗焦虑而来的防御机制。霍妮从文化中探求人格发展和神经症的产生根源,把神经症看成是人际关系失调所引起的,这种失调往往首先存在于神经症病人童年时的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关系之间。霍妮据此提出了基本罪恶和基本敌意的概念。 霍妮认为,为了减轻焦虑,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而这些策略是一些潜意识的驱动力量,即神经症需要。霍妮总结了10种神经症需要。另外,霍妮根据避免焦虑的不同方式确定了三种交往风格的神经症倾向患者。这三种倾向分别是接近人群、反对人群和脱离人群。 霍妮主张把人格看成完整动态的自我,自我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包含了三种基本存在形态: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5)弗洛姆认为,气质和性格共同构成了人格。人格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全部心理特征。气质是体质的,不可变的;性格由人的体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的体验构成,是可变的。弗洛姆主张把性格看作一种内驱力系统,是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的过程。这里的能量不是力比多,而是基于人的处境而产生的需要。性格是人适应社会的基础,其产生和发展是以适应社会为核心的。 弗洛姆提出了孤独感的概念,认为孤独感来源于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们的个性化过程。为了克服孤独感,人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但从自由的角度看不外乎两种:自由和崇尚积极自由。另外,弗洛姆通过分析克服孤独感的主要措施或性格取向,将人的性格分为非生产性取向和生产性取向。非生产性取向包括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市场取向。而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四种性格取向,包括受虐狂、施虐狂、破坏性和机械地自动适应四种,与非生产性取向的四种一一对应。 弗洛姆还把人的性格分为两个部分:个体性格,用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心理差异;社会性格,是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YL2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