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如下问题分析、评论下述案例。   (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   (2)这位老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   (3)这个案例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就在今天上午,加伦让我们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有事我进教室晚了一些

admin2009-10-05  39

问题 围绕如下问题分析、评论下述案例。
  (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
  (2)这位老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
  (3)这个案例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就在今天上午,加伦让我们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有事我进教室晚了一些。不过老师还没有来。三、四个男孩子正在逗弄可怜的克洛西——就是那个红头发、残了一只手臂、还有一个卖菜的妈妈的男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用剥了的栗子壳砸他的脸,恶意地模仿他残臂的姿势,取笑他是个废物,是个怪物。他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脸色残白,求饶的目光从一个人脸上转向另一个人脸上,恳求他们放过他。可那些人恶作剧的模仿更甚了,他气得全身发抖,满脸通红。突然,一脸坏相的弗兰提跳上一张长凳,装作两臂各挎一只篮子的样子,取笑克洛西以前常来校门口接儿子的母亲,她现在正卧病在床。许多人开始大笑。克洛西狂怒了,他抓起一只墨水瓶,用尽全力向那坏蛋砸去。可是弗兰提避开了,墨水瓶砸在刚巧走进来的老师身上。
  大家全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吓得不敢出声。老师脸色苍白地走上讲台,用严厉的声音责问:“谁干的?”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谁干的?”可怜的克洛西的不幸似乎感动了加伦,他突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是我。”老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呆坐的学生,然后平静地说:“不是你。”顿了一顿,他又说:“这一次我不会惩罚那个犯错误的人的。站起来吧!”克洛西站了起来,抽泣着说:“他们砸我,还侮辱我,我气昏了头,才扔——”“坐下吧。”老师说,“欺侮人的人,站起来。”四个人耷拉着脑袋站了起来。
“你们几个,竟然去侮辱一个根本没有冒犯你们的同伴,竟然去挖苦一个本来不幸的人,竟然去攻击一个无力自卫的人。你们这是卑鄙的行为!是懦夫!”说完,他走下讲台,来到了耷拉着脑袋的加伦面前,伸出一只手放在加伦的腮下,抬起了他的头。老师注视着加伦的双眼,对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人。”加伦附在老师的耳旁,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老师对四个顽皮的同学说: “这次原谅你们。”

选项

答案

解析 (1)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处理班级内部一起学生欺侮同伴事件,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道德教育。
第一,教师通过对弗兰提等四个学生的批评,对加伦赞赏,称他是“一个高尚的人”,是在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不要像弗兰提等人那样欺侮弱小,而要像加伦那样同情弱小。
第二,教师并不介意学生冒犯自己,他关心的是学生在教室里打闹,追查肇事者是在向学生表明他对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的重视。
第三,当教师意识到学生可能因为害怕惩罚而不承认错误时。他立即表示不追究肇事者,以鼓励学生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这位教师其实是在向学生暗示,诚实、敢于认错比维护课堂纪律和秩序更重要。
第四,这位教师并没有把诚实看成是终极价值,因为他对于加伦不说实话、代人受过的行为,非但没有批评,反而予以表扬,暗中向学生传达了同情心比诚实更加重要的价值取向。
(2)这位教师在处理这起欺侮事件、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方法。
第一,批评。
第二,表扬。
第三,榜样示范。教师当众表扬加伦也是在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启发全体学生像加伦一样富有同情心。
第四,说理教育。教师在批评弗兰提等人是“懦夫”,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卑鄙的行为”时,作了简单的解释:“你们几个,竟然去侮辱一个根本没有冒犯你们的同伴,竟然去挖苦一个本来不幸的人,竟然去攻击一个无力自卫的人。”这实际是对学生晓之以理。
第五,身教。这位教师爱憎分明,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这位教师还是一个相当宽容的人,不但没有怪罪弄脏他衣服的人,而且最终原谅了那四个顽皮的学生。
总之,这是一位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态度对学生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受批评的学生能否理解教师的说理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席话,这样的说理教育就会变成说教。此外,教师当着克洛西的面说他是一个“不幸的人”、“无力自卫的人”是否恰当,也是值得商榷的。
(3)这个案例反映的是一种传统的师生关系。
第一,这位教师把自己看成是道德上的权威,因而非常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谆谆教导。
第二,这位教师把学生看成道德容器,学生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的道德教导和道德评价。
第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的思考和自由的讨论,也缺乏和教师平等对话交流,体现出一种不民主、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YIC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