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

admin2016-01-28  29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助读材料:
【材料一】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材料二】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材料三】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林云铭《古文析义》)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1)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的要求,确定《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并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某教师的《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摘录)。
    步骤一:课前预习。学生观看教师事先录制的视频。(时间:10分钟;主要内容:讲解重要字、词、句,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艺术)
    步骤二:问题引领下的课堂互动学习。学习过程如下:第一,字词检测;第二,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第三,模拟烛之武的语言。综合地理、历史等知识,写一段说辞。(附问题: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假如你作为北京申奥会的代表,如何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陈述?)
    【问题】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语文课程性质、文体特点,分析该教学设计优点、缺点。

选项

答案(1)教学重点: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本文虽然作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也比较浅显,且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对艺术特色等作过多的分析。因此,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优点:该教学设计中步骤一,一方面一改以往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中更加深刻地体会了烛之武语言的艺术。步骤二中设计问题,且结合地理、历史等知识,实现了从课本知识到生活能力的转换,同时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 缺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在此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虽然形式新颖,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另外,学习文言文,也要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但在此教学设计中欠缺诵读环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XA84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