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韩诗外传》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闵子骞拜孔子为师。刚开始时,闵子骞脸色枯黄,但过了一段时间竞慢慢变得红润起来,孔子大为惊奇。据闵子骞说,他在读书之前,一心想着要做达官贵人,因此寝食不安,脸色为之枯槁。如今静心读为人处世之书,能辨是非

admin2015-11-25  47

问题 材料一:《韩诗外传》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闵子骞拜孔子为师。刚开始时,闵子骞脸色枯黄,但过了一段时间竞慢慢变得红润起来,孔子大为惊奇。据闵子骞说,他在读书之前,一心想着要做达官贵人,因此寝食不安,脸色为之枯槁。如今静心读为人处世之书,能辨是非、知美丑,因而心平气和,临事不惊,脸色自然变好。
    材料二: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道出了人的气质来自于多读书,它会由心到形,影响到你的容貌,使你的眼光更加有神,面庞更加光彩,举止更加高雅……这种美态比起外表的美丽,要耐看得多。
    以所给材料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选项

答案 读书使人快乐 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信息爆炸、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还有多少人内心依然充满着对书本的渴望?你还愿意捧着一本书,拿着一支笔,在书页的空白处圈画出自己的心得,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他同悲共喜吗?我还是手捧着书,在字里行间徜徉,这对我来说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我所谓的读书,不是指阅读那些考试用的指定教材,那些书功利性太强,就是为了考试过关,为了拿证,为了评职称,这种书读来是无趣的。因为标准就在那里,没有让你去思考和揣摩的空间。这样的读书,只是被简化了的记忆和理解,记住了第一、第二,理解了公式、定理,证书就到手了,书也随之被扔到垃圾堆里,成为一堆废品。 我所说的读书是指阅读那些能够带给人快乐的书籍。这种书没有特定的选择,书是你的朋友,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就读什么样的书。喜欢文学,就读文学书;喜欢历史,就读史书;喜欢深沉,就读那些思想深刻的书;喜欢轻松活泼,就读那些幽默的书。没有考试或职称的紧箍咒的束缚,那么多的书,你尽可随心所欲去选择。翻开一本书,读上几页,如果作者的故事没有打动你,可以暂且放一放。这不是书不好,或许是你的年纪阅历还无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抑或是你和他没有缘分。这就像谈恋爱,很多时候不能说谁好谁坏,只是少了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这也不要紧,那么多书,再换一本吧。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没觉得它好在哪里,对《红楼梦》自然也没产生什么兴趣,这显然是我的欣赏水平不够。等大学毕业后有了几年的阅历,偶然翻看《红楼梦》,竟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我惊叹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传神刻画和对场面描写的准确把控。“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写得多么精彩动人,父亲管教儿子,是为了光宗耀祖;母亲心疼儿子,夫妇间有了矛盾;奶奶心疼孙子,母子间又有了矛盾;这一打,惊动了贾府上下,引出了各种矛盾,最后是一家老少三代抱团痛哭。事情的经过交代得清楚明白,出场人物的动作、语言也都符合各自的身份、特点,读来使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不禁为可怜的宝玉掉泪,也为贾政作为父亲的无奈而哭,还为五夫人和贾母的爱子爱孙心切而哭。读到使你掉泪的书,这还不是好书吗?与书中的人物悲欢与共,这还不快乐吗? 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事,夏日里,拿一本书,坐在树荫下,你会忘却知了的聒噪、暑气的蒸腾;冬日里,无论外面的世界是银装素裹还是北风呼啸,你都可以躲在家里,周身温暖地在书中寻找快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寄托了科举时代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却说明诗书的气质远比衣服和美色更让你看起来有精神。书是高尔基饥饿时的面包,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带上几本书吧,你也就把快乐带在了身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WO84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