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应试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给定资料

admin2015-05-21  7

问题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应试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给定资料
    1.进入10月以后,北京、天津、哈尔滨等中国的大中型城市,相继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为何集中供暖季尚未真正开始,雾霾就变得如此严重?国际节能环保协会节能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沈龙海接受访谈时表示,雾霾天气实际上跟能源的消耗关系非常密切。
    “实际上这个雾霾天气早就有,不是说最近这几年。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跟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关系。”沈龙海说。“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快,虽然也强调要环境保护,但实际上走了一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说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方式的发展。”
    沈龙海说:“由于我们国家主要的能源是煤炭,占了百分之六七十,所以燃煤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为什么现在大家感觉到很严重呢?因为它是一个过程,刚开始污染少,慢慢开始变大,它是有一定积累的,再加上其他的气候因素,就造成现在雾霾天气越来越多。”
    沈龙海还指出,其实我国很早就提出要转变这种发展方式,也就是要降低能源的消耗、污染的排放,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能。特别是我们国家从“十一五”开始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十二五”又再次提出。他认为国家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环境问题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如何统筹?这非常重要,不能偏废一个,不能只要经济发展,不管环境保护。
    2.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谈到当前公众关注的雾霾等污染问题时表示,大气污染问题,既要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因素,还要综合考虑中国自然条件等客观背景问题。因此,雾和霾的存在与治理,需要人们理性看待。
    郑国光表示,导致霾天气出现的干气溶胶粒子一部分源自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能源燃烧,还有一部分来自大自然,“例如森林火灾、沙尘天气、火山爆发、作物花粉、海浪抛起的盐粒子等,这些都提供了形成霾的干气溶胶粒子。”
    污染物排放与天气气候条件是大气污染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前者被称为“元凶”,后者则被称为“帮凶”。在积极应对大气污染防治中,中国气象局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大力开展了对雾和霾的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努力提升环境气象业务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帮凶”这个问题。
    郑国光认为,应加强对公众和社会的积极引导,科学解读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让公众能够理性和正确地认知大气污染形成原因与防治方法,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中去。
    3.新年伊始,我国再度遭遇大范围雾霾的侵袭,中央气象台数次发布黄色预警,许多城市发生重度污染,雾锁京城,霾压华北。飘浮在空气中的大气颗粒物,不仅遮住了冬去春来时应有的明媚日光,更让民众被忧虑健康的阴云所笼罩。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聚焦雾霾话题,反思雾霾为什么会在2014年爆发、为什么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环保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说,雾霾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中东部地区,说明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等城市发展造成的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已不可承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指出,雾霾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水汽和污染源的存在;二是静稳的大气条件。污染物质主要是人为所致,但2014年以来我国具有全球陆地最有利于形成雾霾天气的自然条件,地表风速呈现减小趋势,更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不管何种原因,燃煤、汽车尾气等被认为是人为污染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34.2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8%。而全世界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
    有专家指出,短期内,我国经济发展想要摆脱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不现实,发展主要依靠煤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
    “已经到了协调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转型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路子,要痛下决心解决问题,这是个重大考验。”赵立欣表示。
    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雾霾。在这场空气保卫战中,没有人能够幸免。从最初要求公开PM2.5,到近期公民要求环保部门公开污染信息,有代表指出,要仔细聆听并认真回应关切公众生存的环境诉求,保障公民知情权,让公民积极地参与公共决策,才能同呼吸共命运。
    4.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工业化完成以后,PM2.5高排放的产业、产品需求强度会持续下降,消费的绝对量也会降低,PM2.5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将会进入到下降期。特别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环境规制的强化,不仅单位经济产出的PM2.5排放强度会大大减小,而且PM2.5排放的绝对量也会大大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率就会不断下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全国各地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各种载重汽车和前几年购买的汽车排放标准都不够高,尾气排放对PM2.5的贡献持续增长,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从国家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来说,我国从2005年在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左右的阶段就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远比发达国家更早。但是,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生态化“四化”同时推进的立体发展模式,这与发达国家在时间上分阶段线性推进模式截然不同。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对物质消耗的强度非常高.即使我国由于不断引进和自主开发大量先进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单位产出消耗资源的强度和污染物排放的强度也远比发达国家处于近似阶段低得多,但我国单位国土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蓄积资源的强度和排放的污染物强度却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5.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根据《生命时报》驻伦敦记者的报道,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治理雾霾污染的一条出路。“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进入20世纪中期,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据史料记载,仅在1952年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此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此外,20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英国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每日空气质量的发布情况。
    6.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金南表示,从大的方面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是必由之路。PM2.5等污染物的治理,难就难在需要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污染治理是一个多环节密切咬合的链条,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PM2.5减排就会受影响。同时,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特征,必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来应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PM2.5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如果措施到位,在‘十二五’末会有所降低,但是要明显改善空气质量,还有很大难度,需要很长时间。”王金南说。
    从技术经济学角度分析,要彻底扭转严重雾霾天气大范围频发的趋势,必须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环境管理规制,制度安排上,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激励企业研究与开发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建设新的生产能力,在经济总量和资源消耗总量仍然处于增长阶段情况下,力争尽快把包括PM2.5在内的污染排放绝对量较快地降下来。二是加快创新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安全地循环利用资源,大幅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对原始资源的开采。三
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产品和产业结构创新,大幅度地降低高消耗高污染排放产业和产品的需求,加大导致PM2.5的污染物的脱除和回收利用力度。
7.近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的雾霾天气,真可谓“千里朦胧、万里尘飘”。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给中国“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敲响警钟,“生态赤字”倒逼经济战略转型已刻不容缓。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享受物质财富急速膨胀的同时,越来越频繁地陷入生态与环境危机。数据显示,近百年全球能源消耗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由于大量碳基能源的消耗而引发的温室效应、环境恶化和全球生态系统持续性退化,正使全球遭受更加严重的“生态赤字”。一国的生态赤字表明该国的人口负荷超过其生态容量,要满足现有生活水平下的消费需求,要么从外部进口欠缺的资源以平衡生态足迹,要么通过消耗自然资本来弥补收入供给流量的不足,而成为生态负债国。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2010年《全球生态足迹报告》表明,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工业化过程日益增长的资源能源需求,导致中国已经消耗的资源超过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中国正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生态赤字”。
    严重的“生态赤字”直观上就是污染,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污染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业喷涂污染占16.3%,城市扬尘污染占16%。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生态足迹恰恰是造成污染的源头,而控制环境和生态污染必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毕竟,“蓝天碧水”只能由我们亲手创造。
    由雾霾引发的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心脏病;由雾霾引发的学生停课;由雾霾引发的迷失了的户外运动:甚至由雾霾引发的生命与自然的较量,1952年的伦敦雾霾让近万人在几周内死亡……雾霾已经在顺其自然中潜移默化成心霾,而且愈加浓郁,愈加难驱。
    相比雾霾,更可怕的是心霾,我们不能过着“昨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日前人破坏后人遭殃”的日子。雾霾是病,得治;心霾是伤,更得治!只是,雾霾可暂时随风而去,心霾短期内却无药可医!
    雾霾冷风可收复,心霾何时见青天?在为随风而来的蓝天欣喜之余,我们更多的是否应该是思考?2012年还在热议诟病雾都北京“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没想到2013年雾霾便全国扩散。寒冷的哈尔滨、秀丽的南方都逃不过雾霾的笼罩。一时间北京却成了诟病的过去式,也让人有些担心,因为没人知道下一个地方是哪?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个礼拜的雾霾有多严重。谁该为此负责呢?显然是政府,该思考与反思雾霾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尽快给出解决措施,加强低碳生活宣传,政府社会应当抱成一团,尽快治愈人们心头由雾霾带来的伤痛。
    8.2013年,不少人谈霾色变。2014年的苏州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就治理雾霾问题,纷纷建言献策。来自中国民建苏州市委员会的宋青就开出了一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西医结合的“大方子”,提出推进生态园林建设,来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以此缓解雾霾。宋青说,治理雾霾需要“中西医结合”:阻断粗放排放是“西医手术”,修复生态系统就是“中医调养”。
    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是导致雾霾的两大元凶。“正如人体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同时存在,自然生态系统也具有原始的自我修复能力。治理雾霾需要一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西医结合的‘大方子’,阻断粗放式排放类似‘西医’手术治疗,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类似‘中医’调养,通过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得以真正恢复健康。可见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非常重要,‘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标本兼治是关键,推进生态园林建设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是治理雾霾的‘一剂良药’。”
    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部分。植物特有的减尘、滞尘、降尘、阻尘和固碳释氧作用对去除空气污染,吸附并捕获PM2.5、PM10等大气污染源,改善大气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须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引入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积极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利用率,为城市运行管理导入“绿色银行”理念。
    9.专注研究环境和气候政策近30年、曾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潘家华对中国在加快发展经济过程中大范围出现的雾霾天气深感焦虑。在潘家华看来,标本兼治更要治“本”,包括要让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措施,政府从中做好监管和服务功能,而不是参与市场行为的运动员,“治本就是要釜底抽薪”。
    记者:您怎么看近两年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我们国家大范围集中出现的雾霾天气?
    潘家华:首先,雾霾是工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进入到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政府如果没有一些特殊的、强制性的政策和管制,那么雾霾的出现就成为必然。因为历史上无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英国,还是美国、日本,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雾霾的产生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时大家并不一定注意,一旦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雾霾天气了,大家就感觉到“狼来了”。其实“狼”早就在那了,只是没有引起注意,或者大家的关注点还不在那里。但是,由于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城市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的要求也提高了,关注的焦点有所转变──从有没有水喝到要喝干净、健康的水了。
    记者:当大家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到雾霾带来的恶果时,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各种治理措施,但是效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在雾霾产生和治理的过程中,中国的情况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
    潘家华:中国的发展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过程区别很大,治理雾霾的方式就应当有所不同。首先,中国城镇化进程是前无古人的。城镇化发展的规模大,每年超过1600万人口进入城市,要生活、工作,进而带来交通等问题。显然,其他发达国家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的城镇化运动。
    记者:在您看来,怎么治理才能有效遏制雾霾产生?
    潘家华:我觉得应该标本兼治。目前的措施都是在治“标”,所以有点本末倒置。比如北京实施机动车尾号单双号限行制度,在限号的情况下,有钱的人会再买另外一个号进行补充。这样导致北京市的车更多了,占地面积更大了。地面交通拥堵,北京又发展庞大的地下交通体系。但是,高峰时段的地铁同样挤不上去。因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这么多人在这里,交通再发达,路修得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就像是“水多了掺面,面多了掺水”,这就是治“标”的恶果。
    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合理配置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比如,我们需要澳大利亚的钢铁,就可以在澳大利亚或者巴西把铁矿石炼成钢铁再运回来,这样既增加对方的就业又帮助他们经济发展,然后我们又利用了优质资源。所以,该转移到国外的就转移到国外,该从国外进口的从国外进口。
    记者:这几个方面实施起来都需要时间、都有难度,您觉得哪个最难、可能遇到的阻力更大?
    潘家华:最难的就是政府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政府不能认为自己是万能的,要正确处理好空间、资源的配置问题。政府摆正自己的位置后,很多国家治理雾霾的成功经验,我们都可以借鉴。
    10.虽然有专家学者认为,居民烹饪、汽车尾气是京津冀雾霾的重要成因。不,.由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做出的报告却认为,过度的依赖煤炭的能源供应结构对京津冀地区的PM2.5污染影响巨大。据报道,河北省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高达3.0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2.71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报告数据显示,燃煤对雾霾的贡献,占一次PM2.5颗粒物排放的25%。以行业来看,煤电厂和钢铁厂、水泥厂等工业排放源则是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污染源。
    显然,对工业生产有着主导和监管责任的政府应当承担起首要的责任。然而,从2011年京津冀地区开始出现大规模雾霾现象以来,其治霾措施大多指向市民的具体生活。诚然,也有北京将居民供暖能源由煤炭逐步转换为天然气,然而在源源不断的工业排放下,雾霾已渐成全国性的环境事件,北京的努力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相关的政府部门“不打老虎,只抓苍蝇”,整天盯着市民的灶台做文章,却对烟囱里排放出的五颜六色的污染物视而不见,偏偏还有媒体无限地夸大“苍蝇”该承担的责任。在治理雾霾面前,政府有政府的责任,民众有民众的责任,何为“主菜”,何为“配菜”,政府部门必须掂量清楚。如果“主菜”仅仅是多出动几辆洒水车洒洒水,或者“全民洗城”这样的举措,而丝毫看不见遏制工业污染等治本之策,那么想让“配菜”上主桌,又怎么可能?
    都说雾霾是一场“公地悲剧”,是长期粗放的经济发展的后果。享受着GDP盛宴的地方政府、只求利润不求环境的企业、为污染企业保驾护航的环保部门,以及享受现代汽车文明的你和我,人人都是雾霾的贡献者,人人也都是雾霾的受害者。
    每个人都期待一个绿色的中国,不同的主体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共同治理雾霾。但是如果把呼吁治理雾霾的民众称作是“无知”,恰恰是在撕裂这种共同治理的基础,是在逃避政府本应该承担的治霾责任。
    治理雾霾,考验的是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其中一定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一方的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政府部门,它一定会大度地将公民的吐槽和情绪发泄当作治霾的动力。绿色生活人人都向往,只不过单靠民众个体“绿色生活”,还远远驱不走阴沉沉的雾霾。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你对“雾霾是一场‘公地悲剧’”一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思想深刻;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担当政府责任护佑一方蓝天 突如其来的雾霾,为急速狂奔的中国蒙上一层厚重的灰色。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发展方式的困惑,对健康生活的渴望,则使人的内心罩上一层迷雾。为社会提供秩序,为公众谋求福祉,是现代政府的责任。在雾霾治理中,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担当自己的责任,意义重大。 所谓“公地悲剧”,是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雾霾是一场“公地悲剧”是指。环境、大气监管不力时,必然会被过度使用而不断恶化。诚然,雾霾多源于工业化发展,历史上工业化早期的国家都出现过。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的产生更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但这并不是我们面对雾霾无所作为的借口。 雾霾,源于环境管理欠缺催生的“竞次原则”。GDP冲动,追逐的是经济规模,而不是社会综合效益。“GDP”的魔力之下,那些遵章守纪、恪守社会责任的企业,成本肯定竞争不过偷排偷放的厂家,“环境红利”推动的是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当企业只顾及自身的利益,个人只顾念自己开车的方便,空气就变成一块人人都可谋其利的“公地”,雾霾肆虐就在所难免。企业家责任荒芜,公民道德沦丧,人人都是雾霾的贡献者,人人也必定是雾霾的受害者。 如果深层探究,雾霾现状还源于内心的迷失。要除雾霾,先除心霾。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大众谋福祉,为的是社会整体终极的幸福。享受着GDP盛宴的地方政府、只求利润不求环境的企业、为污染企业保驾护航的环保部门,以及享受现代汽车文明的你和我,当狂热的“GDP”追求迷失心智、当热切的财富梦想蒙蔽良知,道德责任就被抛诸脑后。偏执的物质化发展在光鲜的背后,是迷离的视野,五琴牙的空气。 治理雾霾,最根本在于政府的责任心。作为社会秩序的管理者,有责任以严格的法律和强有力的执法来维护我们的大气。只有打破唯“GDP”的政绩观,导入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和“绿色银行”理念,地方政府才能真正树立起为民谋福利的“诚心”;只有敦促环保部门严守法度,对违规的“老虎”敢于管理,勇于管理,“竞次”的荒谬法则才能逆转,有社会责任的经营者才能有生存的空间;只有鼓励公民践行绿色生活,参与公共生活,才能让每个人都唤醒环保意识,肩负起监督责任。当我们携起手来,必能为自己、为大家、为后世留一方蓝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Uu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