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暨南大学,2008年)

admin2019-03-21  28

问题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暨南大学,2008年)

选项

答案(1)节日内容重复,过于强调民众的话语权。近年来,传统媒体的新闻理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换,记者的角色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转变:从地方政府的代言人、先进经验、先进典型的总结和宣传者,变成了普通百姓的民意民声的代言人、生存状态的记录者、情感诉求的倾听者和传播者、服务信息的提供者。也就是让新闻从政治话语回归到民众话语,这自然是迎合了民众的需求,一时间,民生新闻风声水起,如火如荼。但与此同时,由于媒体人的观念、素质等方面的参差不齐,在与市场经济的博弈中,民生新闻中大量充斥着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它们在反映城乡现实生活的同时,由于有意向民众的日常意识和新闻的世俗化靠拢,报道中大量充斥着并不具备新闻价值的市民小事、奇闻怪事。栏目同质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在同一城市不同的民生新闻栏目里不仅内容有很多重复,而且同一事件由于采编水平、素质的不同竟在同一时间里竞相演绎,让人不置可否。 由于过于强调民众话语权,加之民生新闻采编者的观念与价值趋向,在画面、声音、文字的选取与表现上,因有意向着所谓的“民众”,都是有选择性的、有限制的,受镜框制约的、单意性的(只有一个视点)是机械性加工润饰的结果,它代表媒体所展现给观众的信息远非是整个情景或背景,而只是包含了全体中非常有限的部分。民意的通畅表达,是疏解社会中一些抱怨情绪的前提。而促进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有序表达,更是防范和化解社会平安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作为党的喉舌的传统媒体,在关心弱势群体,强化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同时,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媒体决不能偏听偏信。著名学者于丹这样解释“话语权”: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 (2)民生新闻普遍存在着新闻娱乐化倾向。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一些民生新闻对色情、暴力、凶杀内容趋之若鹜,在制作手段上存在娱乐化倾向。为追求视觉刺激,常常采用过程实拍、细节展现的报道手法,从而使低级下流、污浊不堪的东西充斥荧屏。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歪曲事实真相,曲解新闻事件,甚至将新闻事件庸俗化,而置媒体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于不顾,过度炒作,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民生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新闻事件叙述的娱乐化,另一方面是对画面的渲染。在镜头的展现上过分强调视觉冲击力,过度渲染;在写法上文字刻意煽情,将记录变为演绎;在编辑与制作上刻意将事件神秘化、悬念化、故事化,甚至不惜误导受众,对受害者不合时宜、不负责任地调侃,对事件的参与者缺乏人文关怀 。 (3)强调新闻本土化,追求原生态。民生新闻强调本土化,追求原生态具体表现在:不去探求事件的社会原因和背景因素,而是一味地强调本色表达,自然主义地展示社会现象,让观众看所谓的客观真实。这类新闻最突出的表现是流水账化,大量地运用所谓的原生态话语、画面,广泛运用同期声,采访拖沓冗长,镜头拍摄很随意,把原始的镜头也就是素材堆砌在一起,最关键的是后期制作与编辑也比较随意。导致民生新闻采访弱化与编制粗糙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民生新闻的本土化、原生态,主观上认为民生新闻面对的群体是低端观众群,没有必要做得精练简洁;另一方面是民生新闻栏目的长度偏长,大多数市级台与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都在半个小时以上,而每天有价值的本土化新闻事件在相对的时间与空间内又十分有限,也只能流水账似的采访凑满栏目时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UZ6UFFFM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