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admin2016-06-16  17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昊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选项

答案教学方式:问答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1.导语设计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只活了27岁,却留下了许多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为什么赢得那么多的称赞呢?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李凭箜篌引》,看看是否像评价的那样。 2.资料积累 (1)走近作者 李贺(790一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18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仕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27岁,就病卒家中。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来被人称为“长吉体”。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李贺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之称。 (2)追溯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 3),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3)文体知识介绍 “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以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 [问题投放] ①初读诗歌,划出节奏,找出韵脚。 ②结合课后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初步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活动] ①全体朗读诗句,划节奏,找韵脚。 ②看课后注释,标注重点字词,试着翻译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后,将难点交给老师,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③概括内容,小组商讨,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①要口、脑、手并用,边读、边想、边解决问题。 ②对于重点字词,要先标出,然后加强记忆。根据字词意思翻译句子意思,根据句子意思概括整首诗的内容。 (2)理清结构概括中心 [问题投放] ①继续朗诵诗歌,根据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层意。 ②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给你以什么样的感受? ③诗人运用哪些词语来渲染音乐效果?你觉得音乐的情调怎样? [学生活动] ①诵读全文→依照句意分出层次→分组讨论→交流结果→找一人做代表展示合作成果。 ②学生速读,划出意象和词语,认真体会,组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①先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分层。 ②把找出的意象和词语分别罗列在一起,看看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整合答案] ①第一层,前四句。交代弹奏箜篌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音乐效果。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表情和空间效果。 第三层,最后六句。写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乐曲的如痴如醉的反应,音乐把人带到梦幻、神奇的天地。 ②描绘的意象有:空山、凝云、江娥、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十二门、紫皇、补天石、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质、桂树、寒兔。 给人的感觉:意象众多、驳杂、有虚有实、奇幻、瑰丽、炫目多彩。 ③运用的词语有:啼、愁、碎、泣、笑、冷、破、惊、湿、寒。 具有消极情绪,充满寒意,其情调是悲伤清冷的。 【咀嚼鉴赏,领悟方法】 [问题投放] 这是一首描述音乐感受的诗歌,仔细吟咏诵读诗歌,根据韵脚的变化,说说本诗应该怎样诵读,才能体会在纷繁的意象中蕴含的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 [学生活动] 吟诵诗歌,用心体会,组内交流探讨,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注意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以及由词表现的情绪变化。 [整合答案] 音乐的乐段就是情绪发展的脉络,这种情绪发展的阶段非常鲜明地体现在诗歌韵脚的变换上。也就是说,诗歌的四次换韵,明显地表现了情绪的发展阶段,即诗歌的前四句为第一个意群,五六句为第二个意群,七八句为第三个意群,最后六句为第四个意群。 第一个意群表现音乐的悲哀情绪由强到弱,由突然爆发到舒缓低回。第一句语势要平起平收,中速,神清气爽。第二句是这个意群中的情绪高潮,要读出突然之间被优美的乐音所震慑的感觉,“空山凝云”语势稍快,音量高亢,“颓不流”语速稍慢,表现沉醉之感。第三句情绪幽怨,语调低沉。第四句语速渐慢,稍作停顿,表示“第一乐章”的结束。第二个意群五六句表现音乐表情由悲怆到欢快,第五句情绪高昂,是情绪高潮:“昆山玉碎”要读出气势,声调高昂悲怆,要有劈空而来的爆发力;“凤凰叫”要如泣如诉;“芙蓉泣露”要紧随上句读出,忧郁婉转,之后稍作停顿;“香兰笑”要适当体现欢快的感觉。“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表现清冷凄寒之气直上霄汉,要一气呵成,语速渐快。第四个意群表现乐曲在凄寒的情绪中结束,并在余韵中展开联想。“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整首诗的情绪高潮,前句要紧承“二十三丝”句,语势扶摇直上,“石破天惊”要重读。最后四句表现想象的境界要读出梦幻和痴迷的感觉,“梦入”句要读得舒缓,语音延长;“老鱼”要比前句稍高,中速;“吴质”句语势稍快;“露脚”句语速稍慢,最后三个字语音延长,“兔”字重读。 【挖掘内涵,提升人格】 [问题投放] 鉴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的意象,说说给自己带来哪些美感。 [学生活动] 吟咏诵读,鉴赏形象,组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找出意象,分析意象,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整合答案] 这是通过写形象来写音乐。 四个意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 “凤凰叫”也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 这一乐章以山崩地坼的气势开端,然后转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在温婉中绵延了忧伤的情绪。 “芙蓉泣露香兰笑”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滴落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缓和。“香兰笑”写音乐表情的变化,运用通感将视觉付诸听觉的属性,描绘出乐音的流丽爽朗,它还能给人以“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描绘出乐音的流畅鲜明。 这两句想象丰富,意象鲜明,前一句以比喻写声,后一句以视觉写声,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说是有声、有色、有形,是种立体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探讨写法,写作指津】 [问题投放] 背诵这首诗,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1)学生运用试背、默背、互相提示、齐背等不同的方式加强背诵。 (2)诵读诗歌,理解诗句,找出手法,分析技巧,讨论质疑,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1)背诵提示:此诗为乐府歌行体,音韵流转自然,应注意诗句之间的起承转合。还要把握这首诗的四次换韵,注意韵脚和节奏,背诵效果会更好。 (2)根据诗句的意思分析所用手法,要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 [整合答案]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像这些诗句:“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石破天惊逗秋雨”等诗句。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如联想到“江娥/素女/昆山凤凰/紫皇/女娲炼石/梦入神山/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 【课内小结,强化重点】 学习本诗,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领会意象的意义。要重点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掌握侧面烘托、夸张、摹音、神话等手法的运用。还要认真体味意象所形成的境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熟练背诵全诗,在背诵的基础上慢慢加深理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Tqd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