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育人为本’的幼儿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具体;(2)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不少于800字。

admin2017-07-13  30

问题 请以“‘…育人为本’的幼儿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具体;(2)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不少于800字。

选项

答案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体现是“育人为本”。所谓“育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育人为本”的内涵里,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整个学校教育建立在对人(儿童)的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心目中对“人”(儿童)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看法(儿童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如果教师对人性、对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比如,在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倡导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出发点很好,但实践操作起来效果并不理想,经常会出现“满堂问”“为了问而问”这样一些适得其反的结果。原因何在?施教者虽然掌握了一些提问的方法、策略,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儿童。 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说到底还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真正支撑这些方法、策略的是施教者鲜活具体的儿童观。小小一个问题意识的培养,实际上传达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如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尊重和平、自信勇敢等。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扎根于尊重儿童、宽容儿童的教育土壤,仅仅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是不可能实现这一复杂命题的,也就可能出现人们常常质疑的“满堂问”和“为了问而问”,而不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问”。 什么是鲜活具体的儿童观?教师眼中要有“人”,要有一个个具体的儿童,而不是抽象的、完全社会化的儿童。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是没有“儿童”位置的,我们习惯把儿童当作小成人来看待,并以此为基点进行教育。这种观念至今盛行。“育人为本”从价值观的高度提出,人才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值得关注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台湾的苏兰老师在江苏南通上公开课,得知班上有50个学生时,着急地说:“我只准备了30人的发言。”后来紧急调整教案,安排了50人的发言内容后,她才放心地上课。教师上课和学生人数多少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教师要在心中为每一个儿童留一个位置,课堂上为每一个儿童留一个作为的机会。在课前师生互动时,苏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50张卡片,让学生写上名字贴在胸前。可以说,苏老师尊重学生,从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开始。 雅斯贝尔斯说过,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儿童观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有着直接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处境如何,实际上取决于教师的儿童观。只有把儿童理解为儿童,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发展儿童可能性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反省自己在内心深处把儿童当作什么,即怀有的是什么样的儿童观。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TZ99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