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占、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

admin2012-11-05  45

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占、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l: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问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2)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选项

答案(1)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 (2)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Soh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