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市民杨女士去茶馆打牌后遗落5000元现金,服务员帮忙收起来并归还,杨女士因此拿出200元表示感谢,没想到服务员收下了。事后杨女士认为服务员这种行为不对,打电话给报社希望曝光,这样的‘客气’与‘不客气’,你怎么看?”海南《南

admin2016-03-10  31

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市民杨女士去茶馆打牌后遗落5000元现金,服务员帮忙收起来并归还,杨女士因此拿出200元表示感谢,没想到服务员收下了。事后杨女士认为服务员这种行为不对,打电话给报社希望曝光,这样的‘客气’与‘不客气’,你怎么看?”海南《南国都市报》12日在微博上发布的这一调查引发了网友关注,在超过3.7万次转发与过万次评论中,绝大部分网友都认为在失主主动的情况下,收取酬谢这一行为是正确的。
    网友之所以一边倒地支持收取酬金的行为,一方面是基于我们所面临的道德现状。虽然近来涌现出不少道德模范人物,但道德滑坡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好人难做”的语境下,拾金不昧已是一种稀缺的品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苛求拾金不昧者如圣人般没有一点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一种基本的情理判断。收取酬金并不影响拾金不昧的成立,况且还是失主的主动行为,在法律上这是一种赠与行为。也就是说,服务员收下酬金,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合法。
    …………,时光倒退几十年,“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社会共识,倘若有人拾金不昧要求收取酬金,必然遭到社会舆论的批判。再往后,人们对“做好事不求回报”这个命题产生了动摇,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响起。而至今日,绝大多数人认可收取酬金,包括在法律层面鼓励有偿做好事——我个人认为,这种观念上的变化不仅是从当下社会道德严重滑坡中得出的一种教训,事实上也是一种理性和常识的回归。
    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利己的一面,而人又是可以改良和引导的。正是因为人是不完美的,所以才需要有道德约束,才需要制度上的激励和社会舆论的反馈,甚至包括利益上的奖罚,来激发人性向善的一面,抑制向恶的一面,如果我们先假定人性是完美无瑕的,道德只是一种本能,不应附带任何条件,那么很容易陷入一种“道德原教旨主义”,即把道德绝对化、空洞化,认为道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是,怎么来解决道德本身的问题呢?
    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一种正能量,某种意义上说,这比个体某一次的拾金不昧更有价值。因为人人都可能是一个行善者,也可能是被助者,只有在这种相互宽容和理解的社会氛围中,道德的成长才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做好事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加在第3段省略号处的最恰当的句子应该是(    )。

选项 A、对于拾金不昧,人们态度的变化证明了社会心态的日趋理性
B、对于拾金不昧,历来争议不断,公众的态度也在争议中日益宽容
C、这样的争议,并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公共视野,而伴髓着这些争议,公众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D、这样的争议由来已久,但支持拾金有偿才是法治社会的应然选择

答案C

解析 词句填空题。根据就近原则可知,省略掉的句子应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更主要的是对下文的领起作用。根据后文内容,由几十年前拾金不昧要求酬金会遭到社会舆论的批判到现在的绝大多数人认可收取酬金,说明了公众态度的转变,而这种关于拾金不的争议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C项表述恰当。从文段可知,不仅是从当下社会道德严重滑坡中得出的一种教训,事实上也是一种理性和常识的回归。结合文段的上下文,A项“社会心态的日趋理性”、B项“日益宽容”、D项“法治社会的应然选择”都不符合语境,且不能概括下文。因此本题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SNvp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