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从牛痘到抗生素 材料1 危险的实验 18世纪终了时,医学界开始对人体有了相当的了解。 医生们注意到一件奇妙的事情,就是某种疾病人一生只会感染一次,好像身体会“记住”某种疾病,保护自己不受感染。 “天花”就是其中的一种。土耳其某个村庄的农

admin2016-01-29  26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从牛痘到抗生素
材料1
危险的实验
18世纪终了时,医学界开始对人体有了相当的了解。
医生们注意到一件奇妙的事情,就是某种疾病人一生只会感染一次,好像身体会“记住”某种疾病,保护自己不受感染。
“天花”就是其中的一种。土耳其某个村庄的农民很早以前就知道这件事,甚至找到独特的预防方法。一有人染上天花,就用针刺患者的水泡,然后刻意用这支针刺穿健康人的皮肤,这些人就会染上天花,但是症状通常不会那么严重。
18世纪初期,英国贵族出身的蕾蒂·玛莉·蒙塔古住在土耳其,她对农民的天花预防很有兴趣。便将这项技术带回了英国。
当时有一个名叫爱德华·金纳的医生,他发现,在为挤牛乳或照顾母牛的女人们进行预防“接种”后。他们完全没有出现天花的症状,挤牛乳的女性偶尔也会染上一种类似天花的疾病,这种疾病的毒性较弱,原本之后母牛才会染上,因此为“牛痘”。得过牛痘的人都不会得天花。金纳借助实验。证明了天花是能够预防的。他把这项技术称为“疫苗接种”,是取自拉丁文表示“牛痘”的词语。
                                                                           ——摘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2007年7月第1版
材料2
葡萄酒为何会变酸
1856年,有个酿酒厂主人要求面见已是著名化学家的巴斯德。这家酿酒厂有许多酒会在最后的装瓶阶段变酸。经过几个月的研究酵母和发酵之后,巴斯德发现酵母中的小颗粒其实是活的。我们现今把这种小生物称之为“菌”。
那么酒精为何会变酸呢?巴斯德发现,美酒中的酵母菌是圆形的,酸酒中的却是细长形的,形状不一样是否意味着菌种本身不同?巴斯德进一步调查,发现细长形的菌体和酵母菌是两回事,这种菌体“排泄”的不是酒精,而是酸味的物质,要防止葡萄酒变酸,巴斯德只要把这种葡萄酒加热到50度,就消灭了不受欢迎的菌体。这个技术称之为“低温杀菌法”。
1858年,他发表了全新的学说:如果微生物会危害葡萄酒,那么对人体应该也会,也就是说,人患病的症结就是微生物!
                                                                           ——摘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2007年7月第1版
材料3
巴斯德的新贡献
1880年夏天,巴斯德的一名助手负责为实验用的几只鸡注射霍乱菌,通常鸡一被注入霍乱菌就会立刻发病而死。
可是因为这个时候正好是放暑假,助手忘记了为鸡注射。装有霍乱菌的容器就在暑假期间搁着,等到暑假结束,才拿出来注射。结果出人意料,那些鸡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死去,它们只是稍微有点不适,很快就恢复精神了。于是重新为这些鸡注射“新鲜”的霍乱菌,结果更是惊人,这回鸡根本没有发病。巴斯德想起金纳的天花预防接种,看来助手是在无意为鸡注射了疫苗。巴斯德于是找来几只鸡,重复同样的步骤,并且用各种方法进行试验,终于制造了有效的疫苗。这是继金纳之后,第一次制成的疫苗。
巴斯德和助手商量之后,决定先试做恐水病的疫苗。恐水病又名“狂犬病”,狂犬病最可怕的地方是被咬的人也可能发病,而且一旦发病就要痛苦一个月以上才会死去。
为了证明狂犬唾液中的某种成分就是病原,巴斯德做了很多实验。被狂犬咬到的人,头部会受到侵袭。巴斯德知道这一点,就先把得病的狂犬脑部晒干磨成粉末,调制成水溶液,以减弱溶于水的病原菌,再当成疫苗注射到狗身上。巴斯德重复做了这个实验。1885年7月初,有一名少年约瑟夫·迈斯塔被疯狗咬了,少年的父母让他为儿子注射了12支狂犬疫苗。幸好疫苗发挥了作用,迈斯塔捡回了一条命。人类最早的狂犬病疫苗就此诞生了。
                                                                            ——摘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2007年7月第1版
材料4
抗生素的诞生
1928年,伦敦医师亚历山大·弗莱明有一天不经意发现,容器里的细菌都死了,因为上面有一层绿色的酶。这种绿色的酶就称为“青霉菌”。
1944年,使用青霉菌做成的药物“盘尼西林”问市。
可是,盘尼西林并不是对所有病原菌都有效,其中尤以对结核菌最为无力。有些学者相信一定还有其他细菌可以做成药物,就继续研制新药,并在20世纪40年代终了时制成了最早的结核菌特效药。对抗其他病原菌的药物也陆续研发出来,这些药物统称为“抗生素”。
但是有极少数病原菌能够忍受抗生素,它们能在因抗生素而改变的环境中存活,并且留下后代,这些后代也继承了上一代的特质,于是就出现了耐得住抗生素的病原菌。耐不住抗生素的病原菌都一个个死去,最后只剩下具有耐性的病原菌不断繁衍。
人和病原菌一直都在对抗,这场战争可能永远也不会停止。
20世纪80年代,可怕的艾滋病开始流窜,目前已经有千万人受到感染。而在1995年,埃博拉病毒也使数百人在短时间内死亡,远比艾滋病毒危险。这种疾病会不会像过去的瘟疫一样,在人类还无法控制时蔓延开来。无论如何,要避免“新瘟神”的扩展,就必须尽快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摘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2007年7月第1版
“抗生素”能否杀死所有的病原菌?有耐性的病原菌很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此人类应该怎样做?

选项

答案“抗生素”作为人类认识的实践成果,并不是万能的药,有极少数病原茵能够忍受抗生素,它们能在因抗生素而改变的环境中存活,并且留下后代,这些后代也继承了上一代的特质,于是就出现了耐得住抗生素的病原茵。病原茵实在很善于环境的变化。有些竟然能在几个月之内就习惯新的抗生素。而我们要相信没有治不了的病,这个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一种事物的存在必定有与之相克另一事物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回到大自然中、回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发现新疾病的治愈方法,认识的每一过程都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解析 第一步,分析材料。材料1主要说明由天花病毒所发明的“疫苗接种”;材料2主要说明巴斯德指出微生物是人患病的症结,并把微生物命名为“细菌”;材料3主要说明巴斯德在霍乱病毒菌的基础上制造了“疫苗”以及狂犬疫苗的制造;材料4主要说明人类基于实践制造了“盘尼西林”以及“抗生素”,人和病原菌一直都在对抗,这场战争可能永远也不会停止。
第二步,锁定考点。根据第一步的材料分析以及给定的问题,题目考查的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步,展开论述。通过上述分析,考生可以结合大纲解析以及本题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作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S5ZR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