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媳妇好不好,上台夸夸就知道。每年春天,X市Y区各个乡镇社区都要举行“夸媳妇比赛”。瑞霞是张庄村的年轻媳妇。五年前,刚进婆家门,她就承担起操持家务、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的重任。一日三餐按时将可口的饭菜端到全家

admin2016-12-27  35

问题 给定资料
     1.“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媳妇好不好,上台夸夸就知道。每年春天,X市Y区各个乡镇社区都要举行“夸媳妇比赛”。瑞霞是张庄村的年轻媳妇。五年前,刚进婆家门,她就承担起操持家务、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的重任。一日三餐按时将可口的饭菜端到全家人面前,给婆婆梳头、洗衣、按摩,一有空就搀扶着婆婆到院里锻炼,陪着聊天说笑。安顿好这些后,她还要到地里干农活。五年!时间的精心照料,婆婆终于能下床活动了,她逢人就说:“没有瑞霞,我早就不在人世了,瑞霞真比亲女儿还亲。”
    2014年,身体一直很好的公公突发脑血栓,不能走路,不会说话,脾气还特别大。瑞霞像哄小孩一样,轻声细语地给老人宽心,给公公捏胳膊、揉腿按摩。公公的病情也渐渐好转。村里人说,瑞霞不简单,是年轻人实实在在的榜样。瑞霞憨厚地回应道:“一个人连父母的恩都报不了,还能善待谁呢?”
    区里每年会综合各乡镇社区“夸媳妇比赛”的结果和一年来的实际情况,评选出区“十大孝顺媳妇”,并在春天的“德孝文化节”上进行表彰。目前,该文化节已举办了5届。为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区人大常委会去年讨论通过了相关奖励扶持政策,计划在今年实行。这些政策包括:孝顺媳妇本人享受医疗保险补助;孝顺媳妇本人持有关证件可以在区辖旅游景点免费参观等。张庄村还有一个“德孝文化苑”,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长长的石碑嵌入墙内,左首是“德政千秋”篇,刻着历任村干部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右首是“孝行天下”篇,记录了该村历年评选出来的孝顺媳妇和德孝模范。村党支部书记说:“这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争取早日把自己的名字也刻上墙。”据说,这样的“德孝文化苑”在该区每个村都有一个。
    尊老的孝行吸引邻里仿效,老人的善举更让社会动容。2016年2月14日,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第一个出场的是J省F市家喻户晓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88岁高龄的吴老退休后操起了磨刀旧手艺,一干就是26年。起初每磨一把收几毛钱,现在也不过三四块钱。吴老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每天仅能赚几十元。他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自己种菜,几乎没买过新衣服,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300元。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微薄收入,吴老统统捐了出去。孤残儿童需要帮助,他就把1000元政府慰问金和316元磨刀收入捐给了红十字会;玉树地震第二天,他就蹬着自行车到募捐点捐出1000元;舟曲泥石流,老人又捐出一大堆硬币,共1001元;F市中华慈善博物馆筹建,他捐款3000元;雅安地震,他又将两大罐硬币捐给了灾区,近2000元……哪里有困难,哪里
总能看到吴老匆匆的脚步。近年来,吴老共向灾区、孤残儿童、贫困家庭捐款达4万多元。
    4万多元对于那些大慈善家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靠磨刀为生的吴老来说,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的善举,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社会。他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无数胸怀善意的爱心人士。有吴老为榜样,老人所在的五星村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吴老带头捐款3000元,他的儿子紧紧跟上,一些普通村民纷纷加入到爱心捐献中来。目前爱心社救助资金达到5万多元,已救助39人次,向伤残、重症、贫困家庭发放救助款1.4万余元。“更多的人不一定像吴老一样去捐款,但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做贡献。他给村里带来一种精神,可以感染每一个家庭。”五星村党总支书记说。
    有感于吴老的感召力,“磨刀老人”被注册为J省首个公益商标,F市红十字会创建了“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吴老个人捐款3000元。截至目前,基金已收到各界捐款15万余元,惠及60岁以上的特困老人、困难环卫工人、困难农民、贫困学子等人群。“我是一个磨刀的,也是一名慈善大使。通过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爱心的人。”吴老说。如今,他是F市年纪最长的红十字会志愿者。
    2.前不久,一位网友发布的“为让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教孩子说谎”的微博引发热议。该网友在等候幼儿园报名时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被当场“雷倒”。“M妈妈:‘待会儿老师问你妈妈在哪上班,你要怎么回答?,孩子:‘教育局。’M妈妈:‘爸爸在哪儿上班呢?’孩子:‘公安局。’M妈妈:‘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议论:
    网友A:非常理解这位妈妈,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能进个好的幼儿园,在这个拼爹拼妈的年代,实属无奈之举。
    网友B:这位妈妈真是糊涂!这样冠冕堂皇地说谎,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很重要。
    网友C:上学要给老师送卡,看病要给医生送红包,打官司要给法官送礼……如果你不照做,你的孩子可能就要受排挤,你的病可能就看不好,你的官司可能就会输……在这样的世风面前,只有傻子才会坚持做人做事的底线,除非你不想办成事。
    网友D:我们教孩子不要闯红灯,但我们为了赶时间,经常闯红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们教孩子谦让、诚实,但现实社会总让老实人吃亏……让孩子不受伤害地成长是父母的责任,早点让孩子了解、适应这个社会未必是坏事。大道理有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3.“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这两年除夕夜守岁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看春晚,一个是抢红包。去年用“摇一摇”的方式抢,今年又多了“咻咻咻”。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16年2月8日零时,共有79.14万名支付宝用户共同分享了总值2.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红包。平均下来,每人271.6元。对于口袋逐渐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两三百元抵不上一顿饭钱,但是为何会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抢红包?有网友调侃道:“自从有了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抢到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
……”红包的风头俨然盖过了压岁钱。传统的压岁钱多是长辈给晚辈,而红包,平辈、晚辈、长辈之间都可以给,也不局限于春节期间。如此富有弹性,难怪会大受欢迎。
    某大学的N教授是红包热中的“老古板”,从不参与微信圈中的抢红包。这主要源于2015年中秋节期间的一次教训,一个熟悉的学生家长定向给他发了一个红包,点开一看竟有1000元之多,这严重触及了N教授的师德底线,后来费了很多周折才退了回去。从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所有收到的红包一律不打开,任其自行退回;朋友圈中的红包只看不抢。但他的学生深受网络影响,“抢红包”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了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N教授后来又对自己的规矩进行了调整,红包可以发,但绝不收。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期间,N教授给所在课堂上的学生发放了200元的“大红包”让学生抢,学生们纷纷表示“复习更有劲头了”,就连曾受过他严厉批评的两个学生也留言道:“谢谢教授财神!一定好好努力!”
    4.刘强的故乡S村是某省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村庄。过去,淳朴、勤劳、与人为善、励志向上是这里民风的主要特征。辛勤耕作被视为本分,偷摸拐骗被视为耻辱,多数村民教育子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好好读书、清白做人”。刘强20多年前就是通过认真读书才考上大学的,许多家庭当年把他当作典型来教育孩子。
    渐渐地,这里的风气悄然改变。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一小部分人被“花花世界”所迷惑。他们带回来关于发财的种种“传奇故事”,冲击着村民读书至上、清白做人的价值观。一些村民在他们的影响下,让孩子不再读书,直接出去“挣快钱”。他们带回来的麻将机,也改变了村民勤劳耕作的习惯,部分未成年人染上了赌博恶习。像刘强那样读书成才的故事已渐渐被人遗忘。
    2016年春节回乡过年的刘强发现故乡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凋敝。这种凋敝不仅仅在于青壮年大量外出所导致的萧条,更在于乡村道德滑坡所带来的精神危机。少数村民之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然吵得不可开交。有知识、懂礼节的家庭,不再是村里关注的焦点,谁家的钱挣得更多、谁家楼房盖得更高、谁家的轿车更高档,谁就成为一些孩子向往和学习的榜样。过年期间,平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不少,但其中有些人很少在家陪老人,而是热衷于聚在一起玩一种叫做“诈金花”的赌博,一个晚上输赢金额竞有大几万乃至十多万元之多。村里的年轻人中,会玩的往往对它乐此不疲,而不会玩的积极围观,然后很快也就学会了。但是,于公于私,赌博都是不被允许的。为了避开家里人的唠叨和有关部门的打击,一些年轻人就跑到乡镇街上或者县城的宾馆里偷偷赌博。在此期间,吃喝都在街上解决,累了就去卡拉OK厅唱歌,甚至还有些偷偷摸摸的色情活动。过年期间,县城各个酒店都是爆满的,而且酒店越大越豪华,就越是早早地客满了。有些酒店平时门可罗雀,亏本经营,全靠过年这几天,就把一整年的利润都赚到手了。这些钱大都是年轻人乃至他们全家在外打工挣来的,一夜之间便很有可能输得精光。正所谓“辛辛苦苦一整年,痛痛快快两三天”。痛快之后。便又不得不出去辛苦一整年。更有些头脑发热的、被某些有心人怂恿下不了台阶的,甚至还借上了高利贷,导致家崩离析。每每听到这样的家庭悲剧,刘强都惋惜不已。
    “舅舅家儿子结婚,上礼800元。表弟家添了二胎,送了600元。后天又要去吃酒席,还得出800元。”多年不见的远房阿婶对刘强诉苦道,“年前年后婚期稠,这个月估计6000块钱也打不住。”阿婶说,这两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农村的礼金蹭蹭往上涨,婚丧嫁娶、搬家上梁、小孩满月、升学入伍,哪一项也少不下来。“5年前撑死了也就100元,现在不到100元都不人礼单。”“送得这么累,何必硬撑呢?从自家的实际出发,减少点来往不行吗?”刘强困惑地问。“不行!不行!”阿婶连连说,“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如果现在不去不给,将来自己家办事儿没人来,多丢人啊!”
    村里有一处祠堂,是刘姓的祖先所修,也是全村人的祖屋。可惜的是,祖屋年久失修,已经坍塌很久了。刘强要借着重修祖屋的机会唤起大家对传统的记忆,提议聚会商议此事,理由是“没有祖屋就没有现在每家每户自己的屋”。刘强为此事找村支书和几位老人商量,大家都觉得重修祖屋很重要。但如何组织如何落实,都没有议出个头绪来。
    5.大槐树寻根祭祖是O省H县的一项民间活动,主要是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地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明朝政府在H县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移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主导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人口迁移之一。如今,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世界各地,数以亿计。数百年来,古槐后裔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H县政府从199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25届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独具特色的大槐树祭
祖习俗,于2008年10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春节期间,海内外移民后裔便陆续而至,人们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向先祖祈福还愿。35岁的陈阳是一位泰国籍华人,2016年春节,他带了妻儿一起来到Q省大槐树寻根祭祖。他说,最喜欢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的表演,儿子出生在泰国,希望他从小就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2016年2月8日,正月初一一大早,家住Z市的李女士一家穿戴一新,匆匆忙忙地赶到位于自家小区附近的小礼堂。这天,有一场群众自发组织的集体祭祖仪式要在这里举行。“正月初一祭祖是我们这里的老习俗,但这样的祭祖仪式还是近几年才开始有的。我去年春节和清明期间参加过两次,觉得很好,这不,今年又带着家人来了。”李女士对记者说。
    上午9点30分,礼堂里一切布置妥当。两面墙上,挂着八幅分别写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字轴。台上,一张长方形的供桌上依次放置着写有“中华至圣先师”“中华万姓先祖”的铜牌。台下,男女老少按照年龄长幼依序站立,整齐有序。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响起,集体祭祖仪式的发起者,也是本次祭祖活动的主祭人任先生走到台上,用洪亮嗓音朗读祭文,表达思念与感恩。祭文读毕,主祭人向祖先敬献鲜花和茶点,大家依次上台向祖先行礼。
    整场仪式节俭又庄重,既没有看到放鞭炮、焚烧纸钱或扎制的“轿车豪宅”等“烟熏火燎”的老套路,也没有“男祭女不祭”“选风水时辰”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祭祖完毕,鲜花用来装点屋子,茶点贡品分给到场的小孩子,一点也不浪费。
    仪式结束后,记者向任先生询问发起这一活动的初衷。任先生表示,追思祖先,悼念先人,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这么多年来,大家似乎忘了祭祖的真正意义,祭祖活动变了味。有的人家把祭祖搞成了封建迷信活动,有的把祭祖变成了和邻里攀比排场的方式。“这几年,党和政府提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我觉得祭祖应当侧重于精神上的纪念,以提醒我们传承祖辈优良传统,牢记先人教诲,进而在生活中懂得孝亲尊师,和睦家庭。所以用这种既包含传统元素又文明环保的形式,更有意义。”任先生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参加者是带着自家孩子来的。一位妈妈说:“我觉得这样的集体祭祖仪式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重视传承的文化传统,还能让他学会尊敬、感恩和爱。”现场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党员感慨地说:“以前在老家祭祖,大家都到各家坟前烧纸、倒酒、供熟食,浪费不说,还容易引起火灾。村里每年都要组织人到墓地附近转悠,又费时又费力。我看今天这样的祭祖方式应该推广开来。”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场简单的仪式,却承载了浓厚的真情和深远的意义,更彰显了民间文化的新风气。
    6.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明传承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科甲连第、人才辈出、家业辉煌……中国历史上涌现的传统名门望族,大都有明显的家族文化特征和独树一帜的家风。《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的传世佳作,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其后天的发展,爱子须与教子相结合。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其家书在平淡中蕴含真知:“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
    家风的形成和延续,关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一生,更影响着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一般家训相比,《钱氏家训》在篇章结构上增加了“社会”和“国家”两篇,在国家篇中开篇就强调“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从家族责任走向社会责任,也成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深层文化基因。仅近现代以来,钱氏家族就走出了上百位重量级的各界人物,许多属于父子档:钱穆、钱逊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基博、钱锺书父子;钱学森、钱永刚父子,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老一辈革命家普遍有着优良的家风。周恩来曾定下“十条家规”;陈云、罗荣桓坚持不搞特殊化:张闻天从不允许子女“沾光”……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激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主席在回忆自己的父亲习仲勋时,深情地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名人名家有深厚的家风,平民百姓也有自己淳朴的家风。N市的退休工人老陈20年来一直坚持办一份家庭小报,这份独特的“家报”将8个生活在各地的陈姓小家庭紧紧凝聚在一起。在S市工作的大儿子陈先生说,每一期的“家报”每个家庭都有一份,不仅有纸质版的,还有电子版的。“家报”不仅是大家庭的“消息树”,更是家风传承的“根据地”。“我们的家风12个字:坚持和谐、追求卓越、崇尚奉献。孩子们都大了,又散在各地,有了‘家报’这个平台,大家互通有无,精神上连在一起。许多生活的道理,让他们通过阅读去体会、感悟。”老陈说,创办“家报”,丰富了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适合他们这个大家庭家教的新方式,所以“家报”还将一直办下去。
    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因为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风的好坏不仅事关一个家庭的当前和未来,还与社会风气的养成息息相关。
    7.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民间更有“一代创,二代守,三代耗,四代败”的说法。调查表明,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中有40%为家庭所有或经营,但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胡润百富》杂志曾在上海发布了一个有意思的榜单——《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榜单显示,“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的问题。许多中国富裕家庭把子女送到海外最好的学校,期待能受到西方国家最先进的教育,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一些“富二代”在海外根本没有把学业当作自己的主要追求。整天沉湎于吃喝玩乐,开着大奔或风光十足的越野跑车到处兜风,旷课、逃学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当然“富二代”并不是负面形象的指代,能够守业并继续开拓的“富二代”也不乏其人。优秀的“富二代”首先得益于“富一代”的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建立起自立自强的人生观。因此,想要家产HOLD住,“富一代”对“富二代”的家教不可等闲视之。其实,“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在中国古代完整的表达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其中的哲理与价值观十分发人深省。
    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礼记》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作用。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风人纪,意味着良好家风不只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私事,也是关乎党内制度规矩的公事,为党员领导干部设立了经营家庭的“新标杆”。
“给定资料2”中的M妈妈与“给定资料3”中的N教授在面对世俗习惯与社会潮流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请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选项

答案M妈妈与N教授的做法相比较,N教授的做法更可取。 M妈妈为了让孩子顺利入园教孩子说谎,在处理社会现实问题时完全融入了世俗习惯,违背了中国传统道德和教子原则。虽是迫于无奈。但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对孩子成长不利。而针对当下流行的抢红包,N教授既没有违背师德,又能通过适当调整规矩。使自己顺应潮流,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面对世俗问题,不应不顾原则地去顺应,而应力求变通,如此才能遏制歪风邪气,培养良好社会风气。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Rrh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