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如果说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人的学习、创造和发展能力,那么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则决定着这个民族在文明之峰攀登的高度。崇尚阅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海量信息纷至沓来,文化交融不

admin2015-06-01  47

问题 1.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如果说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人的学习、创造和发展能力,那么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则决定着这个民族在文明之峰攀登的高度。崇尚阅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海量信息纷至沓来,文化交融不断加深,更需要将读书的传统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博采众长中日益充盈、更加丰饶。
    2014年4月23日是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节日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回信,称其近日创建的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深夜书房”,很有创意。他在信中写道,“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在读书日的当口,总理专门复信强调读书之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阅读力,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竞争力。读书不仅是个人之事,还是关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大事,须臾不可松懈。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被列入国家立法计划,2014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阅读工程的高度重视。
    2.目前我国的国民阅读状况并不乐观。最新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阅读量的2.48本,一共还不到8本,成年国民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中国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出版的书越来越多,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现实的尴尬提醒我们,“有书无心”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一种“读书病”。拥有悠久的文明史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竟陷入了全民阅读的危机。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不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起这一能力,那么他们以后会遭遇到读写的困难,且困难之大将难以应付他们未来人生发展的需求。现今社会,由于“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考试的压力迫使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被压缩到最低限度。青少年在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汲取知识营养的时期,却往往成了“做题机器”,许多孩子的童心、兴趣、爱好都近乎泯灭。
    而在社会上,随着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都发出无奈的呐喊:太忙了,我根本没时间看书。在某家大型私企工作的王先生说,书是个好东西,无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都有很大帮助。他觉得自从工作以后,看书时间太少了,阅读数量和质量也逐年下降。“我上学时挺爱看书的,但是工作后一年比一年看得少了,看的书也非常单一,多数是为了工作需要。很多经典名著虽然口口传颂,但跟我的日常生活离得太远,时间有限,我现在看书必须要有所取舍。”
    在出版领域,缺乏优秀读物,尤其是缺乏那种震撼人心、能改变人一生的经典之作,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相反,书市上低水平重复、跟风炒作、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学、官场秘笈等却大行其道。另外,一些出版社的精力不放在出版物内容的提升上,而放在追逐书籍的装帧设计上,造成不少图书内容老套、装帧华丽、价格奇贵,从根本上偏离了普及知识、惠及读者的本意。
    信息社会,读书的形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给读书的方式和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在坐下来静静地捧着一本书研究学问的人越来越少,而浏览的队伍在不断增长。在数字阅读的大背景下,碎片化信息消耗了人们大量的阅读精力,浏览为主的阅读习惯让平心静气读书的空气日益稀薄,“一搜即得”的求知态度更助长着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浮躁之气。从文化层面看,这种病象,已经侵袭到人们的精神家园。现在一些人读书不多,想得太多,看到一点皮毛就以为掌握了精髓,对一些常识常理性的东西时常搞不清楚.被一些错误思潮牵着鼻子走,丧失判断力、辨别力。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群体,其知识阅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而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家庭中有藏书的比例与农村居民的读书率均偏低。农民对知识阅读有认识上的误区。相对来说,文化消费是项长期的投资,且见效慢,不符合农民迫切致富的愿望。饱了肚子却饿了脑子,是当前某些地方农村真实的写照。而农民迫切需要的指导他们农技知识方面的书籍并不多。现在,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在农村的一些经销网点,有的撤了,有的改作他用。另外,为农民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的农村文化站,因为投入不足等原因,有的形同虚设,有的只是一块牌子,根本没有书。在购买图书困难的同时,连借书都无门,这更造成现实中农民阅读的尴尬。
    3.多年来,深圳市把全民阅读提到城市战略高度.创造了优质的阅读环境,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公众因“更易阅读、更好阅读”而爱上阅读、习惯阅读;在观念的引领下,阅读已成为深圳人生活的一部分。在2013年10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上,深圳被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该组织在全球城市推行全民阅读颁发的最高奖项。全民阅读,已然成为改革之城深圳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读书日,是深圳一个重要的文化节庆。在这座引领全民阅读风向的典范城市,阅读,是最动人的风景。连续14年举办的深圳读书月、200台自助图书馆、640座各级公共图书馆……在一个个令人骄傲的数字背后,是这座城市对于阅读日复一日的“高贵的坚持”,孜孜不倦的宝贵探索。
    深圳在阅读设施的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图书馆之城”是深圳的战略目标,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总数达到643个,全市图书总藏量2695万册(件),累计办证读者249万。2013年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接待读者2200万人次,读者活动近2300场次,市民阅读率持续稳步上升。深圳全民阅读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民间阅读组织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拥有各类民间读书会近100个,经常活动的读书组织50余个,其中后院读书会、深圳读书会等受到人们青睐。
    这座年轻城市以厚重的文化担当,带来了先进的文化观念:深圳率先提出21世纪“拼文化”的理念,赋予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新的人文内涵,“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成为共识: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理念,将文化权利的实现程度作为实现民生文化福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深圳十大观念”中,有两个观念与文化紧密相关,而其中一个则是直接推崇阅读——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十多年来,观念的光芒始终照耀着深圳读书月。从“营造书香社会”、“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到“让读书为乐成为市民的精神追求,让读书为荣成为城市的价值取向”,再到“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阅读提升正能量”……每年读书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既有“变”的追求,也有“不变”的文化坚守——让阅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作为全国率先推出阅读立法的城市,2014年6月23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在市法制办官网上挂出之后迅速引发了各界反响。《条例》草案共十章六十一条,通过确立“全民阅读决策指导制度”等十大制度的设计,来切实推动全民阅读长效机制建立。《条例》起草小组负责人、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认为,阅读立法之后,深圳将得以“用法制的形式为全民阅读提供顶层设计”,一方面可以把这些年来深圳全民阅读的优秀做法和经验用制度巩固下来,为以后全民阅读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相关法规以及相关的创新政策,表明深圳对全民阅读有新的、更高的追求,并得以在下一步更好地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4.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对于一座城市也是如此。苏州虽然是中国第二大移民城市。但2013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苏州各个方面的阅读指数,都在江苏省领先,很多指标全国领先。为延续这一城市气质,苏州更是花大力气建设书香城市。
    以“阅读点亮梦想,书香成就人生”为主题的第四届江苏书展,于2014年7月3日至6日在苏州市举办,这是江苏书展首次在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本届书展以“阅读的盛会,读者的节日”为定位,紧紧围绕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江苏,突出展销精品图书、组织精彩活动两项任务,努力把书展办成读书人、写书人、出书人、售书人、评书人、推广人集中交流、激情互动、共沐书香的阅读嘉年华。
    设在苏州市国际博览中心的书展主展场,展出面积1.7万平方米,是上届的4倍多,设670个国际标准展位,16个省市和港台地区500多家单位参展,展出图书14万种。
    本届书展展示、展销的产品将聚焦“精品”和“创意”。为此,专设精品馆、文创馆和版权馆。
精品馆展出图书包括各类主题出版物、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2014年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推荐的12本好书、2013年度25种“中国好书”、中国最美图书、20l 3苏版好书等,部分过云楼藏书、《金陵全书》、首套原大原色原样复制的《四库全书》,以及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系列图书等也被展出。文创馆和版权馆重点向读者展示文化创意产品,58家省内优秀版权企业参展。
    书展期间,在主展场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00多场。著名作家、学者、全民阅读推广人朱永新、聂震宁、余秋雨、曹文轩、叶辛、阎崇年、郎永淳、范小青、赵本夫、黄蓓佳、叶兆言、郦波等参加了书展活动。作为书展重点活动之一的“书香中国•苏阅读论坛”,于7月4日下午在主展场举办,围绕“共同书写全民阅读的时代答卷”,就如何写好书、出好书、读书好、推广好书等展开计话,并发布12位书香江苏形象大使、2013苏版好书、江苏最美书店等。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与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了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活动,还举办了“书香江苏之夜经典诵读”等活动。
    继续坚持惠民和便民的原则。展出图书75折起销售,苏州市为市区低保家庭免费发放50万元的书展惠民助读券,书展现场还开通免费WIFI,读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二维码、书香江苏在线、书香心愿房等载体发表观展感言、交流阅读心得、参加网上抽奖活动。展区还设置1000多个椅凳.便于读者阅读休憩。少儿阅读公园里为孩子们设置了七彩语文主题墙、书友岛、梦幻城堡,开展洛克王国展演等活动。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琪说,老百姓现场火热的购书场面,令他既惊讶又感动。他一直希望看到像香港书展那样,大家带着拉杆箱购书,可喜的是,这样的场景在本次的书展上看到了。统计数据显示,4天书展进馆参观人数达到18万人次,现场零售380万元,图书馆采购350万元,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采购1785万元,合计25 15万元,均创下了历届书展新高。
    5.美国是出版大国,也是阅读大国。L是广东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的特级语文教师,他曾赴美国考察,美国全民阅读的氛围以及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置身于这个大洋彼岸的国度,就感觉馥郁的书香扑面而来:在美国候机室就看到很多人捧着书读,旁若无人。美国人非常爱读书,公园的长椅上、医生的候诊室、美容院、餐馆……甚至排队时,都会看到美国人安安静静地看书。图书馆里更是多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全民读书的氛围给孩子们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美国全社会都重视阅读,都在关心阅读,从学前到高中的十三个年级,都将阅读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且是有计划地推进的。”L说,“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功课的压力大为增加,阅读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了很多。对于目标为考大学的美国高中生来说,美国主考AP和SAT权威考试机构有多达一百本推荐阅读书籍,其中文学作品更是包罗万象,既有各个时期的西方名著,也有世界各地的文学经典和近代、当代文学精品。”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也叫社区图书馆。1848年,美国第一家免费、面向公众、由政府税收支持的波士顿(Boston)公共图书馆正式建成使用。此后,其他州也纷纷效仿兴建公共图书馆。有数据表明,全美公共图书馆总计九千多家,涵盖97%的人口。星罗棋布的社区图书馆,为美国人读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很多家庭喜炊全家人一起来到图书馆,共同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据统计,美国国民去公共图书馆的人次数超过观看足球、篮球、棒球、曲棍球合计总人次数的五倍。据L介绍,住在他附近的是一家印度人,他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带着孩子去社区图书馆看书,可见图书馆是外来暂居者或者新移民融人美国社会的途径之一。
    当提到美国图书馆,L深有体会地说,美国图书馆的服务很好,所有的借阅都是免费的,图书馆之间还经常互通有无,在同一个城市中的不同图书馆,书籍都是相互流通的,在这一家借书在另一家还,也没有问题。图书馆还是文化活动中心和信息交流的场所,经常举行新书推荐、作者签名售书、读书研讨等活动,社区中的很多文化信息,也可以在这里获得。美国公立图书馆和学校的联系非常紧密,当地学校阅读计划或者阅读课程所需图书,图书馆都专门配备。读者关于图书的各种疑问向图书管理员询问都能得到解答。
    美国有关部门特别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2007年1月美国联邦教育部出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强化计划”,它的第一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语言技能成绩”。据介绍,现在美国40%的8岁儿童不能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阅读。针对这种现状,美国发起一项识字计划,帮助所有的儿童提高阅读能力。该计划准备雇用3000名阅读方面的专家,动员10万名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建立一支由100万名公民自愿参加的家庭教师队伍,以确保每一个儿童在上完三年级之后都能独立地读书写字。这也对家长们提出了一个挑战:他们必须每天晚上都同孩子们一起读书认字。一位中国台湾籍老师说,白天在学校陪学生读书.晚上回家陪两个女儿读书,但“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陪着孩子们阅读,这都是在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
    L在木桥高中(Woodbridge High Sch001)实习期间,他认真翻看了学校的语文教材,《美国语文》选编的课文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将美国200多年的历史分为六个不同的主题时代:文明交会(1750年前),国家的诞生(1750—1800年),国家的发展(1800—1870年),分裂、和解及扩展(1850—1914年),不满、觉醒与反抗(1914—1946年),繁荣与保护(1946年至今)。教材内容取自于不同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如哥伦布的《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约翰•史密斯的《弗吉尼亚通史》(节选)等。
    这套教材包括日记、神话、小说、政论、游记、戏剧等多种体裁,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不仅能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了解到美国历史的演进,巧妙地将爱国主义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就这样,学生在这种开放、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与思考,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L说,综合比较中美两国的语文教材,不难发现:重视“人文性”是相同的,而且都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但在开放性、综合性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L认为我们仍有学习的空间。
    美国学校的语言教学不讲语法和理论,主要就是阅读。美国的阅读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提高理解、概括及写作能力,即培养综合能力,使孩子善于讲话,会写作,公关能力强。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方面,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读字、理解、演绎、归纳、总结、应用等能力,尤其重视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不会拘泥于讲解一篇课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在泛读方面,如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要读25本图书,每读完一本须写读书报告。合作学习是美国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提高学生阅读的熟练程度。
    6.“远离活字”的现象近年来在日本也是愈演愈烈,不分年龄层,对于读书的兴趣都日渐淡薄。据日本出版文化产业振兴财团开展的一项国民读书实态调查结果显示,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每个月一本书都不读。
    日本出版文化产业振兴财团理事长、前众议院议员肥田美代子认为,弃书投网现状有可能导致日本未来的文化危机,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形式来倡导全民阅读,以“语言能力就是社会生活的基盘”为主导,广泛开展改善读书环境、振兴活字文化等社会文化活动。为了阻止远离活字的现象进一步蔓延,重新认识读书的价值,日本政府采用法律的形式鼓励、倡导全民阅读。
    “亲近读书”是日本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日本制定了针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儿童读书推进相关法律》,规定每年4月23日是“儿童读书日”。2008年和2013年,日本又两次对该法进行修订,强调读书是学习语言、磨砺感性、提高表现力、丰富想象力、提升生活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要为所有孩子创造随时随地自主读书的环境。
    日本的《图书馆法》《学校图书馆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和学校设立图书馆的责任、经费来源和人员配置。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整合建立图书数据系统,包括学校图书馆在内的全国所有图书馆均可免费使用。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最新统计,日本63%的图书馆设立了儿童阅读室。
2010年一年向儿童出借书籍1.8亿册。日本还要求市民活动中心、儿童馆等公共场所尽可能设置儿童图书角,甚至医院也要让婴儿接触图画书。此外,为了方便残障儿童读书,日本许多图书馆还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甚至提供读书器和放大镜。对推动儿童读书表现突出的学校、个人、社会团体和出版机构,文部科学省每年都会进行表彰。
    7.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描绘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瑰丽前景,指明了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实践路径,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坐标,开启了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筑梦工程。
    实现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力量。这力量.源自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精神追求。作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物质的,更是文化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
    文化的力量在哪里?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个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人身上,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育人、立人、强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途径,最基本的途径是阅读。“实现中国梦,不仅仅是经济发达起来、人民富裕起来,最大的问题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更多的要依靠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通过全民阅读可以提高公民的素质,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基础。”在谈到全民阅读和实现中国梦的关系时,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如是说。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每个人作为梦之队的一员,都有责任用阅读夯实知识根基,用阅读提升自身素质,用阅读激发精神动力,用阅读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围绕“文化强国,阅读圆梦”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品味悠远书香传递阅读力量 古代韦编三绝、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读书人,在恶劣环境中仍始终坚持阅读;近代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仍不忘读书,而处在物质富足和平盛世的现代人,却与阅读渐行渐远。毋庸讳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陷入了全民阅读的危机。 我国阅读现状令人堪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个人阅读意识薄弱,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公然宣扬“读书无用论”;有人即使阅读也充满功利和浮躁,把阅读作为达到某种目标的手段,而非个人的精神享受;文化资源分配不均,城乡阅读差距拉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民阅读的实现目标。无数事实证明,阅读是一个国家繁荣进步的基础,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兴衰都离不开阅读,提倡全民阅读势在必行。 增强阅读意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戎马倥偬,毛泽东手不释卷;插队陕北,习近平酷爱读书。日复一日的积累,他们最终成为撑起一个时代的脊梁。众所周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多途径,最基本的途径是阅读。个人要努力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通过阅读来夯实知识根基,提升自身素质;作为政府应以身示范,通过宣传引领为普通民众作出榜样。建设文化强国,每个人都有责任,树立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以此形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树立阅读风尚,构建学习型社会。漫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商业街街头,看到和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店、服装店比肩而立的,常常是一些特色书店,犹太人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以色列人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水和粮食同样重要。反观我国,阅读逐渐丧失了其基本的功能,变得功利而浮躁。树立阅读风尚,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软硬结合。政府既要适时出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对阅读进行硬性约束;又要通过媒体宣传、阅读节庆活动进行必要的软性引领。 均衡文化资源,缩小城乡阅读差距。只有广大农民富起来了,中国才算真正富起来,也只有广大农民阅读水平提高了,才能算得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阅读。缩小城乡阅读差距,应该从均衡文化资源开始。国家应该对广大农村阅读进行一定的财政倾斜,增加公共图书馆;基层宣传部门应深入农村宣传,提高农民的阅读积极性;号召图书出版要重视农村市场,增加满足农民需要的农科类书籍。 中国梦描绘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瑰丽前景,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筑梦工程。实现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力量,伟大的力量.包含着文化,而文化力量的来源恰恰是阅读。实现全民阅读,个人应该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社会应该塑造爱读书的浓厚氛围,而国家则应该完善相关政策和硬件设施。让我们共同品味悠远的书香,共同传递阅读的力量,共同拥抱中国梦梦想成真的美好明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QTl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公安招警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