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

admin2019-03-09  35

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听取质检工作汇报时提出,质检部门要促进企业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使内外销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准。质检总局通过多方考察研究,借鉴目前供应港澳和出口日韩食品取得的成功经验,开展了“同线同标同质”的工程,希望将此做法逐步复制到其他产品上,以带动国内产业整体提质升级。
“同线同标同质”,就是出口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供应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从而满足国内中高端消费需求。具体而言,“同线”,是指出口和内销食品、农产品在同一生产链条,如相同的种养殖基地、水果包装厂和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线等,按照出口食品、农产品的相同生产体系生产。“同标”,是指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符合出口和进口国(地区)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标准“就高不就低”。“同质”,是指出口和内销的食品、农产品实现相同的质量水平。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三同”能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提质升级,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引导消费回流,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因此,“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对促进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内消费者信心有着重大意义。
材料二:
事实上,在消费市场上,关于“国产的东西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在日本花高价买的大米是中国产的,日本市场上标着日本产的蜂蜜原来是中国产的……这些鲜活的例子不胜枚举。外销内销是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这在国内一些行业似乎成了“惯例”。究其原因,虽然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但是这些企业多为代工型企业,在国内没有自主品牌(或不知名),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不适应国内市场环境,优质但不优价。
出口转内销,企业销售渠道转型变革,开通新市场,是我国出口企业完成两条腿走路的必然趋势,但这过程却不顺畅,还将面临种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一是恶性竞争激烈。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尚未形成完整的基于风险分析链条式的全过程监管,另外出口企业为了满足发达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需要,通常在设施、设备、人才和管理上投入较大,故生产成本较高,在国内市场低质低价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二是品牌建设难度大。出口食品企业多数为加工贸易型企业,大多缺少自主品牌,或其品牌国内消费者缺乏认知,一些品质一流、国外市场认可度高的出口食品在国内的知名度很小。此外,加工贸易型企业生产产品的型号、款式和规格等都由外商提供,容易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三是销售无平台。受国内市场营销模式、竞争方式的影响,长期打拼国际市场的食品出口企业缺少营销人才和内销经验,对于内销市场难以驾轻就熟。部分出口食品企业在开拓内销市场过程中,自建品牌的推广费用以及进驻卖场的成本过高,市场上目前缺乏免费的推广平台,碍于成本问题,很多企业意兴阑珊。四是信用环境不佳。出口企业受益于相对健全的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企业利益在国际贸易中更容易得到保护。但国内目前贸易信用体系并不完善,中间商多,回扣、返点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屡禁不止,同时还存在收款周期长、拖欠货款等情况,使供货方资金周转困难,加之内外贸在结算方式、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差异,使出口企业缺乏“安全感”,不敢轻易涉足国内市场。
材料三:
近年来,各地检验检疫部门组织开展“三同产品进万家活动”,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逐步扩大“三同”实施范围,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和结构优化,扩大中高端质量供给,增加消费者的获得感,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目前,“三同”工程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其促进质量提升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示范作用初步显现。截至2017年7月底,全国已有1971家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的7800种产品达到“三同”要求并通过信息公告服务平台向消费者和市场公示;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帮扶力度大,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成立739个工作组,为企业提供培训498场次,参训人员累计达33876人次。现在全国已超过1000家门店标示销售“三同”产品,天猫、京东等62家电商设立销售专区,并且实施范围也已由单一食品扩大到农产品、航空配餐和宠物食品等领域。
下一步,国家质检总局以及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将继续推进“三同”工程,并在更大范围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引导和强制相结合,加强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鼓励企业参与自愿性认证;建立质量认证全过程追溯机制;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问题】
党的十九大突出地强调了质量,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设质量强国。但也有人说现在存在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的情况。为此,我国推进“同线同质同标”工程,你怎么看?结合自身理解进行进一步阐述。

选项

答案党的十九大突出强调了产品质量,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设质量强国。而出口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则是我国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是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推进的“同线同质同标”工程,我十分赞同。 我国推行的“同线同质同标”模式,有利于改善我国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能够同时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促进消费回流;也有利于国内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拓展市场空间,降低国内国际市场的成本;同时能够促使国内相关产业全面引入国际标准和先进管理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该举措是加强供给侧改革、提升质量供给水平、提升消费信心的重要举措,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是,我国存在的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的现象却不容忽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质量监管体系不到位,对产品质量缺少全面、有效的监管,使得相关品牌违法成本低,在国外守规矩的国际品牌,到中国市场变成“坏孩子”,使得一些国外品牌,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搞“双重标准”,国内一个标准,国外一个标准,导致国内产品处于品质洼地的状态。第二,一些高品质的产品价格偏高,在国内市场买不动,而国内品牌号召力又比较低,创新程度较低,很多出口企业对于国内消费市场重视不够,市场投放偏少,外国品牌挤占中国市场,使中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发展受到限制。 所以只有有效解决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的问题,保证国内外产品质量均衡,才能够为建设质量强国助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完善行业标准,提高产品及格线。相关部门要加强国内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各行业标准的完善,让行业标准能够适用于国内外所有企业,让低标准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声匿迹”,从而给好产品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产品品质才能真正向国际标准线看齐,从源头上避免“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现象的出现。 第二,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整合资源,一方面鼓励国内企业向外国企业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在结合国内发展环境的前提下,给国内民众提供实用价廉的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创新,形成自己的出名品牌,同时注意保护其知识产权,带动国货整体供给水平提升,才能让一些国外强势品牌放下“架子”。只有国内企业生产和研发能力增强,才能使得国外企业迫于压力也开始在中国市场投放质量更高的商品。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OvhpFFFM
本试题收录于: 面试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