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计算机
请在“答题”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中国的人口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为此国家统计局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掌握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及规模。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对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请在“答题”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中国的人口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为此国家统计局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掌握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及规模。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对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admin
2015-09-18
39
问题
请在“答题”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中国的人口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为此国家统计局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掌握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及规模。按照下列要求完成对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1.新建一个空白Excel文档,将工作表Sheet1更名为“第五次普查数据”,将Sheet2更名为“第六次普查数据”,将该文档以“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xlsx”为文件名进行保存。
2.浏览网页“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将其中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格导入到工作表“第五次普查数据”中;浏览网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将其中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格导入到工作表“第六次普查数据”中(要求均从A1单元格开始导入,不得对两个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
3.对两个工作表中的数据区域套用合适的表格样式,要求至少四周有边框、且偶数行有底纹,并将所有人口数列的数字格式设为带千分位分隔符的整数。
4.将两个工作表内容合并,合并后的工作表放置在新工作表“比较数据”中(自A1单元格开始),且保持最左列仍为地区名称、A1单元格中的列标题为“地区”,对合并后的工作表适当的调整行高列宽、字体字号、边框底纹等,使其便于阅读。以“地区”为关键字对工作表“比较数据”进行升序排列。
5.在合并后的工作表“比较数据”中的数据区域最右边依次增加“人口增长数”和“比重变化”两列,计算这两列的值,并设置合适的格式。其中:人口增长数=2010年人口数-2000年人口数;比重变化=2010年比重-2000年比重。
6.打开工作簿“统计指标.xlsx”,将工作表“统计数据”插入到正在编辑的文档“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xlsx’’中工作表“比较数据”的右侧。
7.在工作簿“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xlsx”中“比较数据”工作表相应单元格内填入统计结果。
8.基于工作表“比较数据”创建一个数据透视表,将其单独存放在一个名为“透视分析”的工作表中。透视表中要求筛选出20lO年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地区及其人口数、2010年所占比重、人口增长数,并按人口数从多到少排序。最后适当调整透视表中的数字格式。(提示:行标签为“地区”,数值项依次为2010年人口数、2010年比重、人口增长数)。
选项
答案
1.本小题主要考核工作表更名的操作。 启动Excel应用程序,右键单击工作表Sheet1标题,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有多个针对工作表的命令,这里选择“重命名”命令,工作表标签进入黑底白字的编辑状态,输入“第五次普查数据”,然后单击<Enter>键。使用同样的方法将Sheet2工作表改名为“第六次普查数据”,最后以“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名字保存文档。 2.本小题主要考核网页中的表格复制到Excel的操作。 浏览网页“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选中“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整个表格并按下<Ctrl+C>快捷键,然后单击工作表“第五次普查数据”中的A1单元格并按下<Ctrl+V>快捷键;使用同样的技术将网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htm”其中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格复制到工作表“第六次普查数据”中。 3.本小题主要考核表格样式和单元格格式的应用。 (1)选中第一个工作表的数据区域(A1:C34),单击“开始”选项卡下的“样式”分组中的“套用表格格式”按钮,在弹出的样式表中选择一种四周有边框、且偶数行有底纹的样式。 (2)选中“2000年人口数”列,单击“开始”选项卡下“数字”分组的分组启动器,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选项卡中设置分类为数值型,小数位数为0,使用千分位分隔符。 (3)同理设置第二个工作表。 4.本小题主要考核复制粘贴应用。 (1)单击工作表标题区最右侧的“插入工作表”按钮创建一个新工作表,并将其改名为“比较数据”。 (2)选中第一个工作表的数据区域(A1:C34),将其复制到“比较数据”工作表的A1:C34单元格中;接下来选中第二个工作表的B1:C34单元格,将其复制到“比较数据”工作表的D1:E34单元格中。 (3)选定合并后的工作表“地区”列内容,单击“编辑”分组下的“筛选和排序”中的“升序”按钮,弹出“排序提醒”对话框,选择“以当前选定区域排序”,即可实现升序排列。 (4)适当调整工作表的调整行高列宽、字体字号、边框底纹等。 5.本小题主要考核公式的应用。 (1)在“比较数据”工作表中的数据区域最右边F1单元格中输入“人口增长数”,G1单元格中输入“比重变化”。 (2)在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2-B2”,然后拖动右下角的智能填充句柄,一直拖动到最后一个数据行。同理在G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E2-C2”,拖动右下角的智能填充句柄,一直拖动到最后一个数据行。 6.本小题主要考核工作表的移动和复制。 打开工作簿“统计指标.xlsx”,在工作表“统计数据”的标题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移动或复制”命令,打开“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工作簿”下拉框中选择工作簿“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xlsx”,选定“移至最后”,勾选“建立副本”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工作表的复制。 注意:此时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xlsx文件应为打开状态,否则对话框的“工作簿”下拉框中不会出现该文件选顼。 7.本小题主要考核文字的输入和函数的用法。 在“比较数据”工作表中找出对应的数据并将其填入“统计数据”工作表中,也可以使用函数完成。 8.本小题主要考核数据透视表的应用。 (1)在工作表“比较数据”中将光标置入某个单元格中,在“插入”选项卡下“表格”分组中单击“数据透视表”按钮,在展开的列表中选择“数据透视表”选项。 (2)启动创建数据透视表选项卡。在“选择一个表或区域”-“表/区域”文本框中输入单元格区域为“比较数据!$A$1:$G$34”,也可以单击文本框右侧的嘲按钮,叠起对话框以便在工作表中手动选取要创建透视表的单元格区域,选择放置数据透视表的位置为新工作表,将会生成一个新工作表。 (3)将工作表标题改为“透视分析”,在该工作表右侧出现一个“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任务窗格。在“选择要添加到报表的字段”列表框中选中“地区”,拖动到“在以下区域间拖动字段”选项组的“行标签”下面。同理依次拖动2010年人口数、2010年比重、人口增长数字段到“数值”下,然后单击“行标签”单元格右侧的下拉箭头,依次选择“值筛选”、“大于”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5000。 (4)选中单元格B4:B13,单击“开始”选项卡下的“编辑”分组中的“排序和筛选”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降序”。分别选中数据透视表的数据区域(B4:D14),适当设置数字格式。保存Excel文档并退出Excel程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OU90FFFM
本试题收录于:
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题库NCRE全国计算机二级分类
0
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
NCRE全国计算机二级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VBA变量名中,正确的是
在数据表视图中,不能
对数据表进行筛选操作,结果是()。
在软件开发中,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主要文档是()。
下面描述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在进行逻辑设计时,将E-R图中实体之间联系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的
要在一个数据库中的A表和B表之间建立关系,错误的叙述是
下面VBA程序段运行时,内层循环的循环总次数是()。Form=0To7step3Forn=m-1Tom+1NextnNextm
支持子程序调用的数据结构是( )。
定义无符号整数类为UInt,下面可以作为类UInt实例化值的是()。
随机试题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
脂酸β—氧化不需要下列哪种辅助因子
乌梅丸亦可辨证应用于
下列有关突发事件报告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下列货物属于关税特定减免税的有()。
甲公司20×6年发生以下交易或事项: (1)销售商品确认收入24000万元,结转成本19000万元; (2)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取得出租收入2800万元,20×6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00万元; (3)处置已丧失使用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A、 B、 C、 D、 C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每种分类都体现了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特征。由于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的不同,其采用的传输方式及提供的服务种类也不同,体现了不同网络的技术特征
【1】Whatistheshortesttimelostitemsarekeptbytheoffice?
Warning:Holdingacellphoneagainstyourearorstoringitinyourpocketmaybehazardoustoyourhealth.Thisparaphrase
最新回复
(
0
)